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千里斗智斗勇
2017-05-30冯与蓝
程千里有个很著名的“程氏第一定律”:因为身体不好而请假不上体育课的同学的数量,多于因为不想上体育课而请假不上体育课的同学。
这句话听上去很拗口,说得简单一点,意思就是——大家都喜欢上体育课,只有生病了没办法了才请假。
照理说这条“程氏定律”应该不存在,因为本来就没有“因为不想上体育课而请假不上体育课的同学”,如果这个数字是0的话,多和少根本就没意义嘛。
程千里说:“怎么没有?我就不喜欢上体育课。”
但是他也知道,不可以对体育老师说:“因为不想上体育课,所以我要请假。”他只好说他身体不舒服,并且真的做出很不舒服的样子。程千里说:“肚子好痛,可能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了……”
周老师说:“以后不要乱吃东西了,知道吗?”然后就让他去医务室。
程千里怎么可能真的去医务室呢?他在医务室门口晃了一圈就走掉了。
操场边上有个花坛,种了些冬青、月季,他一个人跑到那里,在一丛丛冬青里钻来钻去。
这样的办法,他用了三次。第四次的时候,周老师说:“你怎么一天到晚身体不舒服啊?”程千里抱着胳膊,皱着眉,一副痛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这次他的理由是走楼梯的时候摔了一跤,胳膊摔疼了。
周老师想了想,说:“那你去医务室吧。”
程千里就抱着胳膊,皱着眉,装作很痛地向医务室走去。
他又去了花坛,钻进冬青丛里。他一点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周老师跟在他后面,眼看着他钻进冬青丛,还站在花坛边上等了一会儿。
多年以后,面对老同学,程千里将会回想起周老师带他去见班主任徐老师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全体同学已经排成了四列纵队,几乎每个人都伸长脖子,想看清楚周老师到底在等什么。风吹过花坛中盛开的月季花,冬青丛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程千里把头伸出来,正好看见守在一旁的周老师,他“啊——”的一声叫,来不及逃跑,就被周老师一双大手拉住了。
周老师瞪圆了眼睛问:“玩够了没有?”
程千里只好说:“玩够了。”
周老师就把他“请”到班主任徐老师办公室去了。
因为这件事,徐老师请程千里的妈妈来了学校一次。他妈妈和徐老师聊了整整两节课。回去以后,她把一张纸贴在程千里的铅笔盒里,上面写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要当千里马!”感叹号用黑水笔加粗,中间鼓两边尖,下面是个墨黑的大圆点。
胖乎乎的程千里趴在课桌上,完全看不出和千里马有什么联系。一个名字里有“千里”的人,很可能连400米都不想跑。
据说,程千里的妈妈对徐老师讲过,她在家里就是天天跟程千里斗智斗勇的。
按照这样的说法,程千里看见徐老师就服服帖帖的,那么徐老师就称得上是智勇双全;程千里的妈妈和程千里相比,总体说来略胜一筹,也可谓有勇有谋;而我们这些和他相处了整整六年的小学同学,大约就该像电视剧里的清朝官兵,每个人的胸前都要写上一个大大的“勇”字了。
程千里有两大“特点”:爱提问题;爱自己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对这两个“特点”,程千里觉得自己有点冤枉。他说他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他提的问题没人愿意回答。
我们也觉得有点冤枉。我们说不愿意回答他提出的问题也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他提的问题很难回答。
比方说,找借口不上体育课,已经被周老师逮住了,那么你就老老实实认个错吧!结果,他居然问:“周老师,你怎么知道我钻在树丛里面啊?”
周老师反问他:“你说呢?”
“哦——”程千里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你肯定是看我去医务室了,你想看看我到底怎么样了,然后你就去医务室找我,没找到,你就沿着小路一直找,一直找,找到花坛边上,你听见里面有声音,就站在边上看,最后就看见我了,对不对?”
