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深处的“红色天使”

2017-05-30孙昶

北京支部生活 2017年7期
关键词:卫生院红色村民

孙昶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根据当时房山县两个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拍摄了两部电影,一部是《红色背篓》,一部是《红色邮路》。影片歌颂了他们十年如一日,翻山越岭,风雨无阻,全心全意为山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几十年后的今天,《红色背篓》《红色邮路》中共产党员的精神,依然在房山区共产党员中传承着。长年活跃在房山区崇山峻岭中的一支队伍——大安山卫生院“党员巡诊队”就是他们的传承人。

在陡峭险峻的房山深山区,一群身穿白大褂、胸前戴党徽、肩挎出诊箱的医护人员,长年累月奔波在村民居住的山间小路上。村民们不用出村,就能享受便捷、温馨、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大安山卫生院的党员医生们,也因此被群众赞誉为党旗下的“红色天使”。

服务一体化 村民看病无忧

6月21日,星期三,农历夏至。天气预报发出预警,当天下午至以后两天,北京将有大到暴雨,提示人们注意防范。根据卫生院的排班安排,这天是到水峪村巡诊的日子。下午两点,一行6人在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王金辉的带领下,把药品、医疗器械装上巡诊面包车,出发进山。40分钟后,巡诊车来到了位于半山腰上的水峪村村委会。

车子刚停稳,十五六位大爷大妈便围过来。“丫头,你来了,我可想你了!”村民赵大妈边说着,边迎上前伸开双臂和医生刘秀婷来了一个拥抱。

水峪村有400多人,夏天有150多人常驻,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村里很多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腰腿病等老年病。医生进了村委会,10多位老人已早早等候在那里。医生们拿出血压仪、听诊器、血糖仪,开始忙活起来,还不停地在老人健康档案上做着记录。全科医生尹静问诊、量血压、听心脏、记病历,忙个不停,额头上沁出了汗珠也顾不上擦一把。刘秀婷在一旁为看完病的老人办理新农合报销。“村民看病不用挂号,我们给村民看病的同时,还负责药费报销,为患者看病、开方、取药、报销一体化,让村民看病无忧。”她向记者介绍。

在村委会给20多位村民看病后,医生们收拾好药箱和器材,巡诊车又往山顶一个叫“大北岭”的地方开去。那里住着三四户人家,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几乎就没下过山,都患有高血压、骨关节病。老人们早早地就在家门口的大树下等候医生。医生来到院里,坐在小板凳上询问老人病情、给老人测血压、检查身体,叮嘱老人服药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70岁的王秀琴老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病,说起医生来特别感激:“没有他们,我早不行了!大夫好,共产党好!”

用我们的“脚”走出一条“路”

大安山乡位于房山区西北部深山区,共有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乡域地形复杂,山势险峻,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1座,村与村之间非常分散。大安山乡党委书记隗合庆说,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以前山区老百姓有了病就三个字:“顶、扛、放”。小病硬顶着不吃药,病厉害了就吃点小药扛着,大病就索性放弃治疗了。

与此同时,拥有10余个科室,医务人员和职工37人的大安山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日门诊量却不足30人,月急诊转运量不足5次。

一边是山区群众亟待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而另一边是大量医疗资源闲置,这个难题该如何破解呢?2014年春节前,党支部书记、院长王金辉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决定:既然山区村民看病难难就难在“路”上,那我们就主动“出院上山”,走出一条“送医上门”的服务新路。

这时候,有人提出质疑:我们是正规医院,为来院患者诊治才是我们的天职,怎么能变成走街串巷的“游医”呢?還有人担心:山高坡陡,进山巡诊,出了事咋办?面对质疑和担心,党支部一班人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大家认识到,我们医院是人民的医院,我们医生是为人民服务的医生。只有把被动的“坐堂问诊”与主动的“下村巡诊”结合起来,我们医院的职能才是真正实现了转变。“我们一定要用脚撬开山区百姓看病难这把‘锈锁!”王金辉在党支部会上态度坚决。

思想统一,共识形成,马上付诸行动。卫生院支委带队、党员带头,组成下村巡诊小分队。周一到周五每天巡诊两个村。医院每月统计巡诊队员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制度上墙,日程表上墙,工作量一目了然。

2014年春节刚过,迎着寒冷的山风,王金辉率领的首班巡诊车驶上了狭窄崎岖的山路……

红色精神一脉相承

大安山乡常住人口四千多人,绝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巡诊队了解到这些情况,就主动到村民家里、身边巡诊。床边炕头,村口路边,田间地头,都成了医生的诊所。渐渐地,下村巡诊形成了定点巡诊、床头问诊、地边看诊、招手即诊、路边随诊的诊疗模式。在不通公路的居住点,医生们就背着药箱,扛着医疗器械,步行到村民家里巡诊。王金辉这时都会走在队首,还不住地给大家鼓劲:“村民们出山要比我们难。咱们要把脚印‘印到每户村民家中,让他们早日摆脱病痛。”

平时巡诊不易,如遇上风天、雨天、雪天就更难了。山风又猛又硬,刮得人站不住、眼睛睁不开。夏天,山里的雨来得快,刚刚还日头高照,一会儿就阴云密布,暴风雨顷刻而至,瞬间山洪暴发,泥石流顺势而下。尽管条件艰苦,但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巡诊从未停歇,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三年多的巡诊,年轻的医生们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增强了自豪感。中医大夫安宏磊总结道:“我们下村巡诊,送医、送药、送健康,付出的是汗水,换来的是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满意的笑脸,这是我们最大的荣耀。”全科医生尹静每次巡诊都是主力,她在一篇体会中写道:“看到老人病愈后笑容铺平了脸上的皱纹,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语言表达。那时,我感觉,眼前峭壁陡立的高山,在我们面前則显得那么渺小!”

三年多来,大安山乡卫生院下村巡诊队行程近21800公里,服务农民22153人次,健康档案管理10130人,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精神障碍等特殊群体患者1559人。数字的背后,是医生们辛苦付出和不懈坚守,凸显的是为民服务的情怀和为党旗增辉的信念。

大安山卫生院党支部把党建工作和医疗业务融为一体,用脚板书写忠诚担当,让胸前的党徽闪光。从昔日的“红色背篓”“红色邮路”到今日的“红色天使”,红色精神一脉相承,那就是——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卫生院红色村民
红色是什么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红色在哪里?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追忆红色浪漫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