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2017-05-30徐新良

江苏陶瓷 2017年4期
关键词:造型紫砂壶文化

徐新良

摘 要 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已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它蕴涵了哲学、人文、宗教、文学、史学、书画等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凝聚成了具有江南陶都特色的紫砂文化。壶器的造型美观,个性突出,兼具修身养性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紫砂壶;造型;文化

宜兴紫砂壶,在历代艺人的不懈努力与创新下,壶器的造型艺术和工艺呈现出了万紫千红、满园春色的繁荣景象。紫砂壶自古以来堪称一绝,又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美誉。而今的紫砂壶不管怎么发展,其文化内涵总是决定壶器价值的最重要因素。现以清代陈曼生所制紫砂“南瓜提梁壶”(见图1)为例,谈谈壶器的造型及其文化内涵。

1 紫砂“南瓜提梁壶”的历史文化渊源

紫砂壶的造型与其它各种陶器相比,具有独特的气质,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陈曼生是一名文人,自诩坡仙之徒,陈曼生的一生所崇拜的第一人就是苏东坡。一次,在陈曼生的生日聚会上,大家一起煮茶、斗诗,乐此不彼。陈曼生的好友郭麟建议以活火煮茶,大家都夸主意不错,这一建议也激发了陈曼生的灵感。席散人尽,客去主安之后的漫漫长夜里,陈曼生伏于案前,设计出了有提梁的壶体,但是仍没有设计成壶器。第二天,陈曼生在半睡半醒之间,突然看到侍女婉儿送来了南瓜羹。陈曼生喜上眉梢,脑海里顿时产生了将提梁壶设计成以南瓜为题材的壶器的灵感。陈曼生赶紧回到书房,在南瓜壶体的基础上画出了三叉提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曼生十八式壶器之一:紫砂“南瓜提梁壶”。

紫砂“南瓜提梁壶”是陈曼生触景生情,并有感于苏东坡的提梁壶而创作成功的,壶器饱含文人气息,其风神典雅。把玩紫砂“南瓜提梁壶”,如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犹如茅屋赏雨,竹林读诗;似眠琴绿阴,上有飞瀑。紫砂“南瓜提梁壶”的诞生,正是印证了“落花无言意当远,人淡如菊品自高”的境界。

2 紫砂“南瓜提梁壶”的造型美

陈曼生的这款紫砂“南瓜提梁壶”,壶盖酷似南瓜蒂,壶身是一个盘形的南瓜模样,三叉提梁又似遒劲的瓜秧,与瓜蒂连在一起,壶身铭文为:“开心暖胃门冬饮,却是东坡手自煎”。此壶令人心驰神凝,浮想联翩,如得玉洗目,如瓦屋赏雨,如入寺而得禅悟,如夜醒而得明月。人物神合,心中充满着惬意。

3 紫砂“南瓜提梁壶”的实用美

茶壶的作用就是泡茶,而紫砂壶诞生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实用。第一,紫砂壶耐冷耐热,紫砂陶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属半烧结陶器,表里都不施釉。它既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有一定的气孔率;盛茶既不会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第二,紫砂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因此,用紫砂壶泡茶可谓色、香、味皆全。笫三,紫砂壶便于清洗。如果长时间没使用,茶壶难免会有些许异味。这时,只需用开水泡燙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时茶味不变。第四,由于紫砂材质的传热缓慢,故握拿壶把,一般不会烫手。因此,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对紫砂壶都情有独钟。

4 紫砂“南瓜提梁壶”的内涵美

艺术作品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就如同自然界的各种矿藏,无穷无尽,如竹子的修长挺拔,卵石的圆润,水流的宛转流畅,各种云彩和石纹的千变万化,水面涟漪的荡漾,女人的丰满,曲线的温柔,直线的刚强,丰富的色彩……自然中的形式美受环境的影响,常常如黄金夹杂在砂石中一样,只有经过提炼、精简、单纯化,使其高度概括成为典型才有价值。把各种不同类型的形式美,按照变化与统一、动与静、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等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有机的组合,创作成艺术作品,这样的作品其形式美的个性更鲜明、更美、更有味,更具视觉冲击力。

陈曼生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一位书画家和金石家,在金石篆刻上有极深的造诣,被后人尊为“西泠八大家之一”。品读陈曼生制作的这款紫砂“南瓜提梁壶”,情思远逸,似与古人神交而品茗,又似茶香溢壶而可清心。

参 考 文 献

[1]山谷.中国紫砂大师(精)[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胡付照.宜兴紫砂壶艺文化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1(12):88-90.

猜你喜欢

造型紫砂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谁远谁近?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