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旅游背景下校园景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17-05-30赵坤任君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园景观清华大学

赵坤 任君华

摘要 以清华大学校园为例,以校园游览者为研究对象,从高校旅游角度对清华大学校园景观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对旅游背景下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校旅游;校园景观;清华大学

中图分类号 S7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6-0177-04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Campu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mpus Tourism—Taking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O Kun,REN Jun-hua (1. The Garden Departm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2.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 Taking the campu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campus landscap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wa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tourism,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Key words University campus tour;Campus landscape;Tsinghua University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旅游,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项目逐渐成为旅游热点。高校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类型,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景观、幽雅宁静的校园、浓厚的书卷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在国外,许多高校本身就是一座开放性的城镇,人们可以自由出入,如美国的康乃尔大学不但校园风景如画,可供游览,而且图书馆也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查阅、复印资料极其方便。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欧洲的巴黎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莫斯科大学等都对社会开放。21世纪的中国高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大学校园不但要发挥自身教书育人的功能,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1-2]。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观游览,尤其是百年学府清华大学,每年更是有几万游览者走进清华校园。笔者以清华大学为例,从高校旅游角度出发,以校园游览者为研究对象,对清华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进行调查,结合游客的满意度,对清华大学校园景观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对旅游背景下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校园内绿草茵茵、树木成荫,各不同时期的建筑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占地总面积392.4 hm2,建筑总面积198.1万m2。清华校园按照南门主路(学堂路)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同方部、西体育馆及理学院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是以1950年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辅以建筑馆、明理楼、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历经百年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览者前来参观学习。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福布斯》杂志评选出全球14个最美丽的大学校园,清华大学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

1.2 调查方法

1.2.1 行为观察法。

(1)行为活动。通过观察法发现大多数人的行为活动属于动的范畴,活动类型主要是行走、交谈、照相。

(2)活动区域。无论最初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什么,历史建筑景观区域和自然山水景观区域是被访者到达率最高的场所,可见游客对清华大学的悠久历史和自然风光比较感兴趣。

(3)行为痕迹。行为痕迹观察的内容主要有绿地的使用情况、草地是否被踏出小道、公共设施使用情况以及垃圾碎片的处理情况。

通过行为观察法,选取了游客到达频率较高的6个区域作为调查区域样点(图1),分别是近春园区域、工字厅区域、大礼堂区域、二校门区域、新清华学堂区域、主楼区域(包含东门)。

1.2.2 问卷调查法。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分别以工作日,节假日,暑假各2 d为时间样本,7:00—19:00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非本校师生的群体。为避免调查对象单一化,调查有意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景观区域、不同活动内容的参观者进行。该研究共发出问卷180份,每个样点30份,收回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98.9%,调查内容包括被访者基本信息及校园参观评价两部分内容,对调查结果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游客的基本信息

2.1.1 游客来源地和年龄。调查结果显示(图2),北京市游客占15.7%,外省游客占84.3%,由结果可见,很多游客是远道慕名而来,参观感受清华大学百年校园。

年龄是影响游客使用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高校旅游的兴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图3),其中18~29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最多,占41.6%,说明清华大学对18~29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吸引力较强,毕竟清华大学是青年人成长的摇篮。其次是30~49岁年龄阶段,占27.5%,而18岁以下所占的比例是15.2%,50岁上的占15.7%。值得一提的是,18岁以下的被访者多是集中在暑假以夏令营活动形式参观校园,50岁上的被访者则多为学校附近的居民。

2.1.2 游客来校动机。当被问到来校动机时(图4),57.3%的被访者选择了观光游览,21.3%的被访者选择了会议、培训,7.9%的被访者选择了探亲访友,其中13.5%的本市游客选择了其他。在访问中了解到,选择其他的被访者多是校园周围的住户居民。清华大学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吸引他们到此健身散步。由此可以反映出清华大学在完成自身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发挥着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

2.2 游客的使用状况分析

2.2.1 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在清华大学最具吸引力因素这一问题上,游客对于清华大学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图5)。34.8%的游客选择了自然景观,28.1%的游客选择了文化氛围,22.5%的游客选择了历史建筑。这说明与其他旅游项目相比,文化氛围是高校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2.2.2 文化氛围。文化是一座城市凝聚力的源泉,是城市生存的精神支柱。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文化氛围更是大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百年学府清华大学而言(图6),70.0%的使用者认为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内很多景观空间能够体现出清华的办学理念,多数景观可以折射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植物景观能够很好地烘托出景观空间的主题,18.5%的人认为一般,11.5%的人认为需要加强。

