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中国时代”
2017-05-28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秦安
◎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 秦安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轩传树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是中国步入世界舞台中心的现实反映和责任担当。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旨演讲中提出网络空间和平共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五点主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注脚。自此,乌镇峰会的星星之火,开启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由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征程,网民数量第一的中国既为人民谋,也为世界谋,成为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这个根植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新空间和亿万网民精神新家园中的历史性倡议,以最具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符号意义,开启网络中国繁荣世界的新时代,以大国大观的磅礴之势,融入在网络空间和通过网络空间进行的伟大斗争、建设的伟大工程、推动的伟大事业和实现的伟大梦想之中。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和价值付诸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网络特征的人类社会命运共同体之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让世界重新思考网络中国繁荣世界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回拨网络空间演进的历史时钟,自从互联网技术诞生以来,从美国军方实验室里的“阿帕网”,到今天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催生的人类社会生存新空间、精神新家园、治理新领域,短短几十年的历史,迅速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人类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之时,世界正在重新认识网络中国的价值,而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在充分激发网络空间蕴含的无穷力量。
(一)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互联网革命,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程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这个强起来的过程,恰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普及,中国成为世界网民第一的大国,网络空间充分拓展,网络生活极大丰富,网络资本纵横捭阖,在中国上演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超前、影响深远的互联网革命。这场革命的震撼性影响依然在继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无论如何,它已经注定是中国强起来的加重音符。
乌镇夜景
(二)从网络颠覆世界到网络抹黑中国,中国和世界都在越来越清晰地认识网络空间。
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西方资本主义就将之视为仇敌并尽一切手段除之而后快。通过意识形态渗透以从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进行和平演变,便是其中一种手段。当世界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情势风云变幻,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剧变, 在某种程度上,苏东社会主义就是在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下垮台,所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看来,苏东“多米诺骨牌效应”还会继续放大。而“互联网”的便捷通道,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寄予厚望的“栈道”、“陈仓”。尤其是2011年春天的西亚北非政权批量倒台,使“翻墙产业”伺机兴起。与此同时,曼迪昂特等网络安全公司猛然出击。一时间,“网络中国威胁论”盖过了国际资本在中国网络空间“跑马圈地”,让人忽视了国际资本在中国收获的阿里巴巴等丰硕成果。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然终结了西方的幻想与狂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坚持“打铁还要自身硬”的人民根本宗旨,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战略定力,深刻认识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形态挑战和数字经济机遇,开启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四次重要讲话,蕴含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格局、道义和力量。它深深印刻着的“中国特色”,以领导干部“学网、懂网、用网”的明确要求,一方面坚持用网,发展网络技术,一方面坚持治网,管理网络空间,让“上网”与“上山下乡”“下海”一样刻画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史进程之中,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在制度设计尤其在体制机制上实现了创新,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地在网络空间和通过网络空间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号召和乌镇峰会“构建网络空间共同体”倡议,中国标注了网络空间的历史坐标。
经过长期努力,以中共十九大的重要论断为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这个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识和基础,就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发挥着形塑世界格局和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真切地看到了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正在朝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而这其中,“网络中国繁荣世界”成为世界范围内最耀眼的“互联网之光”。国际友人眼中的中国奇迹、中国速度、中国成果,涵盖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网络经济发展。伴随着中国发展的“东风”吹遍整个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实践,让世界开始重新思考社会主义,重新思考繁荣世界的网络中国,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倡议的重要价值。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尤其不能忘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所发出的建设网络强国的号召,正不断成为中国描绘强国蓝图中份量越来越重的组成部分。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注定成为人类社会网络空间演进的历史标识。
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回答了网络空间治理的“世界之问”。
面对20世纪末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剧变,以及21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颠覆前苏联的美国,作为互联网的缔造者和网络战的始作俑者,竟然成为面对黑客组织的最烦恼者。广为人知的美国总统选举被黑客攻击影响一事,直到现在依然硝烟未尽。欧洲和美国在2016年11月23日和12月23日,分别推出《欧盟反击第三方宣传的战略传播》建议案和《波特曼-墨菲反宣传法案》,以应对这种来自网络的冲击。这“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对抗搏杀,以及来自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的共同威胁,再加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者中国在社会主义特色道路上的成功,正持续引发世界各方的深度思考。当然,这种网络空间路在何方的思考,同样涵盖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当年“表叔”到“局长日记”的网络情绪对立,到如今网民对习大大“亲近百姓、关爱平民”的点赞,也让我们思考网络空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双刃剑”作用。
(一)从现实社会到网络空间,人类社会的历史在不断演进和能力扩张中曲折前进。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现在已处于信息革命洪流之中。而信息革命正演化为数字经济,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转变为网络空间的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国防力,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产生了广泛且深刻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从农业立国、工业立国到数字立国交迭发展,网络经济繁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虚实经济的一系列关系和网络空间机遇与挑战,并持续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然包括中国倾力打造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对网络空间时代条件下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科学回答。
(二)世界网络空间的演进和扩展,就是一部“丛林法则”下“跑马圈地”的无序发展史。
在看到建设成果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战略清晰,看到网络空间的威胁前所未有。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也是冷战的产物。尤其是美国在冷战中取得重大胜利后,将渗透颠覆的重点转移到互联网。互联网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扩展能力,将美国互联网技术领先、资源管理和规则制定的优势扩展渗透到全球,尤其在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发挥得淋漓尽致。技术的趋势、资本的力量再加上聪明勤奋数量庞大的中国群众基础,迅速演变为一场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全民网络运动。对此,我们必须看到,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承载其上、融入其中、控制其内”的关系,从本质上决定了网络空间对现实社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改变网络空间“丛林法则”下“跑马圈地”的无序发展史,回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借鉴。马克思主义尚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和全球扩张的条件下,就回答了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问题。面对历史交给我们的网络空间新问题,如何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之际,在更高起点谋划“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走出网络空间“跑马圈地”的无序状态,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挑战。
