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视角下职教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路径

2017-05-30李漪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

李漪

摘 要: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了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相关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服务学习主体的发展理念,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以满足师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进而促进教学的最优化,资源的共享化。

关键词: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平台建设;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5-0087-04

在国家“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广泛普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它依托互联网既可以为教学提供优质的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又能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确定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与任务,提出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覆盖范围,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因此,创建一个高效、实用、便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对提升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均衡程度和社会认可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一)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理念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丰富新颖的教学素材,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分享与传播。它的建设以共建、共享为理念,将各学科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知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建立相应的资源系统,形成示范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展示平台、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和数字化学习门户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有效支撑。让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入口实现上传与本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案、导学案、教学视频等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接受教师的指导、交流、讨论等,为自主学习构建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互助空间,提升资源利用的便捷性,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一个兼具实用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资源共享平台。

(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模式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模式主要有独立建设模式和合作建设模式两种。前者是由一所学校独立牵头,其他学校和企业广泛参与;后者是由两所或两所以上的学校联合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学校和企业作为参与的主体。但不管是独立建设模式,还是合作建设模式,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都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它的构建充分兼顾了优质资源共享与开放合作的需求。其中,按照合作主体属性进行划分,合作建设模式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校校合作,合作院校具有跨区域性、类型相似及优势共享的基本特征;二是校企合作,学校的行业特色与合作企业所属行业一致,实现校企资源的融合共建。[2]

(三)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以专业为框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不同课程的资源标准化、网络化和共享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文本资源、视频资源、动画资源、文献资源、企业案例、技能鉴定、专业教学资源、行业资料等,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电子教材、学业评价、实训指导、试题库等方面,建立起丰富的数据信息供师生及相关人员学习。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依赖于远程网络传输对所有使用者开放,让师生广泛参与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学校教学资源库大多采用B/S 架构模式作为资源库平台服务器和浏览器模式,具有节省资源、速度快、维护和升级简单等特点,数据安全性提高,有效地实现了海量资源和分布式资源的整合。同时,服务器端支持多种数据库如SQL、MySQL、Server和Oracle 等跨平台运行,便于资源库的持续更新与扩充。

二、职教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不科学,缺乏统筹协调机制

当前,各职业院校资源库建设的重点都放在教学资源数量的搜集上,而忽视了内在质量管理。共享型资源库建设一般需要多个单位合作完成,教学内容都要经过精心的遴选和提炼,然而,由于没有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之间彼此各自为政,设计的资源的内容主要适合本校师生使用,造成资源建设的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各资源库间没有形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资源库建质量缺少及时与有效的评价,对呈现形式、系统规划、资源的可继承性和实施技术的先进性等问题没有作出统一的标准[3],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弱,组织管理建设缺乏力度,针对性差,并没有从学习者的需求角度出发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程度也不够高,导致资源分类不规范、内容庞杂凌乱,给资源的查找和使用带来极大不便。

(二)重形式、轻应用,资源利用率低

各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管理部门过于重视平台搭建和规模建设,在教学资源的内容要求、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规定,忽视了对资源质量的充实与把关。内容只是对于海量电子文件的堆砌,有价值的信息不多,这就让教学资源库的功能性优势发挥不出来,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在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学校将教师的课件、案例教学、试题等传统的教学资料“书本搬家”式的上传网络,且资料选取重复率高,制作技术不精,没有牵头单位跟踪资源建设监督过程,导致教学资源库建设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共享性差、网络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师生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积极性。

(三)资源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性不强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资源库的建设必须围绕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逻辑起点。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遵循校企合作共建共用的原则,资源库的教学素材必须体现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关联性,这是保证建成的专业教学资源贴近生产一线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过多地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缺乏企業真实工作现场的案例和项目。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企业参与资源库共建共享的力度不强,使资源过于理论化和教学化,学校误以为提供对外链接就实现了对外的窗口,资源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等方面的对接性较弱,不能有效提供即时的企业动态信息,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资源库内容对企业的生产来说,意义不大。

