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2017-05-30李思远
李思远
摘 要:众所周知一个公共设施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树立良好形象的要素之一,关乎到城市的精神层面,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象征。旅游景区的建设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伴随这现代化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特色也可能会被现代化、商业化。因此公共设施作为五台山旅游景区的细枝末梢也是应该体现当地旅游区的地域特征,应该有一个对应性的建设规划,使产品表现的文化内涵与符合本地区的历史背景。只是考虑设施的功能性只会显得单一呆板毫无特色,泯灭了这个景区的文化。五台山的公共设施的设计在佛教圣地这个特定的区域里所构筑的背景,应该是符合地理、气候、历史、信仰、风俗等与城市和景区相对应的人文特色,因此五台山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的设计更应该具有艺术与文化的联系,功能与文化的碰撞的本质。
关键词:公共设施;五台山景区;文化;地域性;特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7)08-0086-02
Abstract:It is well known that a public facility is a city business card, is a city to establish a good image of one of the elements and related to the spirit of the city level, the city development is a symbol of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s a microcosm of a city cul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odern city's regional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may be modernized and commercialized, public facilities as a part of Wutai Mountain tourist area should reflec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tourist area, and there should be a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planning, tha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product performance in line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egion. If only consider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facilities will appear to be a single rigid no features and devoid of the culture of the area. Wutai Mountain's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Buddhist holy sites in this particular area,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geographical, climate, history, beliefs, customs and other cities and scenic spots corresponding to the humanities, so Wutai Mountain tourist area of ??public facilities The design should have the art and culture of the link, the func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collision of culture.
Key Words:Public Facilities; Wutai Mountain Area; Cultur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Design
1选题背景
1.1五台山的佛教文化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是笔者家乡山西省忻州市的一处旅游胜地。由五个山峰相互环绕,峰顶平坦宽阔成台,所以人们称其为五台山,是佛教中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五台山的人文、宗教,甚至一草一木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价值,既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对世俗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作为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绵延不绝的文化气脉与兼容并包的文化胸怀,是内地唯一一处汉藏佛教并存、青黄并济的佛教圣地。
1.2 五台山景区的公共设施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单纯的物质基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公共环境的的重视度也在加深。所以设计师对公共设施等类型的公众服务设施开始重视起来。但是拥有五台山旅游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的体系还是不完善,归结于所属地区的不够重视和相关的研究缺乏。很多的公共设施设计在运用造型元素时只关注产品外观的形似,而忽视了文化层面中传统的思想,更忽略了将这些精神和文化等融入到产品中去。
2景区公共设施的调研分析
2.1景区公共设施的意义
