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吃

2017-05-30邹雪峰

雷锋 2017年6期
关键词:食量三文鱼国人

邹雪峰

丹麥的生蚝、北极的海虾、澳洲的三文鱼最近赚足了国人的眼球,招惹起多少中国“吃货”的饕鬄食欲。国人讲究吃,《舌尖上的中国》就有代言国家名片式的效应;国人有时也吃的不讲究,如上所述,不管哪国的东西都想尝一尝。这讲究也罢,不讲究也好,当吃这个问题放到寻常百姓的饭碗里时,总会让人咂摸出许多人生的味道和感慨!

年轻时总喜欢招呼一大帮人在一起吃,有时甚至为了吃而攒人。一生交情任萍水,只要看得上的,有眼缘的,就是一顿胡吃海喝。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说了什么,尽肆放纵,抱定一个情字吃到底。现在想来,有时会为那种真诚、那种纯洁、那种随性而感动。但正是因为珍贵,才更加易碎,曲终人散,筷子一放下,一切也都结束了。现在脑海里只剩下当年的场景,至于人影早就模糊不清。也许饭局本就属于年经人,而那时吃的就是一个过程、一顿热闹。

现在总也吃不出过去的味道了。同样的东西,吃到嘴里,与儿时比,与过去比,不说是味同嚼蜡,至少吃不出香甜。一个人的食量应该是变化不大的,但当遇上贫穷和富裕时,却差异惊人,真可谓是穷时食量大如牛,富时食量仅限粥了。物以稀为贵,味以稀为香,当过去的珍馐美味变成今天的寻常菜肴时,我们口舌之中的味道变淡也是自然。可再琢磨琢磨,过去的苦难和贫穷是不是也是一味佐料呢?也许正是因为少了这种背景和心情的衬托,我们才再也吃不出那时的味道了。

走的地方多了,吃过的东西也不少。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八大菜系,新疆满汉,自然也接受了许多地方的名吃,与人聊起来,还能扯上几句。可当朋友向你打听什么好吃时,你首先想到的却是自家的家乡菜。有一位哲人说过,在吃这个问题上,每一个人都是地域主义者。味觉应该是有记忆的,就如人习惯的养成,浑然不觉,却早已根深蒂固。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太快了,每次回老家,都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但每次吃到家乡菜时,就感觉老家依然还在那里。寄托乡愁的载体很多,会不会将来有一天,当其它们都消失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一直在坚持承载着你那淡淡的乡愁的竟然是家乡菜,是吃!

猜你喜欢

食量三文鱼国人
青藏高原上养殖三文鱼 农超对接精准扶贫
“弱弱虎”健身记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三文鱼
两人分钱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酸溶性三文鱼皮胶原蛋白超滤脱盐的研究
挪威三文鱼占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