(三)“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再一次展示中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和平共处愿景。
2015年12月16日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提出了网络空间和平共处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以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从万隆会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乌镇峰会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中国共产党人在网络空间时代不忘初心,又一次提出了让网络空间成为十三亿多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同福祉的基本遵循。这个网络空间新时代的美好愿景,与当今时代仍然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高度契合。在这个倡议指导下出台的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以及中国网络经济飞速发展,也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格局,融入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大洪流大趋势之中。“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是让网络空间成为包括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共同福祉的“中国主张”,不仅为解决网络空间治理这一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信心支撑。
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世界贡献“无网而不胜”的力量。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人类社会并没有走出自相残杀的艰难历程。现实空间,战火硝烟仍未散去,恐怖主义阴霾难除,违法犯罪时有发生。网络空间正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和违法犯罪的温床。这种时刻,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乃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世界人民都是一个福音。特别是随着网络空间重大现实威胁日益加剧,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深度融合,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感日益显现。也正是这个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变化呼唤着新的理论,新时代呼唤新的思想。我们尤为需要以世界眼光,以网络空间为生产生活新空间、亿万网民新家园、国家治理新领域,站在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上,深化“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之于人类共同发展的历史意义,激发出“无网而不胜”的力量。
(一)网络空间成为十三多亿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道路依然漫长。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直面现实挑战,把握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在理论上必须深刻反思网络空间“丛林法则”形成的缘由,在认清霸权主义双重标准巨大危害并予以深刻批判的同时,提供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这一方案,要包括给出适合当前人类社会进步的、可行的、现代化的道路设想,还要在深刻剖析现有网络空间一家独大的不足之处,超越强国必霸的固有逻辑,给予人类新的发展价值观引领。这一方案,也必须重视并变革美国独资拥有互联网管理权的弊端,逐渐改变世界各国都被其接入的现状。从这个视角理解,“中国没有互联网的论断”,是相对落后国家的共同现状。这个论断并非排斥互联网技术,而是一种维护网络主权的自强不息呼吁,有助于解决先天不足和人为操控的现状,进而成为推动世界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基础,形成真正意义上互联互通、交流互鉴、共同繁荣、有序发展、公平正义的人类社会网络空间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既有网络空间和平共处的“四项原则”,也有实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目标的“五个步骤”,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赞许。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始终清醒地看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阻力并非仅仅来自网络霸权主义,也来自国际国内利益集团和惯性思维的阻力甚至刻意扭曲。如何打破固有藩篱和惯性思维,走出从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的递进升华,需要直面挑战、统筹经略,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兼顾利益和责任两种需求,兼顾先进和落后两个阶段,以人类福祉为共同目标,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以新路径推动新变革,开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格局。
(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以全新的气象展示给世界各国和人民大众。
作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中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进入一个全新阶段。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激发了中国建设网络强国的紧迫感。直面挑战、统筹经略,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强国的智库建议,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清晰、技术先进、产业领先”的重要批示。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四次重要讲话,蕴含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格局、道义和力量。2014年2月27日,在第一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战略警示,发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号召;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2016年4月19日和10月9日,聚焦网络强国战略,分别提出了“六大问题”和“六个加快”,只要解决好“六大问题”,落实好“六个加快”,就一定具备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力量。这种格局、道义和力量,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和国家“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制度化为2016年底和2017年初出台并实施的《网络安全法》《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作为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网络国家(从现有网民体量上来看),中国在某种意义上贯通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正在持续破解落后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难题,正在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和“数字丝路”实现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提升。而中共十九大的召开,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以及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将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交相辉映,深度影响21世纪世界的发展进程,从而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世界大势浩浩荡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必将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改革中国推动进步、网络中国繁荣世界的新气象将持续展示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
(三)将网络空间蕴含的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国防力融入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
整个世界都在网络之中,不是“自投罗网”,就是被“网罗其中”。不足半个世纪,从最初一条只有5米长的网线,互联网跨越时空、互联大众、通联世界、超越未来,已经成为知民情、聚民智、汇民意的平台,成为促进生产、传播文化、巩固国防的沃土。网络空间蕴含的生产力、文化力、国防力正在翻天覆地也是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斗争博弈模式,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带来历史机遇,实现弯道超车。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就应像一粒种子,在网络这块前所未有的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需要从“支部建到连上”到“支部建到网上”,以当年“三湾改编”的胆识,开启一场网络时代的“新三湾改编”。这种改编,不仅仅是时代的变迁,工具的优劣,而是理念的进步,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提高;这种改编,必将要求深入推进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种改编,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无网而不胜”的新常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驾驭“牵一网而促全局”的大格局,既要立足基本国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要合乎时代潮流,胸怀世界,清醒认识到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人类已经进入世界各国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人类社会发展新时代的重叠,决定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广阔空间,也体现了其间的中国担当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