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精选01中国电影合作论坛中外合拍:“好故事+好伙伴+文化共识”是关键
2017-05-29黄柏雪
黄柏雪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在中国电影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中外电影合拍合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月17日,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李国奇在论坛上做如上发言。
2016年中外合拍影片73部,占到国产影片总数的十分之一。在2016年国产片票房前10名中有8部是合拍片,中外合拍在未来大有可为,是中外电影人关注的焦点。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在致辞中表示,合拍有利于两国电影业的发展。Raindog电影公司(英国)CEO盖德·都赫提,印度制片人、演员阿米尔·汗,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美国导演、制片人罗伯·科恩,中国导演陈凯歌,分别就合拍电影的市场定位及联合制作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合拍有利于两国影业发展
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
从2009年到2015年,中美两国合拍片每年平均产量是两部,到了2016年,合拍数量达到10部,创造了历史新高。我们乐观预测,双方影人合拍的优秀作品必然会推动中国票房持续增长,这种合作有利于两国电影业的发展,并会使双方获益。走合拍片的道路是真正的王道。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电影业也面临类似的挑战,比如版权保护,这是电影人和创作者非常重要的使命,也是两国电影行业通力合作的重要支柱。
合拍片关键在于建立文化共识
Raindog电影公司(英国)CEO盖德·都赫提
做合拍片需要三方面因素才能取得成功:第一是好故事。这个故事要跟拍摄的国家有文化联系,我曾经见过一些例子,因为财务投资的原因把某个元素塞进一部影片,最后导致不伦不类。文化元素是最重要的,它是电影和本地观众建立共鸣的桥梁。第二是找到合适的伙伴。我现在开始和中国制片人建立伙伴关系,建立互信通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第三是一定要了解拍摄目的,很多人做电影是出于投资和创收目的,这一点没错,但文化同样也很重要;而且如果要把这个剧本转化成中文、转化成印度语或各种语言,它并不仅是语言的转化,很多时候需要本土编剧作者进行重新创作。因此建立文化共识,在我看来是合拍片成功的关键。
就我而言,未来要更多地了解中国,认识更多中国导演了解创作环境。如果你真的关注艺术本身,我相信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导演才是创作电影的人,而非资本
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合拍片更应关注的还是导演的声音,以及影片本身的质量。我第一次去戛纳电影节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有六百多部电影参选,现在参选的电影数量翻了十倍。所以,我建议不要太关注于院线本身或数量本身,因为现在有一些粗制滥造的影片,这不值得推广。合拍片应该更关注质量。
我们不要让电影院成为一个“民主”的场所,我们要保证我们的特色。电影院应该为电影人、导演提供“发声”的环境和场所。制片人总会告诉我们要做这个、要做那个,这是不公正的现象。导演才是创作电影的人,制片人可以提意见,但决策应该由导演来做。合拍片也是如此。如果导演不是作为决策者来参与创作,影院最终也会走向衰落。
中国电影人需要工匠精神
華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
如何做好合拍片?北京电影节上来自英国、美国、印度等国的朋友们,你们要相信,中国的观众有鉴别好电影的能力。所以,创作出你们想表达的故事就好,不管是印度风格还是美国风格。先做好故事,别纠结于要怎么拍摄成中国的电影、中国的故事。对于电影人而言,讲好一个故事,不管在世界哪个地方,其酝酿和创作的过程都一样,都很痛苦很漫长很艰难。所以,第一步还是要先拍出好电影。做好电影,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都是工艺活。中国电影人特别是年轻电影人,太需要这种工匠精神,中国电影也太需要蓝翔技校了。
合拍首先要考虑电影视听语言
美国导演、制片人罗伯·科恩
合拍片是很大的主题,而且是非常复杂的主题。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合拍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语言问题——不是说中文或英文的问题,而是电影的视听语言。一部电影只要选用不同的视听语言,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电影结构。这在我跟中国团队合作电影《马可·波罗》时就有鲜明的感受。我发现,同样一段话,对派拉蒙和对中国影视公司来说,含义完全不同。这个问题无法解决就很难去顺畅合作。
合拍片像婚姻,先要“坠入爱河”
中国导演陈凯歌
合拍片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人们。如果一部电影中有外国人的面孔,那么定义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我的想法是,制作合拍电影有点像一桩婚姻,双方都要先“坠入爱河”。如果合作双方彼此“相爱”,他们就会在制作这部电影时积极贡献自己的想法。必须本着这样的理念拍摄合拍片,否则最后肯定无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