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产品造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7-05-30李歆依刘宗明

工业设计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产品设计材料

李歆依 刘宗明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服务业是国家重点发展计划,如何在快速经济发展下,培养素质高、职业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目标。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特点,文章以产品造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思考,分析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性的研究,对课程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产品商业化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设计选择正确材料和工艺进行设计实践。

关键词:材料;产品设计;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7)08-0137-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untry layout key developing plan for design service industry, how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comprehensive applied talents is university education goal.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product design, the paper is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material of product modeling design course,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course, from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basic module and application module structure, with the precondition of product commercialization, encourage students depend to the design to choose the suitable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of design practice.

Key Words:materials; product design; curriculum structure

产品设计是现代工业及社会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市场对产品设计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各类课程处于建设和探索阶段,在众多专业课程中,《产品造型材料》是产品设计专业开设的必修课,课程包括了工程和艺术的特点,涵盖范围广、学习难度较大,也是问题较多的一门课程。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这几年的产品造型材料教学实践进行了对应的探索。

1 《产品造型材料》课程的重要性

材料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是表现产品设计概念和创新的重要手段,任何产品都需要正确的选材和合适的加工工艺才能成为产品并推出市场。在产品设计中,设计者应对材料特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索,不考虑材料和工艺的产品设计最终只是一个虚构概念设计。当前,大部分设计师或商品开发者往往会优先考虑设计外形与概念,较少从材料角度尝试设计的可能性,但这样最终所选择的材料与加工技术,对于商品的完成度与质感有一定的影响程度,甚至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产品造型材料》课程作为产品设计中重要的必修专业课,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产品设计师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之一。与其他知识概念性的课程不同,该课程主要是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掌握其基本的加工和成型工艺,培养学生按照不同的设计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艺的能力进行设计,可以这样认为在该领域,产品的材料与工艺是决定产品设计能否成为商品的标尺,也是让设计方案更成熟落地,其产品设计也更加符合当前企业及公司的需求。

2 《产品造型材料》课程现状

根据国内各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开展情况,《产品造型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学生在此之前都学过设计史论或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立体构成、平面软件等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纽带,为学生在后续设计类学习奠定重要基础。特别是在2012年底,国家教育部将工业设计设置于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下,产品设计置于一级学科艺术设计下[1],这样的划分笔者狭义地理解更加明确两个专业的侧重面,前者针对理工科学生强调结构、加工工艺等适应工业化批量生产需求;后者产品设计艺术学生擅于发挥创新思维、形态、审美。而在此之前,国内高校理工科和艺术类的材料与工艺课程培养目标是没有明显区分。参考本人的教学实践及文献查阅,笔者认为当前产品造型材料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教学资源少与专业结合度低

由于我國工业设计发展不过短短十几年,还在处于建设与探索阶段,一些课程可能存在问题,其中《产品造型材料》课程是问题较多的一门。在2012年新专业目录没有公布之前,《产品造型材料》课的内容都是为大工业化、批量化生产服务,市面上的教材也多数针对机械或材料专业学生,其内容侧重于学习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知识,原理性阐述过多,较少介绍在设计中如何选择适合的材料以及材料的表现方式,缺少和产品设计专业的紧密性,所以艺术类学生很难理解这门课,学习上比较被动。针对这一情况,也有老师编写了适合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或指导书,但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工程与艺术一体的交叉学科,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大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实际工作要求的把握,导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互联网资源上关于材料工艺部分对比以前有较大发展,但没有形成系统,行业里延伸出来的CMF产品设计师也是在企业多年工作经验而来,实体材料馆以及一些沙龙活动仅在沿海城市有,对于内地高校参观学习交流机会较少。

2.2课程教学内容存在问题,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产品造型材料》课程目标是认识材料,掌握加工和成型工艺,培养学生如何使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集美感与功能于一身的产品,为企业培养适合产品设计人才。目前,这门课的授课形式上主要是理论授课为主,以笔者学校为例学时32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里,大部分老师以理论课为主要部分,分章节讲解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大体可以概括为在设计过程中如何选材、如何深入理解应用材料、材料与成本的关系、学生知识遗忘速度较快。实践环节上普遍采用交作业方式,教师指定一个主题如低碳设计、灯具设计、旧物改造等,让学生进行产品设计最后再上交实物模型或者设计方案,但由于高校缺少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实际工作的经验,教师往往以传统学院派思想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最终很多学生在实践环节上对产品的制作理解单一[2],没有把握好平衡点,只是简单的选择相关材料再用胶水等粘合材料进行拼接组合,最后呈现的不像是产品,更像艺术品,没有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缺少对产品的材料、加工工艺、结构的分析思考,产品不能转换为商品,而当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能正确地选择材料、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设计产品造型的能力,强调能将概念设计转换为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3 《产品造型材料》课程结构设计

笔者在面对《产品造型材料》教学的问题上,根据课程设计的目的以及当前企业对毕业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要求,对其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将产品造型课程在产品设计商品化的方向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设计实践能力。根据产品设计专业培养要求,笔者把课程划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基础模块的理论学习,了解材料的基本特征和加工成型工艺,另一个是应用模块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图1)。