2.1.1功能意义
好的景区的设计是一个连接现代城市和景区共同发展的纽带,是可以衬托出该景区和城市的文化特征人文情怀,这些设施的点睛可以使得真个景区和城市的文化得以保存。公共设施应该有一个统一性,系统性的设计规范,不会让游客看的眼花缭乱,同时也维护的景区自身的秩序。通过公共设施的引导使得景区更加层次分明,改善景区的环境,增进公共空间的分配,使游客能够更加愉快舒适的参观游览。
2.1.2文化意义
公共设施是伴随城市发展并逐渐完善的一个特定空间地域内的产品设计,应该是遵循了城市的构成要求的,一个旅游区内的公共设施反应了一个城市对于自身地理特色和文化价值的认知,体现了当地的文明程度与景区甚至是所在城市的品质。设施中的设计特色会突出景区的环境特征,通过赋予它造型,功能与文化特色来呼吁景区倡导的精神与信仰。五台山是一个佛教圣地,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公共设施则需要便捷舒适突出其功能性的同时,应该根据文化的特点在形式上偏向佛文化和佛意义。
3设计的来源和思路
3.1设计的文化来源
五台山有两千五百年的佛教历史,当人们怀着虔诚的心,双手合十来到五台山,其实我们更多的不是参观这山山水水;不是参观寺庙林立;不是朝山拜佛,我们更多要做的是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我们每天应该怀着什么样的心境去理解我们所处这个世界,去理解我们身边的人,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理解,能够让我们内心平静、让我们生活更加快乐幸福,能够让整个世界变得和谐。
在佛教文化中有着著名的“缘起论”是佛教思想的基础,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一切事物的存在有固定的原因,这就是佛教所讲“空”的真正含义,“空”在佛教中举足轻重,也叫做佛法。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一切事物从相互的因缘中相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
3.1 设计的思路
為五台山景区设计的一系列的公共设施包括公交站、指示牌、景观灯、地灯、垃圾桶等。在确保设施的功能性和完整性后,同时也要让融入特色的设计元素,完成景区所体现出的文化的延续。
首先,是对旅游景区内公共设施的情况进行分析,从实地考察和收集到的资料中进行完善。在设计初级阶段的时候确定这一系列的设施必须符合五台山佛教圣地的文化特色。“空”是佛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佛教的“空”是生活的智慧,初步定了“设计是空”的整体主题。
其次,公共设施是一个公共空间的产品设计,其中空间、形体、材质的把握也至关重要。整合资料提取了寺庙中拱门的造型元素,进行一系列的变形设计,确定了最终造型。
最后,设计理念是在确定公共设施的实际功能性,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和存在价值的基础上,用古老悠久的五台山佛教文化特色来渲染整个景区的特色。同时围绕“设计是空”这个主题保证对文化的保留,对城市的包容和人文的传承。保障了人们对于功能使用的舒适安全,又要满足人们对于文化、信仰等精神层面的需求,要让游客有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4五台山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介绍
4.1造型
在一系列的公共设施里,通过提取寺庙中拱门的造型元素,对拱形进行一系列的变型延伸。公交站台采用的是对称的拱门形态,这种对称的形式结构因为它与自然规律和佛教建筑相吻合,引发人的欣赏美感。顶部的钢化玻璃外罩下有一组菩提叶镂空的金属构架,在白天的地上会行成菩提叶的光影效果,给路人一丝心灵的安宁,侧边开一组小门当夜晚人通过这组小门时会有悠悠的光线投下,像是一组佛光;景观灯的设计是在拱形基础上的重新弯曲,在景观灯的顶部有太阳能板收集能量,当光影投向地面时会有一个圆形的投影,佛家把圆看作是一个轮回。垃圾桶采用悬挂式结构,在侧面和两个垃圾桶中间有一个转动轴可以将垃圾桶倾斜方便清洁人员清理垃圾。
4.2色彩
色彩是设计中视觉感受直接的因素之一,色彩与质地作为形式构成的重要因素有着传递情感的功能。五台山是内地唯一一处汉藏并存的佛教圣地,在色彩的选用上我采取了汉族寺庙的主要色暖棕色和藏教的主要色白色,体现出一种文化交流的融合,和五台山本身包容的一种情感,给信众和游客一种亲切的感觉。
4.3材质
在材料的使用上公交站的顶部外罩采用的是钢化玻璃,随着科技的发展玻璃的强度和韧性也越来越高,而且玻璃的选用会增强视觉效果,硬度高稳定性较强,采光好而且易清洁。其他的照明设施、卫生设施、和导视设施和公交站一样也是采用钢化玻璃、深色金属和浅色塑料的结合。
4.4文化意义
本这一系列的公共设施是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拱门的造型元素,进行的一系列的变型设计,旨在设计赋予有五台山深厚文化的公共设施。在对公交站台的采光和文化的考虑上我分别采用了钢化玻璃顶、框架结构和整个公交站背面的大块金属镜面,当游客从远处看到公交站背面的景色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走近,才发现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自己亦是镜中像,你我都在其中。夜晚当你穿过侧面的小拱门时候,会有悠悠的灯光为你亮起,宛如一道道佛光,然而其实真正的佛光在于自身,我们本身具有的光明与智慧才是真正的佛光。
参考文献
[1]张海林,董雅.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崔文凯.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4]何灿群,董佳丽,向威.设计与文化[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5]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6] 王鹤.街头游击.公共艺术设计专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7] 吴翔.设计形态学[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8]江湘云.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9]郑乃铭.艺术家看公共艺术[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