周老师板着脸说:“没那么复杂,我一眼就看出来你装病。”后来程千里问同桌沈佩佩:“為什么周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呢?”他的意思是,他明明装得完全像一个胳膊受伤的人,竟然还会被人识破,这事情真是奇怪得不得了。
沈佩佩专心做作业,不理会程千里。
程千里用手指捅捅沈佩佩的胳膊:“喂——”
沈佩佩手一挥:“烦死啦!”
程千里吓了一跳,一动也不敢动。过了一会儿,他又能动了,就转过脸,问隔开一条过道的我:“为什么周老师一眼就看出我在装病呢?”
我那个时候也蛮有空的,就对他说:“因为你装病的次数多了,周老师就看出来了。”
程千里问:“为什么我装病的次数多了,周老师就看出来了呢?我每次的理由都不一样呀!”
这下我没话可说了。
沈佩佩朝我做了一个鬼脸,大概意思是:“看到了吧,他实在麻烦得很!”
两天后,沈佩佩推说自己视力不好换了座位。她说她实在受不了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坐在一起,最关键的是,这本《十万个为什么》只提问题,不提供答案,而且越问越多,直到你回答不出为止,搞得人非常有挫败感。她视力的确不好,还配了一副眼镜,本来配好了眼镜就不用调换座位了,沈佩佩说不换不行。她这话只对我们几个女同学说,程千里一点也不知道。所以程千里还会在下课的时候去跟沈佩佩说话。程千里说:“咦?你怎么戴眼镜了!”他简直惊奇得要命,“你戴眼镜看上去眼睛很小的!”当时沈佩佩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连看都不看程千里一眼。但是很多年以后,沈佩佩居然还记得这件事!那时她的眼镜片更厚了。同学聚会上,她板着脸问程千里:“小时候你说我戴眼镜看上去眼睛很小,你还记得吗?”程千里莫名其妙:“怎么可能?我一点也不记得了……”然后他又补充一句,“不过你眼睛倒真的不大啊!”
说起来有点不公平,程千里的脑袋里大概只装了他想问的问题,对于别人的提问,他一点也没有兴趣回答。
四年级的时候,沈佩佩家搬到了离我家和程千里家都不远的地方,沈佩佩告诉了我,被程千里听见了,他问沈佩佩要地址,沈佩佩当然不肯告诉他。他又问我,我也不肯说。他反倒起劲了,一定要我告诉他。我說:“你这个人太奇怪了,老是问别人住在哪里干什么?”程千里说,他绝对只是出于好奇,一件事,当它成为问题的时候,明明答案就在眼前,而你得不到,那真是太折磨人了。
这天放学后,沈佩佩和我一起走,程千里就跟在我们后面,看样子是想学电影里特务跟踪的方法打探到沈佩佩家地址。电影里的特务躲躲藏藏,鬼鬼祟祟,可程千里“跟踪”的样子简直是明目张胆,大摇大摆。我们被他跟了一站路,实在受不了了,我就回头朝他喊:“你跟着我们干什么呀!”程千里耸耸肩,朝我们一摊手,继续跟。
于是,马路上的叔叔阿姨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一个梳马尾辫的小姑娘和一个戴眼镜的小姑娘一边走路一边回头看,一个一本正经的男同学跟在她们身后……岂止一本正经,简直是气宇轩昂,大义凛然。男同学怎么好随随便便跟在女同学后面呢?所以很久很久以后,程千里的妈妈还玩笑说,程千里,你小时候跟着小姑娘回过家呢!那时候程千里已经长大了,要面子了,被他妈妈一说,简直急得要命,但是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要是他能料到有朝一日他跟小姑娘回家的事会被他妈妈知道,他怎么可能还会这么气宇轩昂,大义凛然呢?完全不可能了嘛。
为了把程千里甩掉,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就镇定地走啊走,就像没有程千里跟在后面一样,一直走到沈佩佩家那栋楼下面。一栋楼有三个门洞,她家在53号,我们当机立断,一头钻进52号。进了52号以后,我们没有往楼梯上走,而是跑到一楼楼梯底下。这下程千里肯定以为沈佩佩住在52号了,我们一边偷笑一边想象程千里上当的样子,他一定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我们在楼梯下面等了十分钟,听听外面已经没有声音了,就从52号走出去。沈佩佩要回53号,我也要回自己的家,结果一抬头,看见程千里还等在52号门口,我们被他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
程千里说:“哈哈,给我抓到了吧!”
