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丝路两千年

2017-05-30

国企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丝绸丝路贸易

习近平主席以“凿空之旅”来指代张骞出使西域。

“凿空”一词出自太史公司马迁的手笔,盘古开天地是谓“凿空”。

回望古丝绸之路,贸易兴盛曾经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不同文明也在这两条丝路上得以碰撞相生相融。今天的“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之路、贸易畅通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民心互通之路!

盘古开天地——那开拓丝路的人

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凿空之旅——张骞出使西域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以“凿空之旅”来指代张骞出使西域。

“凿空”一词出自太史公司马迁的手笔。在《史记·大宛传》中,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称之为“凿空”,盘古开天地是谓“凿空”。

原居于河西之地的大月氏被匈奴人挤占了居住地之后,被迫西迁至伊犁河流域,这一情况激发了汉朝“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的策略产生。张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公元前140年踏上了遥遥征途。在这一过程中,张骞经历了常人难以逾越的障碍,终于在离开长安十三年后,重回故土。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并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目标,但第一次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不仅亲自访问了位处新疆的各小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条支(又称大食,今伊拉克一带)、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国的许多情况。

此次出使,不仅使得现今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使中国的影响力第一次越过葱岭,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起来,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名副其实。

公元前121年,张骞再次作为使臣,出使当时居于今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到达乌孙后,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闐等地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公元前115年,乌孙王配备了翻译和向导,护送张骞回国,同行的还有数十名乌孙使者,这是西域人第一次到中原。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

海上丝路——郑和七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过的城市和国家共有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等36个国家,其中包括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部分学者认为郑和的“宝船”还到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由明朝官方推动。船只统称“宝船”,这支宝船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而郑和本人也知兵习战。但明朝无意利用武力和技术优势去劫掠和占领沿线诸地,而是为了和平目的。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在这种形势下,明成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

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与此同时,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贸易,在促进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方面都居功甚伟。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但是多数以货易货。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郑和远航的成功,给海上丝路带来了极盛期。

著名学者李约瑟评价说:“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也吸引着海外使者涉洋来华。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

“驼队”“宝船”——世界不会忘记

中国唐宋元明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在这两条丝路之上,有诸多名字值得追忆,习近平主席点到了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用“驼队”和“宝船”为沿线带去了善意,并促进了东西方的合作。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威尼斯旅行家、商人,著有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中国的经历的描写,在中西方史学界尚存有一定争议,但是不能否认这个传奇人物及其作品在史学界、文学界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伊本·白图泰 1304年,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20岁左右时,他踏上了一条长达12万公里的旅途,经过了现在44个国家的国土。他到过伊尔汗国、东非、金帐汗国,去过君士坦丁堡拜见过东罗马帝国皇帝,之后又在南亚次大陆上的德里苏丹国担任过官职。这时恰好苏丹要派人出使中国,白图泰自告奋勇。经过几次努力,他搭乘一艘来自中国的船只,并顺利地经过马六甲海峡,最后到达了元朝的主要港口泉州,后来又去了杭州。回到故乡摩洛哥时,距离他离开已经25年了。摩洛哥一位学者记录下了白图泰的叙述,将其命名为《伊本·白图泰游记》。学术界认为,该书为研究14世纪的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素材。

杜环 写游记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时尚,但对于杜环来说,这种时尚给他带来了非同凡响的历史印记。751年,唐与大食这两大帝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怛罗斯之战,唐军溃败,主帅高仙芝在夜色掩护下单骑逃脱,杜环作为随军书记官成为俘虏之一。他被带到康国(撒马尔罕),又到了阿拔斯王朝首都亚俱罗(即库法),后又随哈里发使团考察非洲,先后在中亚、西亚、非洲十多个国家游历和生活。762年他搭乘商船从海陆回到广州,并在其《经行记》中记录了一路所见所闻。可以说杜环游遍大食全境,走遍两条丝路全程,并成为第一个到过北非并有著作的中国人。

丝路“活化石”——那未曾远去的城

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等良港兴旺发达,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

两条商路——蜿蜒2000年

经过贸易商人的逐渐推进,在汉代时,陆上丝绸之路已经越过中亚、西亚推进至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到了唐代以后,丝绸之路覆盖范围扩大,西起地中海东岸与黑海沿岸港口城市(例如亚历山大港、大马士革、阿勒颇、君士坦丁堡等),经过里海南部进入亚洲,穿过巴格达,分为几条支路穿过内陆地区,再汇集于咸海附近,然后在中亚的布哈拉开始分路前往印度的德里与阿格拉。经过布哈拉,到达帕米尔北部的撒马尔罕后,丝绸之路再次出现分支:往北通向阿拉木图,往东穿越中亚,并沿昆仑山脉或天山山脉行进抵达西安。

1877年,德国历史地理学家希特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因为丝绸是这条商路上最有代表性的商品。

海上丝绸之路是汉代以来的商人逐步推进的。经过汉朝和魏晋时期的商人不断努力,以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世界性贸易商路已经成立。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又经过宋元明数百年的努力,这条世界性贸易商路逐步得以完善,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

