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忠诚叫坚守
2017-05-30翟元斌何小飞
翟元斌 何小飞
“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这是德国诗人普赖尔的一句著名诗句。 雷锋是这样一个用生命解释信仰的人。在雷锋生命的感召下,有一位战友,把雷锋的题字奉为战友的最后嘱托,用一生的忠诚将雷锋的生命延伸,坚守着一位铁血战士不变的信仰。
1
他叫宋清梅,河南邓州人,今年76岁,编外雷锋团团长。上个世纪60年代,宋清梅与雷锋同在一个团当兵,营房相距不过十多米,平时接触并不多。他们结缘在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上。那是1962年2月19日,雷锋22岁,宋清梅21岁。
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可以说是沈阳军区青年军人精英的一次集结。军区先进人物杨德志、刘成德、廖初江、周恒卿、崔娴维、任宝林、刘思乐、文淑珍、董滋仲、齐正莲等代表,特邀代表和青年干部共550多人出席会议。
宋清梅是全团共青团员选出的代表,雷锋是特邀代表,两人作为同团战友结伴参会,自然会有更多的交集。
雷锋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在大会发言。据资料记载,会议原来没有安排雷锋发言。会议进行间,军区杜平副政委向司令员陈锡联建议,大家知道雷锋到会,都想听他作报告。陈司令员说:“那就让他再作个忆苦思甜报告吧。”于是,六个典型人物发言结束后,杜平副政委宣布:“根据代表团的要求,现在,请雷锋同志讲话!”台下掌声雷动。雷锋没想到自己在这样的大会上还有发言的资格,侧头看了看杜副政委,杜副政委对他举起了记录本,本子上写着:忆苦思甜。雷锋走到主席台旁边的话筒前,行了一个军礼,响亮地开言:“敬爱的各位首长,亲爱的代表同志们: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是怎样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
雷锋的苦难身世以及他对党和人民炙热的爱,强烈撞击着宋清梅的心。团代会结束后,宋清梅请雷锋签名留言,雷锋端端正正地在宋清梅的笔记本上写下:“亲爱的宋清梅同志,送你几句话: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付出!”
2
在那个崇拜英雄的年代,人们遇到英模总是习惯求个签名,留作纪念。雷锋写给宋清梅的签名,由于几个月后的变故,获得全新的意义。
半年后的1962年8月9日,宋清梅与雷锋又一次相逢。雷锋到新兵连作报告,宋清梅在新兵连当班长。会前两人相见,犹如久别重逢的亲兄弟。雷锋关心地询问宋清梅工作情況,是否与参加团代会那些先进个人有联系。宋清梅憨憨地表示,因为深感与他们差距太大,会后不好意思联系,自己已写了入党申请书,以先进模范为榜样,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
两位战友的交谈尽管短暂,但对宋清梅却刻骨铭心。因为,六天后噩耗传来,雷锋牺牲了。几天前还与他谈笑风生的战友突然就走了,震惊凝固了时间,也把雷锋最后的话语连同他的签名题字永远的刻写在宋清梅的胸口。
不久,全国学雷锋活动红红火火开展起来,雷锋给宋清梅的签名,不仅成为一位伟大士兵对精神世界的最后坦露,也成为留给战友宋清梅,乃至所有愿意与雷锋同行人的最后嘱托。
心理学有一种现象叫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动人之处,给予人们勇往直前的力量。雷锋之与宋清梅的题字,是一种强烈地心理暗示,成为宋清梅不断提升自己的力量,影响了他人生的运行轨迹。雷锋的气息、雷锋的话语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情感牵绊。
1962年宋清梅入党,1974年任雷锋团副团长,当时只有33岁。那时,全团学雷锋搞得扎扎实实,还建了一个雷锋纪念馆。
1985年裁军时,宋清梅已经是雷锋团团长。他压根没有想到“活动活动”,只有一个选择,服从组织安排回到家乡。
转业命令下来了,他惦记着雷锋展馆有几处破损的地方没有修完。于是,留了下来。他把买来准备运回家的木材和胶合板拉来,和木工班的同志忙乎一个星期,修理好所有破损的地方。完工后,木工班的同志们都走了,他还不肯走,又用了两天时间把馆内外的卫生仔细地打扫了一遍。当他觉得了无牵挂可以离开时,竟然站在雷锋像前,失声痛哭。
3
在介绍邓州编外雷锋团事迹的文稿中,有一个时间段被许多作者忽略了,即1985年,以宋清梅为首的邓州籍官兵退伍返乡,到1990年邓州编外雷锋团前身“学雷锋指导委员会”成立。这5年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学雷锋活动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个体的命运总是与大时代相连。这样,就不难理解,宋清梅作为很有名气的雷锋团正团职干部,转业到地方被安排到一个科级副职位置;也就不难理解编外雷锋团的历史是从1990年缘起,而此前面对利益的纠葛与诱惑,宋清梅只能以个体的力量表达淡定与清流;也就不难理解当全国学雷锋活动再起热潮,时任邓州市委书记崔振亭与市长刘新年“咱们邓州有几个转业回来的同志是雷锋的战友,究竟有多少个,表现怎么样?抓紧了解一下,在全民学雷锋活动中要发挥作用”的一声呼唤,宋清梅猛虎下山式的蓄势勃发,在中原大地扛起“编外雷锋团”的大旗。