沈佩佩只好装成很巧遇见他的样子:“咦?你为什么等在这里啊?”
程千里简直就像抓住了特务一样高兴,他说:“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啊!”
我们只好待在原地不动,看着程千里那副摇头晃脑的样子。正当我考虑要不要把程千里一脚踹过马路的时候,沈佩佩的妈妈回来了,她老远就看见了我们。“程千里和冯与蓝怎么来了?快到我们家来坐坐!”她妈妈很热情地一下子就把程千里领进了53号!
程千里的高兴劲儿并没有持续很久,他的妈妈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说起来,程千里无论做什么事,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被他的妈妈知道,因为沈佩佩的妈妈、我的妈妈和他的妈妈也是小学同学。
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是我们紧张到肚子疼的日子,但是对于妈妈们来说,是个很大的节日。她们会像小时候一样,并排坐在相邻的三个座位上。在老师发言之前,她们会聚在一起聊天。
程千里的妈妈说:“我真是受不了我们家程千里,一天到晚要做实验。上次把酱油倒在白糖里,说这是椒盐味道。我就把酱油、盐、糖、味精统统锁进柜子里。他又把面粉倒出来,加了水,捏来捏去,说要发明一种面粉做的碗。我问他为什么要发明面粉做的碗,他说,这样的话,要是吃饭没吃饱但是家里没有更多的食物,可以把碗一起吃掉。”
我妈妈:“哈哈哈哈!”
程千里的妈妈说:“我都要被他气死了。一大袋精制面粉,被他倒了一半,桌上、地上,弄得一塌糊涂,连手上、身上和脸上也都是面粉。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他长大以后想当科学家。我说,科学家和面粉有什么关系?他说,捏面粉也是做实验呀。他说,他要当爱因斯坦,要当达尔文。我说,爱因斯坦会拿面粉做实验吗?达尔文会拿面粉做实验吗?爱因斯坦和达尔文会想发明一只用面粉做的碗吗?结果程千里说,那么你能证明爱因斯坦和达尔文没有拿面粉做过实验吗?你能证明吗?我被他问得一下子说不出话来。程千里说,喏,既然你不能证明自己说的一定是对的,你就不能证明我说的肯定是错的。”
“后来呢?”沈佩佩的妈妈问。
“后来啊,”程千里的妈妈说,“我用程千里捏过的面粉团做了一大碗面疙瘩汤。我跟他说了,你晚饭不要吃了,把面疙瘩汤吃光。”
什么是面疙瘩汤呢?就是把面粉揉成团,一小块一小块地揪下来,放汤里煮熟,也不单单是面疙瘩,汤里可以放菜,放肉丝,是一种很好吃的面食。
沈佩佩的妈妈对程千里的妈妈说:“你做的面疙瘩汤很好吃的。”程千里的妈妈说:“程千里最怕吃面疙瘩,看见我把汤端上来,眼泪都要下来了。我说,你哭也没用,一人做事一人当,你把面粉捏得一塌糊涂,扔掉太浪费,你负责把它吃掉,一定要吃,不吃以后不许做实验。”
“后来呢?”
“一边吃一边哭……”
当时程千里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老老实实地吃面疙瘩。吃一口,掉两颗眼泪;再吃一口,抽一下鼻子。程千里的妈妈说:“你这是什么样子?邻居听见了还以为我虐待你呢。”
程千里眨巴眨巴眼睛,看着他的妈妈,知道说什么也没用了。但是面疙瘩对他来说真是难吃,就算汤里放了许多咸菜,也还是掩盖不了面疙瘩的本质啊。他只好先找小一点的面疙瘩,用筷子挑起来,使劲吹,吹了一会儿,慢吞吞地放进嘴里,不马上嚼,在嘴里盘过来,盘过去,就是不肯咽下去。
程千里的爸爸悄悄对妈妈说:“要么我帮他吃掉算了……”
“想也不要想!”程千里的妈妈义正词严。
那碗面疙瘩汤,程千里吃了一个多钟头,把咸菜都吃完了,面疙瘩吃了一小半,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好了好了,这次原谅你了。”程千里的妈妈非常宽容地决定放程千里一马。剩下的面疙瘩汤归程千里的爸爸吃。他爸爸一边吃一边说:“很好吃啊!程千里,你为什么不喜欢吃面疙瘩呢?”
