APP下载

一起“绑架”诈骗案中的“心理战”

2017-05-30张书江

派出所工作 2017年4期
关键词:绑架专案陈女士

张书江

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案件的行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可是电信诈骗案件仍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屡打不尽、防不胜防。从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来看,诈骗分子采用“心理战”和科技手段实施诈骗的居多。骗子设下的骗局可谓“用心良苦”、“天衣无缝”,受害人很容易“入戏”不能自拔。

2016年12月8日,威海一女孩遭遇电信诈骗,轻信对方后,不仅被骗2.9万元,还把家庭成员信息全部告诉了骗子。骗子见女孩毫无防范心理,借机又使出让女孩关机、提供求救录音等招数,导演出了一场“绑架案”,再次骗得女孩父母的10万元。我們来剖析一下这起案件骗子所用的伎俩。

19岁的女生小张在澳大利亚留学,半月前放假回到了威海的家中,平日里除了外出逛街、到图书馆读书,一直待在家中。

【分析】小张社会阅历不深,比较单纯,对国内多发性诈骗案件了解甚少,让骗子有机可乘。

12月9日15时许,小张的母亲陈女士接到了一个电话,来电显示号码是小张的手机,但里面却是一个男人的声音,这个说普通话却带有明显南方口音的男子试探性地问陈女士是不是小张的母亲,并说出了小张在澳大利亚留学等信息。张女士反问对方有什么事,男子支支吾吾并不多说。陈女士挂断了电话,但立即觉得有些不安,女儿的电话怎么会在一名陌生男人手中?

【分析】骗子用改号软件,用小张的电话号码拨通其母亲陈女士的电话,故意欲言又止,让陈女士心中疑惑不已,避免陈女士产生怀疑,骗子用的是“欲擒故纵”之术。

电话刚挂断一分钟左右,男子再次打来电话,这次陈女士听到了女儿的声音——“爸爸救救我,妈妈救救我,我好疼啊。”电话随即被对方挂断。陈女士顿时慌了,赶紧给丈夫张先生打电话。而张先生也接到了同样的电话,同一名男子在电话中称小张被绑架了,让张先生付30万元的赎金。

【分析】在陈女士疑惑不解的时候,骗子再次拨通了陈女士的电话,并播放小张求救的声音,同时,骗子以同样的伎俩给陈女士的丈夫打电话,以确保夫妇俩都陷入恐慌之中,以乱心智。

张先生驱车接上了陈女士,急匆匆地回了家,女儿果然不在家中。女儿真的被绑架了?张先生夫妇在惶恐不安中仍然有所疑虑。

男子不断打来电话,催促张先生赶紧交付赎金,并威胁称“拿不到赎金立即撕票”。见张先生确实一时不能凑齐30万元,男子又让张先生先付10万元。张先生担心女儿的安危,立即通过手机的网上银行,按照对方发来的银行账号,给对方转账10万元。

【分析】骗子继续恐吓,由于担心女儿的安危,张先生只能选择汇款“赎人”,避免“撕票”,骗子抓住了独生子女父母怕孩子出事的心理,可谓抓住了“要害”。

随即,张先生和陈女士来到分局刑侦大队报了案。这起案子究竟是绑架还是诈骗?民警一时也难以断定。为了稳妥起见,分局责成刑侦大队立即成立专案组,按照绑架案立案侦查,抽调来的几十名警力迅速分头展开调查。

【分析】选择报警是张先生和陈女士最明智的选择,否则,他们或许会到处借钱给骗子汇款。从已发的诈骗案件来看,许多受害人都是在发现上当受骗后才报警的,如果在自己困惑不解的时候能够向警方或者亲朋咨询一下,骗局或许能早些被识破。

经过工作,当日22时许,民警在市区一家麦当劳快餐店找到了失踪半天的小张,证实了这并非是一起绑架案。而此时,处于惶恐之中的小张对民警说,“北京的警察”不让她接触任何人,尤其是不能接触威海的警察,否则就是“泄露高度机密”。那段录音也是出自小张之口,因为“北京的警察”要求她进行“声音比对”。

【分析】涉世不深的小张,对骗子的话言听计从,深信不疑。可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防骗常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点恰好被一些家长忽略,他们常常教育孩子“出门别惹事,要听话”,可没有告诉孩子“哪些情况下、什么样的话不能听”。

经过调查询问,案情逐渐浮出水面。12月8日下午,小张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来电者自称是送快递的,手头有一份银行发来的加急快件要送达。平时跟银行业务毫无关联的小张听得一头雾水。对方接着便称,这是一份银行催还欠款的文件,并建议小张咨询一下北京警方。小张正有此意,对方便随即把电话转接到了“北京顺义公安局”,一名“民警”接听小张的电话后,称小张的身份信息被用于某犯罪团伙洗钱,小张已经涉嫌犯罪。电话继而又转给了“专案民警”,“专案民警”表示愿意相信小张的清白,但需要小张全力配合。

【分析】骗子冒充快递以送“催款单”的方式让小张相信“银行催款单”是真有其事,以诱导小张向“警方”咨询,为诈骗“奠定基础”。此时,对于“快递员”为什么能知道快件的内容?是否真的有“快递”?小张却没有丝毫怀疑。骗子就是抓住了小张急于证明自己“清白”的心理。

在与两名“民警”通话的过程中,小张从听筒中听到对方在“商讨案情”,“重大”、“机密”、“犯罪”等词不绝于耳,“专案民警”也多次恐吓小张,称“非常严重”,惶恐不安的小张便完全顺从了。

【分析】骗子用电话背景音的方式,制造紧张气氛,让小张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认定真的是几个警察在讨论案情,从而深信不疑。

“专案民警”说,案情不能告诉任何人,让小张找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警方”要做笔录、录音,小张便按照对方的提示,到一家宾馆开了一个房间,在房间内接受了电话“审讯”,其间小张把自己在哪里上学、家庭成员及联系电话等信息详尽地告诉了对方。

【分析】警察通过电话进行询问并制作笔录,这么拙劣的表演竟然没有引起小张的怀疑。警察如果能够通过电话办案,那不成了“警察不出门就能办天下案”了吗?