“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1913年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用“海上丝绸之路”来指代这条蜿蜒于史书两千年之久的商路。

两条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将诸多文明链接,同时也通过贸易行為促进了沿途很多城市的繁荣。

古城古港——尘封的“活化石”

酒泉、敦煌、吐鲁番、喀什、撒马尔罕、巴格达、君士坦丁堡等古城,宁波、泉州、广州、北海、科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这些闪着光的名字,是丝路文明的“活化石”。

楼兰 在汉朝通西域之后,丝路之上因为贸易的频繁而使得原有的一些小国家大为繁盛,之后又因为各种原因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楼兰。楼兰国围绕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而成,所以国名楼兰,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鄯善国,并迁都泥城,遗址在今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北、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鄯善扼丝绸之路要冲,汉朝史书对西域的记载中,鄯善一词不绝于耳。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中,鄯善人也侪身其中,起了多种历史作用。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源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约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城民众迫于严重干旱,遗弃楼兰城,逐渐南移。

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连接着波斯帝国、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帝国,而关于它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公元前4世纪,当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该城时不禁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1219年,撒马尔罕作为花拉子模帝国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攻陷之后,遭遇灭顶之灾。之后帖木尔大帝誓言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因此他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每个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带到撒马尔罕。撒马尔罕城得以重新建立。

巴格达 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动用了10万工匠,用四年时间和1800万枚金币,于公元766年在底格里斯河的西岸建起了新都巴格达。在波斯语中,“巴格达”是“天赐花园”的意思。在很短时间内,巴格达人口就达到了100万,使巴格达成为当时可与唐朝长安齐名的国际大都市。巴格达城在8世纪中期到9世纪进入全盛时期,交通发达,商贾云集,城内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市场。阿拉伯商人最初大多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中国。哈里发朝廷在商路上为客商设置了宿舍和驿站,开掘了水井,设立换马站,无数商队涌向东方,陆上丝路一时响彻驼铃声。从651年到798年,来到长安的阿拉伯帝国(大食)使节先后就有39批。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的独特位置令它成为各国间的商业、文化与外交中心,它建于亚洲、欧洲两大洲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地区,也是“丝绸之路”亚洲部分的终点。陆上丝绸之路上,中国丝绸的最终承接者是罗马贵族。在西罗马帝国陷落之后,东罗马贵族们偏安一隅,在君士坦丁堡继续享受着丝绸带来的华贵感。就是在这种城市,西方人开始像中国人那样种桑养蚕、剥茧抽丝,开始建立丝绸工厂。这是因为拜占庭帝国的君主查士丁尼厌倦了向中国支付高额价款来购买丝绸,据称,他派遣了两名僧侣来中国盗取蚕,并偷运回西方。很快,丝绸工厂在黎巴嫩和叙利亚相继建立,并对拜占庭帝国的经济体系也产生了影响。

泉州港 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扬州、福州等其他支线港组成。唐宋时期,广州是中国第一大港,宋末至元代时,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后因明清海禁而衰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泉州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启泊地之一,成为沟通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苏尔港 苏尔(SUR)是阿曼的一座古老的港口城市。“SUR”源自于葡萄牙语“南方”之意,因为苏尔港位于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南边。有研究人员认为,曾经以商业头脑和航海能力闻名的腓尼基人就可能是源自苏尔,因为定居于黎巴嫩后,建立了有名的一个商行,命名为“苏尔”,以纪念他们曾经的故乡。六世纪之前,苏尔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成为了印度和东非贸易的中心。不仅如此,苏尔还是波斯湾地区造船中心。

月涌大江流——那东方印迹西洋景

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

遥远的东方古国——给世界带来了啥

丝绸 “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两千年前,罗马地理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这里说的就是丝绸。

丝绸之路促使中国和中亚、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很快走上繁盛。丝绸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罗马城的时尚奢侈品。

据说,罗马剧场演戏的时候,凯撒大帝突然穿着用中国丝绸制作的长袍出现在剧场内,耀眼的光辉,绚丽的色彩,把全场观众惊得目瞪口呆。尽管演出的节目很精彩,但观众们都将羡慕的目光集中在凯撒一人身上。

有关丝绸的贸易额日渐攀升。老普林尼说:“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枚银币(Sesterces)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

虽然他说的贸易数字无从证实,但已经可见,早在公元之初,丝绸之路已把欧亚大陆两端的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以及中间的印度联系了起来。

瓷器与茶 驼队翻越万水千山,负重较差,所以只能选择质量较轻且单价昂贵的物品来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船只的负重能力使得贸易对象扩增,茶、瓷器等物资尤其受到商人们的重视。唐朝之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远超陆上丝绸之路,大量商船往返于印度洋、东南亚和东亚。习近平主席所提到的“黑石号”沉船就是一艘在印尼海域沉寂了千年的唐代贸易商船。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商船,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这艘唐代沉船,为其命名“Batu 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