程千里抱着脑袋,愁眉苦脸的,一句话也不说。
不知道是吃面疙瘩汤吃怕了,还是程千里的妈妈把面粉藏得太好,反正程千里后来再也没有拿面粉做过实验。
“这不是蛮好嘛。”我妈妈说。
“是很好。”程千里的妈妈说,“但是程千里开始做别的实验了。”
比如,把五斗橱上的“三五”牌台钟拆掉。
那座台钟,一直好端端地坐在五斗橱上,这么多年来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走时精确,钟声响亮。忽然有一天,不走了。
这一次,程千里的爸爸生气了,打了程千里的屁股。程千里的爸爸说了,头是不能打的,会打傻掉;也不能常常打屁股,常常打的话,就好像你天天拉一根橡皮筋,时间一长,就松掉了,就没用了。打要打在关键时刻——就像这样,把家里用了十几年的台钟拆坏了。但是程千里的爸爸也是有原则的,他说,要做到气势大,落手轻。气势是用来警告程千里的,一巴掌打下去,力道要收住,意思意思就行了。程千里一点也不经吓,爸爸的手刚刚举起,他就“哇——”一声痛哭起来,程千里的爸爸酝酿起来的气势一点也没有发挥的余地。
关于为什么要拆掉台钟,程千里的解释是,看见爸爸每隔几天都要给钟上发条,觉得太麻烦了,他想把钟拆开,干脆把发条一次性拧紧算了。
“你说能拿他怎么办?”程千里的妈妈说,“后来我只好把坏掉的闹钟找出来。我跟他说,这只闹钟是妈妈不小心摔坏的,你帮妈妈修好。”
沈佩佩的妈妈说:“你这个办法蛮好的,给他找点事情做,反正是坏掉的闹钟,随便他怎么拆都没关系。”
“他接过闹钟,嘴巴里还说,我把台钟拆开爸爸就打我,你把闹钟摔坏倒一点事也没有……”
但是程千里还是很高兴地捧着闹钟进了自己房间。据程千里的妈妈讲,后来的一个星期,家里太平无事,既没有少掉油、盐、酱、醋、大米、面粉,也没有坏掉任何一样东西。
当然,你要是以为从此天下太平,那实在是太小看程千里了。一个星期之后的一天,程千里很开心地捧着闹钟对他的爸爸妈妈说:“我把闹钟修好了!”他把闹钟往桌子上一放,“其实就是后面调时间的螺丝掉了嘛。”
“哎哟,真了不起!”我妈妈忍不住赞叹。
“什么呀!”程千里的妈妈说,“他把家里一只好闹钟的螺丝拆下来,装在坏闹钟上了!”
这次家长会,几位妈妈都收获很多。
我妈妈回家以后就对我说:“你看人家程千里,还会帮爸爸妈妈修闹钟呢!”
沈佩佩的妈妈则问沈佩佩:“你为什么从来不做实驗啊?”
而程千里的妈妈回家第一件事是把程千里的爸爸拖到厨房,说:“你知道吗?你儿子现在本事大了,都敢跟小姑娘回家了!”
这件事情的结果,是后来我们有什么东西坏掉——写不出水的钢笔啦,按不出笔芯的活动铅笔啦,还有笔头断掉的毛笔什么的——都会找程千里解决。在成功地修好了几支笔之后,程千里总结出了著名的“程氏第三定律”:一样长的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时,感觉时间很短,比如修笔和闹钟;用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时,感觉时间很长,比如上体育课;用在做最最不喜欢的事情上时,简直是度日如年!比如吃掉一碗咸菜面疙瘩汤。
(文字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