“审讯”过程中,“专案民警”还发来一个链接网址,小张用手机上网登录一看,这竟然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发给她的“拘捕令”、“银行账户冻结手续”。“专案民警”对“拘捕令”进行了逐条解释,不断告知小张案情如何重大,泄密的后果如何严重。最后,“专案民警”让小张汇2万元到“公安局特设安全账户”,以证明自己的经济能力。由于“专案民警”一再强调不能“泄密”,钱只能找朋友借而不能找父母要,而且不能说借钱的原因。当天晚上,小张把钱取出,并在ATM机上分两次存入了对方的银行账户,共计1.8万元。直至小张一再保证绝不“泄密”后,“专案民警”才让小张回了家,并让她删掉了手机信息和通话记录。

【分析】骗子利用“眼见为实”的定式思维和“案情重大”、“后果严重”等词进一步恐吓,达到完全控制小张的目的。

9日上午,“专案民警”又打来电话,让小张再到宾馆开房,以便接受“调查”。而这次“调查”中,小张又把微信账号内的1.1万元兑换成现金,再次到ATM机上存入了对方的銀行账户。

【分析】为了防止小张将事情告诉他人,骗局被“局外人”识破,这是骗子惯用的伎俩,同时,骗子为了规避“24小时到账”的新规,用现金汇款的方式,避免“到手的钱飞了”。骗子真是“用心良苦”。

“专案民警”见小张已转光了所有的钱,便让小张“配合调查”——不能回家,不能联系任何人;把手机呼叫转移到“北京警方”的电话上,然后关机;买一张新的电话卡,但号码只能告诉“专案民警”;去借一张身份证,用他人的身份证到宾馆再开房间,等候“调查”。

【分析】骗子采取“不能回家、手机设置呼叫转移”为“绑架”小张做好准备。由于这些要求都是“配合警方调查”,因此,没有引起小张的怀疑。

由于没借到同学的身份证,小张也就无法再到宾馆开房间,不得不躲进了图书馆接受“调查”。在这期间,“专案民警”称,在案件侦办期间搜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录音,要跟小张的声音进行比对,让小张反复说“爸爸救救我,妈妈救救我”等几句话,小张一一照做。

【分析】骗子利用声音“比对”录制小张求救的声音,以达到“假戏真作”的目的,并为“绑架”小张准备“台词”。

之后,小张一直处于惶恐不安中,图书馆关门后,又躲进了麦当劳快餐店,但始终不敢回家,手机也不敢开机。

【综合分析】这原本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当骗子发现受害人太容易上当后,就把诈骗升级了,导演了这么一出“绑架案”。在实施诈骗的各个环节,骗子都抓住了受害人的心理,一环扣一环地“导演”骗局,并利用小张提供的个人家庭信息,采取“不让回家、手机设置呼叫转移并关机、换电话卡、播放求救录音”等方式,让这起“绑架”骗局“天衣无缝”。

骗子让小张借用身份证去宾馆开房,也是骗子担心张先生夫妇报警后,警察会很快根据宾馆实名登记查到小张在哪。让小张在ATM机上将现金以存款的名义存入对方账户,也是应对“转账新规”。可见,骗子对于诈骗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如果对此类诈骗防范没有深入了解,要避免上当受骗是很困难的。

从对刑事诈骗案件倒查的情况来看,许多受害人通过接受宣传单、阅读微信圈和看电视等方式,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应当说具备一定的识骗、防骗能力,但是也有少数受害人没有认真阅读防诈骗宣传单,被骗子精心设计的骗局所迷惑。

可能有人要问:“小张为什么那么傻,老老实实地等着人家骗?”这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诈骗案件,其实只不过是旁观者没有“身在此山中”,倘若旁观者身临其境,也未必不会上当受骗。受害人被骗时的心理状态是他人难以理解的,更不能指责他们“弱智”。

在对一起被骗12万元的诈骗案件倒查时,当问到受害人当时没感觉到是个骗局吗?她说:“当时的感觉就像看电视剧入了戏,明明知道电视剧是假的却还跟着流泪。在接到骗子的电话时,听对方的口气,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容不得你不相信,仿佛自己的思想被对方完全控制住了。”可见骗子设的骗局有多“逼真”。这也许是大多数受害人被骗时的心境。

因此,防范电信诈骗不能仅仅看发了多少宣传单,播放了多少防诈骗视频,关键要看宣传的内容是否真的让群众入心入脑。只有在群众心里筑起一道防线,才能打赢防范电信诈骗的“心理战”。

猜你喜欢

绑架专案陈女士
请允许我 细细地回忆她
请允许我细细地回忆她
继续强化DTS Play-Fi功能,给予客户更好的听觉体验 专访XPERL专案经理罗建豪先生
申请退款变“贷款”女子险被骗1万
台军13项“自研武器”预算遭冻结
某市某工业园多家企业违法信访举报案专案稽查
某市某企业信访案件专案稽查
港书商亲笔信让“绑架”谣言不攻自破
劫匪打劫自带POS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