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泰勒虫病的防治
2017-05-30刘永梅
刘永梅
摘要:羊泰勒虫病为羊感染泰勒虫后发生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本病经青海血蜱传播,羔羊感染后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成年羊症状较轻。营养不良、贫血和黄疸是本病的主要特征,预防本病需要通过加强卫生治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注重药物预防3方面做工作;治疗本病时必须配合卫生治理,要注意药物的休药期,防止出现药物残留超标。
关键词:羊;泰勒虫;梨形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129-01
羊泰勒虫病是泰勒科泰勒属的梨形虫寄生于羊血细胞内后所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羊群中一旦有羊感染,很快波及羊群,造成大批死亡或生产力严重下降,经济损失较大。
1 病原
泰勒虫为梨形虫常见的1种,目前临床上主要有3种,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和羊泰勒虫,前两种主要寄生于牛,第3种主要寄生于羊。血涂片观察虫体形态多样,有环状、短杆状、逗号状和椭圆状等,大小在0.5~1.7μm,通常情况下一个血细胞中只寄生一个虫体,少数可见到2个以上,红细胞感染率视发病程度和发病阶段的不同差异较大,低的只有不到1%感染,而高的可达90%以上。羊感染后形成虫血症,虫体可快速进行裂殖,裂殖体可在淋巴组织、肝脾组织涂片中观察到。
2 致病机理
患羊身上的蜱在幼虫阶段吸食血液,泰勒虫经口腔进入蜱体内,当蜱爬到另一只羊吸食血液时,便造成新的感染。虫体在血细胞中先进行裂体生殖,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对机体有害的毒素,毒素引发下丘脑体温调定点的升高,病羊出现体温上升,消化酶活性变差,蛋白、多肽和酯类物质分解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饲料滞留,难以消化,影响反刍。虫体随淋巴循環进入淋巴结,造成淋巴结肿大,免疫细胞分化和成熟受到影响,容易继发感染。
3 流行病学
蜱虫盛行的季节(每年4~8月份)是本病的高发期。另外,卫生条件差,不注重驅虫管理的羊群发病尤为严重。羔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感染后发病率高,容易死亡,成年羊可产生一定抵抗力。本病一般呈地方流行,西部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
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羔羊潜伏期较短,一般3~5d,成年羊可达10d以上,发病初期病羊体温上升,可达41℃~42℃,高烧可稽留1周左右,期间病羊除了饮水,很少进食,排便减少,粪便不成形。听诊瘤胃和肠道蠕动音减弱,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随着病程的延长,红细胞大量被破坏,病羊开始表现贫血和黄疸,泪液、尿液和鼻液等发黄,并有血尿出现。颈淋巴结、下颌淋巴结、膝上淋巴结和股淋巴结等表现肿大,按压表现疼痛反应。四肢僵硬,步态不稳,有的羊卧地后长时间不起,腹部滋生褥疮。病羊消瘦,营养不良,血液稀薄,凝固时间延长,真胃黏膜有溃疡灶,肠道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被膜紧张,表面有颗粒状的突起。肾脏缺血呈黄褐色,肝脾肿大。
5 预防
本病预防需要从3个方面来做工作,一是加强卫生治理,二是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注重药物预防。
5.1 加强卫生治理
寄生虫病的发生都和环境卫生状况息息相关,环境差的养殖场可为蜱虫的生活提供条件,而预防本病的最关键措施就是预防蜱虫感染。蜱虫生活史中除了在羊身上吸血外,其余时间在地面或羊舍角落处生活,建议每天由专人打扫羊舍卫生,特别是活动区和休息区的死角处,要仔细清理,打扫出来的垃圾最好通过现场焚烧的方式彻底杀灭虫卵和成虫。另外,加强消毒,每周1~2次。
5.2 提高管理水平
对羊群加强管理,兽医人员定期检查羊体表有无蜱虫感染,特别是脖子、下腹部、耳根等皮松毛多部位,如果有蜱虫,除了及时用药驱除外,同时用药预防泰勒虫感染。非舍饲羊群最好不要到其他羊群待过的地方放牧,羊舍注意通风,避免饲养密度过大,羔羊由专人管理,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5.3 注重药物预防
本病不能通过疫苗接种预防,只能依靠药物,曾发生过本病的羊群,用药物时需要抗蜱虫药和抗泰勒虫药同时使用,未发生过本病的羊群只需要使用抗蜱虫药即可。抗蜱虫药包括伊维菌素注射液、有机磷杀虫剂、双甲脒溶液、拟菊酯类喷剂等。抗泰勒虫药有三氮脒、黄花青蒿等。夏季为本病高发期,炎热季节到来前一定要统一用药驱虫1次,进入6月份后再统一驱虫1次,确保安全度过易感染期。
6 治疗
本病的治疗用药参见预防用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羊群统一驱虫外,必须配合环境卫生的改良,因为即便体表蜱虫能驱除干净,环境中的虫体仍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感染羊群,造成病情反复。另外,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休药期,避免造成药物残留,影响肉产品的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