3.1基础模块教学设计

在基础模块的理论学习中,教师分章节对常用的材料优缺点、加工成型和工艺结构进行详细讲解,因为原理概念性的讲解比较枯燥,在此可以选取国内外有代表的视频和动态图让学生对成型工艺、表面处理进行加深认识,通过材质解说+知名品牌应用案例的组合形式,奠定材质运用基础,另外,在每章节结束让学生用2D、3D设计软件(Keyshot,Photoshop,CorelDraw等)或手绘模拟表现材质质感和肌理,加深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理解和设计表现力。在理论学习中,除分别讲解金属、塑料、橡胶、木材、陶瓷等常见材料和其加工成型方法,对于产品设计专业,如何正确设计选材也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工艺作为产品设计的物质技术基础,对设计概念转化为产品实物起到关键作用,也是产品推向市场的必须环节。单纯强调产品的造型而忽略加工工艺的可行性以及企业的设备条件,就可能导致设计实现不了,因此,容易加工成型的材料才是设计师的最佳选择材料。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选择方法帮助指导学生正确选择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运用如分析选择、综合选择、相似性选择、灵感选择,掌握选择方法越好,学生设计创新的可能性越大。

3.2应用模块教学设计

这门课的应用模块教学主要以工作坊教学模式(workshop)和阅读讨论教学模式的两种形式进行,不同于传统应用实践模块侧重于动手能力,工作坊(workshop)和阅读讨论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工作坊(workshop)议程分四部分(表1),主要以小组进行,教师把课题指定的材料样品分发给每个小组同学。第一阶段教师对该类材料特性和与设计领域的应用介绍,材料类型可以指定典型材料、也可以搜索材料比赛作为参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近期杜邦特卫强创意设计大赛,大赛组委有提供相关资源及视频,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阶段让学生互相分享提前收集的资料,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为学生提供服务。第三阶段头脑风暴:分组讨论,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样品即兴设计。提高动手能力是产品设计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这里需要区别于其他造型类材料课程如雕塑,立体构成,应该根据材料的特性以及加工成型工艺设计产品。第四部分小组答辩并点评,整个议程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参与人数情况灵活调整。阅读讨论教学模式以班为单位进行自主阅读,阅读教学是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相结合,要求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所读文章,学生对于文章的评价,主要侧重于阅读过程中怎样看待相关问题,是否有共鸣。课程开始前,教师可选取材料相关书籍章节电子稿发给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再选取期刊论文给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时记录遇到的问题,再在阅读的最后阶段聚集一起分享阅读感想及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因此可以评判他们的表达能力、知识掌握水平及分析总结文本的能力。

3.3提出以产品商品化为目的

制定以产品商品化为目的,它区别于其他概念设计课程如仿生设计、产品语意设计,其性质是要学生创造趋向商品化的设计,该课程作业要求上,需要在以商品化为目的的主导方向下进行相关主题设计比如儿童系列、场景系列等,设计过程中注意考虑产品材料及成本的关系,这样科学且合乎企业商业实践的设计流程。所以在课程前教师可以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把课堂延伸到企业,根据企业订单或前期需求,进行相关项目设计,有限的课时可能不够完成整个项目,但可以让本班学生有针对的参与项目设计环节的一部分,考虑材料及成本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以及自己设计不足之处,摆脱产品设计仅仅交作业而已。

4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4.1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學习能力

现在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每一步骤都需要老师教指导,在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的模式,只给启发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主动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包豪斯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理论创始人Johannes Itten的视觉训练课程中就有关材料的质感研究,它强调对材料的直接感知体验。我们的实践课程条件有限不可能每种材料都实验,但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资料收集本,通过检索和课外实践拍照等方式搜集材料的质感美案例和样品,打印并粘贴在资料收集本里做笔记,结课时此资料收集本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4.2完善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产品造型材料》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布置一个大作业,以此为主要考核标准,但缺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每当打完分数后,学生只得到一个分数而没有得到大作业的具体反馈,教师需要把学生的不足之处指出并给出建议,所以每完成一个作业时,教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交流指导或者给出一份书面反馈,其中包括优点和改进之处,这也是设计的不断完善过程。作业内容设置上,要明确方向具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每章节的典型材料做主题设计。

5结语

产品造型材料作为产品设计的必修课程,针对市场要求以及产品专业特点,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为基础模块理论学习和应用模块实践设计并以产品设计商业化的引导教学,摆脱了单一的完成“作业”任务式教学,设计课程与市场实际情况相贴合,既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切合专业培养要求,为实现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冬林,游颖.关于《造型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专业教育研究,2009(8): 93.

[2]陈伟龙.设计类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工业设计课程《产品材料与工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2(13):142.

[3]迈克·阿什比(Mike Ashby),卡拉·约翰逊(Kara Johnson) .材料与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郑建启,刘杰成.设计材料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郑琳琳.浅谈产品造型材料的选择[J].引进与咨询,2001(3):52

[6]王明治.关于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加强材料体验的探讨[J],2003(11):10-11.

[7]杨震,胡方.浅谈药用塑料瓶的发展[J].塑料包装,2009(6):15.

[8] 李文嘉.幼儿园儿童玩具设施的设计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产品设计材料
智能产品设计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冷·暖》
《教堂之夜》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