2.2.3 历史建筑。清华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学府,许多办学初期的建筑保留至今,蕴涵着浓厚的历史韵味,这也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图7),76.4%的人认为清华大学校园历史建筑极具特色,能够从中感受到清华大学百年沧桑历程,14.6%的认为一般,9.0%的认为没有明显感受。

2.2.4 自然山水。清华大学优美的自然风光享誉全球,很多游客选该项作为最有吸引力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图8),64.0%的游客认为校园自然景观优美,尤其是有着浓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景观,如荷塘月色、工字厅、水木清华等几处,深受广大游客喜爱,19.7%的人认为校园景观一般,16.3%的人认为没有明显感受。

2.2.5 道路引导。道路引导的合理性是决定游览线路是否流畅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图9),63.0%的游客认为清华校园道路引导好,利于通行,24.1%的游客认为道路引导一般,12.9%的游客认为道路引导差。观察发现,部分绿地中有人为踏出的小路,这一方面说明游客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道路设计不合理、引导性差,所以发生游客为了便捷踏出一条道路的情况。

2.2.6 园林服务设施。针对几个调查样点的结果分析显示(图10),60.1%的游客认为校园服务设施设置人性化,座椅、垃圾桶等园林设施摆放位置合理,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20.2%的认为座椅设施数量适中,19.7%的人认为座椅数量少,分布不合理,使用起来有些不便。

3 思考与建议

大学校园并非一个独立于社会的团体,通过对清华大学校园参观者使用状况的分析评价,总结出在当代高校旅游背景下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挖掘校园景观文化 游客对大学,尤其是名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十分仰慕。大学校园环境的精神文化是创造整个校园景观的灵魂,如何有效地在每个景区形成具有校园精神文化特质的景观空间,是校园景观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学校园对人的精神进行积极的熏陶,再对物质空间进行塑造,会让校园环境更具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活动,从而满足更多人的精神需求。因此校园景观环境建设应该充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并体现在校园景观中,塑造令使用者精神能够得到满足的文化空间。图11是清华大学“厚重百年”景观带,该景观将清華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印刻在一组组苍劲的油松和厚重的置石景观中,充分体现出清华大学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3]。

3.2 围绕历史建筑营建景观空间 大学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在校园中必定会留下文化内涵丰富且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建筑,而建筑又承载着一所大学悠久的历史,时间越是久远,其传统越是凝结于物化的校园之中。因此,在校园景观场所的建设中,应充分围绕这些历史建筑营建景观空间。图12中的大礼堂建筑是清华大学最重要的校园景观之一,见证了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以大礼堂为视觉焦点的礼堂前景观突出了整个景观空间庄严宁静的大学氛围,彰显了清华大学悠久的历史背景。

3.3 注重生态校园建设 大学校园应注重校园绿化建设,努力建成一个生态和谐的校园。校园绿地要采用乔灌草结合的绿地模式,尽可能地增加校园绿量,丰富植物品种,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同时对树木的科、属、种、拉丁名等进行树牌标注,实现校园的科普教育功能[4]。

3.4 明确校园分区 校园景观规划要有明确分区,避免校园内景观千篇一律、含糊不清。只有分区明确,校园才有秩序感,旅游线路方可通畅。同时,要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合理布置,明确道路系统,增强道路引导性[5]。

3.5 健全园林服务设施 校园中的公共绿地是为游人提供服务的场所,应该提供足够的服务设施供游人使用。服务设施的设置要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充分研究使用者的心理行为,最大程度地体现人文关怀,并且兼顾实用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

4 结语

随着校园的开放式发展,校园与社会的结合日益紧密,校园边界将越来越模糊,校园活动主体将更加多元化,校园景观环境建设也将与城市设计更加紧密结合,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研究校园景观建设十分必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者除了满足校园主体师生的需求外,同时要兼顾到游客的要求,重视校园景观文化氛围的营建,积极保护利用原有的历史建筑,建设自然生态的美丽校园[6]。

参考文献

[1] 朱斌.浅析“高校游”的开展[J].经济师,2003(12):92,122.

[2]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5-10.

[4] 张万荣,方红,冯维维.高等学校校园绿化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0(2):177-181.

[5] 张涛.校园交通组织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0(6):57-59.

[6] 金世胜.高校旅游开发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4):372-374.

猜你喜欢

校园景观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释读拾遗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
生态美学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探讨
景观人文对高校校园设计的影响分析
现代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