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网瘾大神”在逃避什么
2017-05-30李健
李健
最近看了“三和大神”的新聞报道,说深圳市一个叫三和的地方,那里有很多黑网吧,消费低廉,聚集了无数打零工者。这些人的日常主要生活状态就是网吧游戏,干一天工作玩三天,我们通常称之为“网瘾”。“为什么喜欢玩游戏?”“玩游戏的时候就把现实中的不快都忘了”—采访中的人物这么说。“三和大神”们为了忘记自己的心酸故事,选择了游戏,选择了三和。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常干些什么排遣呢?
1 打游戏,在虚拟空间中弥补现实中受创的自我需求。
很多人都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打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可以“胖揍”一个人,可以成为超级英雄。游戏里甚至可以组团、交友、结婚,在虚拟世界里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在游戏里可以不用自己的真实面貌见人,可以一遍遍重新开始,可以拥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的东西。
2 看小说,认同超级英雄替代补偿现实的无能感。
很多人喜欢看小说,尤其是网络小说。这种小说可以避开现实的局限,完全满足人的“自恋”,比如穿越类、玄幻类,在一个虚拟的场景中,人人变成了无所不能的神。这种小说在网上泛滥,备受追捧。我也是其忠实粉丝,经常追一部小说不休不眠,用来弥补我在现实中受创的“小心肝”。
3 和朋友一起喝酒,在关系中忘却寂寞。
很多人喜欢和朋友一起喝酒唱歌,一人独醉不如众人举杯,心情不好时邀一二好友一醉解千愁,也是人生一美事。在关系中排解自己的寂寞,比一个人在幻想中满足自己,可能更受性格外向的朋友喜欢。夜夜笙歌,灯红酒绿,千金买一醉。
4 购物,在物质中恢复自己的控制感。
购物,是女人的最爱。心情不好时刷爆信用卡的女人,为数不少。平时不舍得买的那些美好物品终于属于我了,就像我渴望得到的爱。店员们如亲人般的热情笑脸,让我觉得人生如此美好。爱和价值感可以被买来的错觉,让很多人不惜刷爆十张卡。
5 吃,美食如爱,幸福来的如此简单。
人都说胃是人的第二颗心,主情绪,所以当我们内心抑郁无助空虚的时候,常会因为一顿美餐而释怀。《老友记》中心理师对莫妮卡说:“那只是食物,不是爱。”可美食比爱靠谱多了,因为美食从不背弃我们。
上面谈到的几种活动,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同一个目的:在另外一个地方修复我们在现实世界里被损伤的自恋,让我们的无助、羞辱、伤心、嫌恶通过一个自己可控的方式发泄出来,让自己觉得自己还是有价值的,等恢复得差不多了,就继续回到现实世界里,该干啥干啥。
但是,我们可能会上瘾。比如我,经常看网络小说上瘾;比如“三和大神”们,就是玩游戏上瘾。有人说,关闭网吧,封杀网络,看他们还怎么上瘾?但是除了网络,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还经常“自残”。
6 关门放“狗”,把关心自己的人都“咬”走。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还常干的一件事就是找身边人的麻烦,跟你关系越好,越看着不顺眼。因为自己不开心,一定得让身边的人都不开心。“坏脾气”像条“疯狗”,得谁咬谁。关心自己的人都被气走了—我终于实现了自己最心底的自我设定—我不值得被爱,没有人会爱我。
7 沙袋,或者刀片,要说爱你不容易。
更严重的,我不开心了,就拼命跑步、捶沙袋,用刀片划自己的身体,只有身体的痛才能缓解心里的苦。当一个人不会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痛苦时,就很容易上演自毁的节目。如果连网吧也不能收留我,让我忘记痛苦,是不是应该杀了我自己?
严格地说,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做的事情,都有些“自毁”的味道,因为不开心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愤怒、羞耻都会产生自我攻击,沉迷网吧只是自毁前途,伤残自己的身体就是自毁生命了。
上瘾是为了逃避现实,因为这些活动只能替代性的满足我们的“自恋”,而并没有真正解决打击我们自恋的那些问题。比如说,我失恋了,觉得自己被巨大的否定,感觉万念俱灰、痛不欲生,于是我玩游戏,在游戏中打怪砍人,一时忘了失恋这回事。但是等我打玩游戏回家睡觉时,还是觉得止不住心痛,还是玩游戏吧……于是这游戏一玩就停不下来了,有了网瘾。
单纯的消极情绪,比如愤怒、恐惧和悲伤,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愤怒保护我们的利益,让我们在受到侵害时奋起反抗;恐惧保护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在遇到危险时赶紧逃命;悲伤哀悼丧失,使我们能接纳失去的事物。这些情绪是流动的,如果我们不采取上面的种种排遣不开心的方式,什么都不做,只是和不开心待在一起。这些纯粹的情绪感受会很快地自己流走,我们又能恢复到平静愉悦的状态。
让我们成瘾的是对情绪的对抗和掩盖,最常见的被掩盖的是自我价值感低和自我憎恶。“我是不值得爱的!”“我是不配得到的!”“我是被嫌弃的!”这实在太痛苦了,痛苦到我愿意做任何事来忘记这个痛苦。
没有掩盖和逃避,成瘾就成了空中楼阁。假如你不开心,请不要急于用我们习惯的活动来逃避,试着和不开心的感觉待在一起,看看它想告诉你什么。如果发现了自己心底的自我厌弃时,请温柔地对待它,轻轻地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