漆器 古代中国漆艺的海外输出可追溯至汉代,在西线,漆器流通主要通过丝绸古道销往中亚,在尼雅遗址,西方考古学家曾发现漆器残片,这些残片显示出中原漆器在西域使用的见证。在东线,日本对漆器的接受于世共睹,奈良时期日本的漆器也成为珍品。在南线,中国漆器流通主要存在于与百越、安南、身毒、暹罗等国的贸易中,并最后运送至通达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地区。在唐宋漆器的繁盛期,漆器更是沿着海上丝路跨越中亚和印度,直达欧洲。

地球那一边——“夜叉”国里无“夜叉”

在中国古代,曾经因为对西洋和南洋缺乏了解,看到有人容貌肤色与己有异,遂以“夜叉”称之,并将其国也称为“夜叉国”。随着商路开通,中国人增进了对西洋和南洋的认识,洋人不再被视为异类,而且还与他们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在这一过程中,西洋和南洋很多作物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香料 如果说中国货物销往西方的中国货物中丝绸为首选,那么在东方,最受欢迎的“舶来品”就是香料。

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香料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大宗进口的货物。香料产地婆罗洲、爪哇、新几内亚和苏门答腊被称为“香料群岛”。唐朝时,来自南洋的香料就从广州停泊、卸货,然后发往中原地区。唐代的香料主要有沉香、樟脑、龙脑香、安息香、丁香等。香料在中国大盛,除了当时丝路贸易使得香料进入中国有了可能性,还有一个原因是佛教在唐朝大行其道。宗教和香料一拍即合,这些香料被用来雕刻佛像、制作圣盒、锡杖,并且在人们礼佛时燃烧。不过在唐朝时香料还只在贵族士人之间盛行,普通百姓无缘于此。随着海外贸易量的增加,宋朝时期,香料的使用端开始下移,但真正使得香料进入平常百姓家的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带来的巨额香料贸易。

胡椒 胡椒在西晋被当做香料引入中国。唐朝时,尤其为贵族所珍视,而且因为胡椒贸易量不大,甚至成为财富的象征。777年,唐朝宰相元载被赐死后,官府在抄没其家产时,除了其他财宝之外,还发现了800石胡椒。800石约相当于64吨。按当时的物价,元载凭借这些胡椒就可以侪身富豪榜前几名。明朝初期,胡椒依旧是重要的舶来品,郑和下西洋之后,随着胡椒在民间的流通量越来越大,曾经被视为珍品的胡椒已经成为平常食物的调料。

作物 对于西边的罗马,获得了丝绸,而在东边,中国也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物种和贸易收益。张骞出使西域后,进口货物中最重要的是马匹。西域的马匹比中原本土的马匹更善于作战,成为中国贸易的首选。与此同时,也有大量非本土作物的引入,葡萄、石榴、核桃、苜蓿、亚麻等植物,都深刻影响了中国作物的培育,并影响了中国本土的经济发展。

但对于中国本土经济最为触动的是占城稻的引进。虽然考古学家曾经在余姚等地考证出水稻的種植,但是水稻的大面积推广是在唐朝结束之后。唐末五代时期,占城(老挝)稻从东南亚引入福建沿海,至宋代推广全国。

动脉和静脉——推动文明2000年

汉朝通西域之后,大量西域乐器和歌舞形式传入中国,但比此更为重要的是,互通贸易中,带来了知识的交流,并带来了观念创新。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古人在东西方向的交往是超乎想像的,尽管在唐代以前没有太多关于葱岭以西国家和人民生活的记载,更没有有关非洲的记载,但是民间曾经通过海陆交通有过频繁的交往。在当时的阿拔斯王朝的大城市里,杜环不但发现那里已有来自中国的绫绢机杼,还亲眼目睹一些中国工匠在当地工作,例如京兆人樊淑、刘泚为“汉匠起作画者”,河东人乐陵、吕礼为“织络者”。

最为奇妙的是造纸术。那场让杜环成为俘虏的战役,不仅是唐朝和中亚国家一次决战,而且对于世界文明史走向也有很大的影响。高仙芝战败后,唐军中的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俘虏,并被带到了撒马尔罕。在此,造纸工匠们向当地人传授造纸技术,并建起了阿拉伯世界的造纸场。造纸术由此传入阿拉伯帝国。平滑柔和、适于书写的中国纸张很快取代了此前广泛使用的埃及纸草、羊皮、树皮等书写载体,之后,中国的造纸术随着阿拉伯大军经由叙利亚、埃及、摩洛哥、西班牙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地。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

丝绸之路远不止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道路,而是贯穿推动两千年人类文明历程和世界史的伟大道路。“丝绸之路之于人类历史的重要性,就像一个人的动脉和静脉”。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弗兰科潘如是说。

历史上,通达始终是开放的产物,也始终是开放的推力。历代贸易的需求,方有了丝绸之路的繁忙。近代,沿着丝绸之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的“衣食住行”诸多方面,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丝绸丝路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丝路梦
遥望“丝绸路”
丝路
梦丝路
路上丝绸
丝路谣
贸易统计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