历史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学雷锋活动的历史也是呈如此态势行进。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人会因为改变些什么,在历史的刻度尺上留下一段鲜明的标注。宋清梅体现出雷锋榜样内化于心的价值尺度是囿于慎独内省的自我党性修炼,1990年,随着邓州“学雷锋指导委员会”、“学雷锋指导小组”成立,学雷锋已经不是宋清梅一个人的坚守,而是一个兵团的作战,一座城市的远征。
1997年4月,编外雷锋团正式注册,一种全新的学雷锋活动——整体兵团作战新模式诞生。由过去单兵作战走向各单位整合优质资源联合行动;由过去松散的、自由组合的活动走向按照预备役的建制,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统一步调的高效行动。宋清梅们创新的编外雷锋团这种群众性学雷锋组织形式,有其独有的组织文化优势——雷锋团转业官兵为主体、与雷锋团军营文化具有天然的亲缘性;地方党政军强化领导、热忱关怀、精心指导。这些凭借独有优势创造的神奇,给全国群众性学雷锋活动提供一种“邓州方案”。
4
豫西南民间有一句诗句,“邓州有个塔,离天一丈八”是形容建于北宋中早期的福胜寺的塔的巍峨,也暗喻大邓国的显赫地位。这句很流行的俗语,几乎与邓州花洲书院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流传于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邓州人的心理,以致于,编外雷锋团命运也在这里应验。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传来习总书记与“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交谈赞誉编外雷锋团消息,宋清梅激动不已,他和几十个年过七旬的雷锋战友联名给习总书记写信,表示不负总书记厚望,一辈子传承雷锋精神。很快,5月中旬,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写来回信。让五月的邓州荡漾起只有节庆才有的沸腾。
2015年,邓州编外雷锋团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6年,宋清梅作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出席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一位士兵对一位战友的嘱托,一位领袖对一个国家文明的关切,一位总书记对一个英雄群体的关怀。忠诚有着多重的质量,有着多大的能量,每一个中国人都掂量得出来。
不要让信仰代替生活,要让生活体现信仰。这近乎蕴含深奥哲理的警世箴言,通过编外雷锋团一组数字展现的淋漓尽致。编外雷锋团队伍由最初560名雷锋战友,发展到现在13000余人。催生了雷鋒银行、雷锋小学、电力营“三八雷锋班”、巾帼雷锋营、雷锋卫生排等10多个崭新的学雷锋先进群体和10多个学雷锋标兵。做弘扬雷锋精神的种子,传播雷锋文化,足迹遍及14个省,48个县、市区,报告1800多场次,听众达150多万人次。筹集资金20万元,为5户贫困户修建房屋7间。
数字是有生命的,有温度的,富有色彩的,这些元素融合浇筑构成了一座雄伟的建筑——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5
人类有浪漫的本性,不仅浪漫的想象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而且还如雨果所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这种深度,人生将显得极为贫乏、肤浅。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的建造可以说是邓州人的一种浪漫。这种浪漫不仅体现在当时的决策者把原本计划改造市长办公楼的300万资金,全部拿出来启动一个上千万的项目,更体现在推翻了原来的设计,请来省外建筑设计师把展览馆的造型设计成一面迎风展开的红旗,寓意为邓州编外雷锋团是弘扬雷锋精神的一面旗帜。邓州人的这种浪漫无疑有花洲书院里弥漫的千古幽香,渠首运河的碧波浩荡,编外雷锋团展馆凸显邓州人民,还有“宋清梅们”以忠诚的坚守铸就的丰碑。
2016年 11月的一个夜晚,宋清梅意外受伤。消息传出,网络上无数张“生命不可摧毁,团长不可战胜”的祈福帖形成强大的网络气场,加持着老团长的生命张力。在省、市党政军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级医疗部门的全力救治下,宋清梅奇迹般的重新站立起来。
当他的意识刚刚清醒,肢体刚刚恢复动作,他挣扎着非要到杨官营小学去探望孩子们。原来,去年年初宋清梅到这所小学调研时,看到简陋的校舍,孩子们在水泥地上计算数学题时,十分心疼。宋清梅与吧友营副营长金胜利商定,动员社会力量为学校修缮校舍,重点关切学校建设,打造邓州第二所雷锋小学。
脑科学揭示,受伤大脑记忆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最先浮现出清晰画面的是受伤前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宋清梅受伤后有些东西记不起来了,然而,与他交谈时几乎都是编外雷锋团的那些事。他念叨着要给杨官营小学送去两个铁皮文件柜,要给雷锋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书包和写字本,让孩子们把雷锋叔叔写进心田,像种子一样开花结果。
传承雷锋事业,在常人看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宋青梅看来,却是整个世界。雷锋从他的整个世界走过,忠诚成为他与雷锋共同的人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