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个基本形态
2017-05-30吴爱高
吴爱高
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其基本形态,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也必然有其基本形态。十八大以来,根据新的发展形势,逐渐形成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要内容的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和价值形态,是对习近平治国、治党、治军思想体系的理论概括,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形态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高屋建瓴,包涵了我国经济、社会、外交、国防、党建等各个领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其理论形态是指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具有高度理论概括性、理论指导性、理论引领性的重要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作为指导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化思想,从理论高度和战略高度发展和完善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相关顶层设计。在国家发展目标方面,习近平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这一发展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景更加明晰,代表了我国人民的发展新愿望,凝聚了发展新动力。在国家建设布局方面,习近平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强调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这一战略布局的提出,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内涵和发展路径,拓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根基。在国家治理路径方面,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治党、治国、全面改革和社会建设形成了统一,并整体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这些重要的思想理论,从我国建设发展的整体和顶层出发,创新发展了我们党在治党、治国许多重要领域顶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国家治理的基本逻辑。
2.做好中国文章,积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习近平针对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中的失场、失语状况,特别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而话语体系的实质是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创新的实质是理论创新。习近平先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多个场合着重论述了我国理论创新、文化发展、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指出,当前我国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水平总体不高,我们既要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又要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其核心要义是指,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支持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建设,以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习近平关于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指明了当前我国理论创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为构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大国地位的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提供了新思想新理论。
3.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逻辑和发展方式
习近平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理念、新观点,这些新理念、新观点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点。一方面,面对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背景,习近平适时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理念,并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新常态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情况的科学判断和科学概括,它突破了我们以往对经济发展状态和方式的固有认识,开辟了现阶段我国新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逻辑,为合理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经济理论支撑。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概括和提出了“五
大发展理念”,使我们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传统认识提升到了支撑国家发展的理论高度。可以说,事实上它已经成为引领我国各领域、各方面建设的重要理论和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重要思想逻辑。这些新发展理念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理论形态。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形态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形态是指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关于我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政策主张、发展规划、实践策略和实践路径的相关思想,它是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性理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性表达。
1.立足国情,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
思想的实践形态就是指思想的落实和实现过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要实践形态就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五位
一体”是支撑我国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集中体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的基本国情,系统地提出了我国“五位一体”建設的具体思路和实践路径。在经济建设方面,通过和实施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重大实践。这些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创新了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政治建设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发展协商民主、“三严三实”、反腐倡廉等重要实践不断落实,健康有序的政治局面不断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我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并积极培育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的文艺、新闻舆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文化建设等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本理论逐步形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治理实践实现了新发展,制度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逐步完善。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的提出和落实,是习近平关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充分思考和科学回答,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实践形态的重要体现。
2.立足世情,全面开展国际合作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国家关系、地区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视野和战略高度。在处理双边关系方面,习近平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主张。以中美关系为例,他认为“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这一思想为正确处理中美等大国关系提供了重要指导,丰富了我国在处理大国关系时的基本思路,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发展道路。同时,在处理中国与各周边国家关系时,习近平提出了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在处理多边关系方面,习近平提出和发展了亚欧大陆桥思想、亚洲安全观、亚太伙伴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以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和观点。这些外交思想和外交理念的提出,以大国思维立足,以世界眼光布局,在国际层面保障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顺利进行。同时,这些思想不仅在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而且在实践层面进一步维护了我国的和平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大国关系和地区关系等提供了思想指导。
3.立足党情,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核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实践主体。习近平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指出了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党建思想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厉行节约,树立“三严三实”的作风;第二,要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将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第三,要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治理水平,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
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治党,依法执政,保持党的先进性。习近平的党建思想将治党与治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治党作为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以全面从严治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保障其他理论主张得以落实,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实践形态的关键一环。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制度形态
所谓制度形态就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体制机制等不同层级的制度表现形式和运行状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制度形态是指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制度建设思想,它包括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各层级的制度。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点就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指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同时,他强调,贯穿十八大报告和贯彻十八大精神应遵循的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习近平对社会制度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我国社会发展道路抉择的高度,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强调道路问题是党的生命,是第一位的问题。这是因为,国家的根本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性质、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道路;反过来,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又影响和体现了国家制度的演变。即是说,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治国理政的前提,社会制度不稳定,治国执政也难以实践。因此,治国理政须首先坚持和发展的就是社会制度,并不断通过治国理政实践巩固社会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始终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题和主线,也是在制度层面实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统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机制的重要规定。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就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制度,习近平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思想。在政治制度方面,习近平强调要把制度的制定和制度的落实作为一个系统加以把握,实现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制度之间的有机结合。他指出:“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同时,习近平还分别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新思想新要求,他突出强调了重视人民民主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了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八
个能否”思想,这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制定、落实和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逻辑。在经济制度方面,习近平强调经济体制改革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经济理论创新成果。同时,习近平还明确提出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在分配制度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等具体思想。这些关于发展和完善我国各领域制度的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制度形态的组成部分。
3.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化。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机制的相关思想。在文化建设领域,习近平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破除旧的文化体制,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发展体制,才能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机制保障和发展平台。在社会建设领域,习近平着眼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加快建设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发展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等重要思想主张。他倡导从制度、机制、政策、工作上积极协调和解决社会矛盾,以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习近平强调,要“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既明确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习近平对我国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具体体制机制建立和发展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细化和丰富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制度形态。
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中国梦等,“这些价值是实践、理论和制度形态的精神之魂,是它们形成和发展的牵引动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形态是指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具有文化引导性、价值规范性、意识引领性的相关重要思想。
1.坚定“四个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价值层面则具体体现为要坚定“四
个自信”。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习近平指出,“坚
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既是信心信念,又是价值追求。狭义上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性格、外表、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满意度,即主体对自身的内部自信;广义上自信则是主体对自身及其所处生活环境、社会状况的满意度,即主体对自身的外部环境自信。“四个自信”
这一重要价值,对人民而言就是对党和国家的自信,对党而言就是对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的自信。“四
个自信”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价值形态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共同价值的体现。习近平关于“四個自信”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对文化自信问题的阐述,从根本上指出了文化在培育价值自信中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和准确理解,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和共同信仰,有利于始终坚持走中国道路。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是长期支撑社会正常运转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价值形态的鲜明体现和主要内容,是引导和规范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其基本点在于弘扬中国精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十分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并积极倡导和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习近平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习近平从国家、社会、公民如何发展的三大战略高度出发,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回答了我们要建设或培育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公民三个重大问题。他把价值观的培育问题提高到了建设和完善我国上层建筑的战略高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价值理念,实现价值理念对理论创新的带动作用,并最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因此,从习近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和系列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总布局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又是一种共同价值。可以说,中国梦的提出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提供并明确了发展战略目标和价值实践目标。中国梦是人民发展之梦、国家建设之梦、民族进步之梦,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提出来的。一方面,中国梦这一重要理论的提出,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与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推进。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的新国情,在我们党的理论发展历史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理论,使其成为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目标和新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中国梦这一重要理论的提出,充分调动了当代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极大地凝聚了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践主体是中国人民,中国梦与人民梦相连相通、相互统一。可以说,中国梦的提出,将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梦想联系起来了,并统一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中国梦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价值实践目标,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价值形态。
总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价值形态四者相互统一、相互包含。其中,理论形态是实践形态、制度形态、价值形态的顶层设计和发展理念;实践形态是理论形态、制度形态、价值形态的全面落实和具体体现;制度形态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价值形态的重要保障和长久支撑;价值形态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目标引领和思想共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个形态在理论上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在实践上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方 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