(四)交互性较差

一些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普遍存在交互性较差的现象。现行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呈现资料获取的单边性,忽视了学习的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企业与学生之间还无法在比较顺畅的资源库平台上进行交流,企业的优质资源很难得到有效利用。然而,教学更需要有效互动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将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时交互系统,让教师、学生和企业借助网络资源库平台能及时沟通,最终成为教学资源信息使用的参与者、受益者和反馈者。

三、构建职教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秉承科学理念,建立资源平台长效机制

职教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是促进教学资源库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科学规划,完善资源库系统内容的建设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根据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各项技术及管理指标,将资源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系统化的层级体系,使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教学的平台。同时,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库的交互平台与评价系统,方便学习者、管理者、校校用户、校企用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讨论,促进共同进步。

2.明确规范,促进资源库开发标准的统一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结合行业规范与企业标准,从总体目标、实施内容、预期成果、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设计。当前,各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统一的技术规范与分类原则,按照已有的国家教育信息化资源技术标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和整理入库,确保格式规范、界面美观、使用便捷,能够轻松地实现数据资源的使用与共享,提高资源的检索效果和使用效果。

3.合理分工,保障资源库建设工作有序发展

资源库建设涉及到多个单位和个人共同制作研发,需要多方协作与支持,因此,应明确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收集资源、制作资源,审核资源、分类入库资源等组织工作,使教学资源平台成为真正的学习中心。通过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制作培训,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多种形式的投入与支持,帮助教师掌握各种教育技术的使用。

4.建立机制,注重对参与资源库建设人员的激励

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多参考使用网上专业教学资源,提高教师进行资源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为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议献策。职业院校应设立资源库建设专项经费,给予对资源库的建设人员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校内评优树先、职称评定等工作中也有相应体现,确保教师对资源库后续内容更新工作的积极性。

(二)紧密校企合作,深化资源平台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内涵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以校企资源库共建共用为联系纽带,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交流,在资源库项目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应将互利型的合作保障机制作为依托,形成完善的企业行业参与体制,最终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校企共赢。企业可以随时在资源库平台发布相关技术信息、招聘信息、培训信息、行业标准等,使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产教研合作以及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互动,缩小院校专业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学校应紧跟专业特点与要求,结合行业快速发展,将资源库建设成为深度融合教师、学生、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应用型平台,继而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形成多区域资源互利互动、相互促进的三方结构体[4],见图1。

(三)服务学习主体,优化资源平台运行模式

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用于教学,促进和提升教学的效能与效率,增强学习者在相关产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平台建设的定位上,职业院校在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之前,就应当做好充分的调研与论证,确保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适用性,不仅要为校内师生学习服务,还要关注社会学习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多元化资源共享途径。在平台框架的设计上,应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构建相对应的登录界面和导航模式[5],且资源内容的组织要考虑教师、学生、企业及社会学习者等现实需要,保障资源信息切实有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服务不同学习主体的功能,实现为教学服务的重要价值。

四、结语

职教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对整合教学資源、统一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各职业院校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以学为主、以资源库平台为辅”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职业院校领导要对资源库的构建与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将资源库建设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纳入学校工作体系,加大对资源库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充分发挥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优势,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丽娜.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反思[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3):34-37.

[2] 李小娃,莫玉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从资源的优质共享到高职院校的优质均衡——基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立项建设资源库”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19):30-34.

[3] 周继香.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其管理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5(7):107-108.

[4] 张芬香.“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其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7(8):63-66.

[5] 冯丽丹.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优化途径[J].科学大众,2016(4):116.

Abstract: The shar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source base has set up a flexible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servic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skilled personn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college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top-level design,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and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concepts to serve the learning subjects,professional and industry dock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social needs, and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sharing.

Key word:sharing type;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source base;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 晓 潭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