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RG理论”的大学生激励策略探究

2017-05-30潘成清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生

潘成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况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个性化和复杂化,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传统的激励方式已不能很好地发挥效用,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生激励方式和举措。基于此,试图在分析“ERG理论”核心原理的基础上,探究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激励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励策略:生存需要激励、关系需要激励和成长需要激励,以便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关键词:学生;ERG理论;生存激励;关系激励;成长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5-0121-03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学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对象,教育的最本质特点就是对知识、文化的传递和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培养,高校只有精准分析学生的内在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所谓激励就是指激发和鼓励,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措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客体有一股内生动力,使客体心理保持在激奋状态,向着梦想砥砺前行。然而,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具有独立性、功利性、随意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只有不断创新激励机制才能更好的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

一、“ERG理论”概述

“ERG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福于1969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核心需要包括三种,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生存需要即是满足人的生理和物质的最基本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和生命财产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即是人们对于保持重要人际的需求,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被尊重等情感因素的需求。成长发展需要即是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需求,包括个人在学习、实践以及工作上的创造性和个人成长的努力等。另外,“ERG理论”还有一种思想叫“受挫—回归”。如果一个人的高层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那么作为替代,他在低层次上的需求就有可能增加。由此,在对大学生采取激励策略时,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结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二、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现状

(一)思想状况

一是自我意识强,纪律意识弱。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在心理上趋于成熟、理性,思想道德状况上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主流取向积极、健康、进取、务实,使命感和责任感较强。二是竞争意识较强,急功近利。在关心国家大事的同时,也关注个人发展,但追求实际的心理比较明显,导致了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习率高、圖书馆使用率高等现象的出现,这表明,他们能够树立务实的理想信念,立足实际追求实际,但也存在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知行不一致、抗挫能力差等问题。三是理想信念淡薄。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在着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矛盾心理。他们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水平,而在行动上则缺乏具体的实施,这种知行不一致的行为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上缺乏协作、在生活上缺少包容等问题的出现。

(二)学习状况

一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不够浓厚。由于学生所具有的思想的开放性导致了他们不满于填鸭式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阶段获取新知识主要靠自学,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业指导,他们对自身学习方面的优劣势认识不足,自学的效果不尽人意。虽然不太喜欢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式教学,但又不清楚应该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这表明他们尚未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代学习观念。二是行为计划性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问题意识不强。他们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为掌握方法或技能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但在课外的阅读和延伸方面做得不够。对于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学习的快捷和方便,只有少数学生能体会到,甚至还有很多学生不会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源。

(三)生活状况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一是睡懒觉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由于睡懒觉不按时或不吃早饭,只是在课间时以面包饼干等充饥,久而久之,学生中胃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二是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大部分学生将上网作为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甚至有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只有少数学生将参加体育活动安排进了课余生活。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自觉锻炼的意识不强,不能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三是心理素质弱,受挫能力差。目前学生在意识、智力、情绪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表现比较突出,学生中自我感觉轻度压抑、焦虑不安、自信不足的人数比例较高,有的学生对自己过度悲观失望甚至出现心理疾病,严重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基于“ERG理论”的大学生激励策略

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以及成长发展需要是“ERG理论”的三大核心需要,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激励制度,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一)生存需要激励

在“ERG理论”中,生存需要是基础,是第一层次的需求,它与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即生理和安全方面需要,关系到人的存在或生存,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前两个需求。生存需要对于学生而言,包括对食物、衣物和住所等生理、物质方面的需要。生存需要激励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吸引校外机构和个人来校设立助学金;设立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缓解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能提高社会工作能力;举办诚信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二是制定科学的综合测评标准。在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测评中,着重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核;依托学生管理系统,建立综合测评数据库,详细记录学生素质发展情况。三是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奖惩激励在高校中应用非常广泛,是较为常用且效果较好的一种激励方式,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一方面,对表现突出人或团体给予物质或精神方面的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对表现很差的人或团体进行否定或批评。奖惩制度需要根据目标人群的思想行为特点和不同需求来建立,建立的原则就是要刺激人的内在需求,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而完成目标和任务。

(二)关系需要激励

在“ERG理论中,相互关系需要是第二需求,相互关系的需要,即指人们对于保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要求。关系需要激励的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新生入学时,开展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或者班级集体文体活动,鼓励以团队形式参与活动或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二是做好文明宿舍创建工作,营造和谐美丽宿舍氛围。在学生公寓大厅、走廊悬挂学生摄影、书法作品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怀。评选“党员示范宿舍”“文明宿舍”“免检宿舍”,举办宿舍文化系列活动,多以宿舍为单位参加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宿舍生活,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宿舍成员的凝聚力,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三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科技节、外语节、电脑节、艺术节、文化节、学风建设月、社团巡礼月和心理健康月等品牌活动,既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活动、展示风采,还锻炼了学生干部和志愿者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成长需要激励

追求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在“ERG理论”处于最高层级。该理论把每个人自身谋求成长发展的需要独立出来,即个人不断提升、发展和超越的需求。成长需要激励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目标激励体系。目标激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需要设置适当的目标,来激励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详细计划,经过认真准备、不懈努力、逐步完成,从而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设置目标时要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个人的目标相结合;设置的目标要注意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设置的目标要科学、适当、具体、明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起学生更大的热情与积极性,能增强学生完成目标之后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二是选树正确的典型,进行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选择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杰出校友、在校学生中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国家级竞赛获奖者、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通过举办学生表彰大会、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现场宣传,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学生学习先进典型,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行为特征和高校现行激励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基于“ERG理论”的原理探寻学生的核心需求,按照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和长远激励相结合、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学生在生存、关系和成长等三个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激励策略,试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培养他们开拓创新、勇于争先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任莉.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0-81.

[2] 蒋君毅,姚金凤.新时期高校学生激励机制浅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9)

[3] 王庆军,郭子健.大学生激励机制的管理与优化[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S1):77-80.

[4] 李晓曼.基于“ERG理论”的高校辅导员激励策略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6):82-83.

[5] 胡锡凤.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资讯.2007(28):242.

[6] 周碧波. 论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2):6-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deological conceptions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undergraduat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individualized and complicated. Some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re emerging constantly. The traditional incentive methods are no longer effective. To make it effective, the universities need to constantly explore and innovate student incentives and initiatives.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lore its motivation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re principles of "ERG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the motivation strategies in a targeted manner: the need for survival motivation, the need for relation motivation and the need for growth motivation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potential of the individual students, to stimulate and to better serve th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growth.

Key words: student; ERG theory; survival motivation; relationship incentive; personal growth incentive

責任编辑 晓 潭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亲爱的学生们,你们并没有被夺走什么
如何唤醒学生自信心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
如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提案”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