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管应急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探讨
2017-05-27张海鹏
张海鹏
【摘要】 本文概述了本地空管应急系统在应用于自动化系统中面临的客观运行环境及实际需求,并提出了本地式空管应急系统的自动化系统结构的设计理解。为进一步显现空管应急系统的实用性,推出了相关的应急保障,旨在为空管应急自动化研究的优越性和改进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应急系统 空管自动化 分析 设计
引言: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当前,空管运行的安全保障工作对部门装配的通信、导航、监视等各种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其中,空管自动化系统更是所有装配设施中最重要的大脑设备,系统的优劣性直接影响其接收、处理雷达与飞行计划的数据,并利用人机界面为空管人员提供对管制区内飞行活动的监视、预测、告警,只有保证系统设计的科学,才能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和有序性。
一、系统运行环境特点
国内现行的绝大多数民航机场皆统一配备了“切换式”系统,并装置在现有的空管自动化系统的机房内,且共享了信息资源与管制的设备。在空管人员处理不当抑或是主用系统出现突发的事件,无法有序地运行时,该“切换式”的应急系统便能够及时的完成原地切换,迅速改变成值班系统[1]。与此同时,如果可以在最大化的缩减“一键切换”的时间,则更能确保系统稳定和实现最大价值。该系统不仅是进行空管自动化系统服务中效果最显著一个种类,也是系统级遭遇突发的系统性事件时,可尽可能地确保在发生故障后服务出现低延迟。和主用的空管系统一样,对该系统需要进行同一个级别的维护。
二、空管应急系统的结构设计
2.1同城同地模拟备援系统
该系统方案重点用来对管制单位完成日常的培训,对空管人员进行相应的设备操作训练与管制指挥训练。顾名思义,这是对空管自动化系统的最大程度的使用,并且,更是对本地同城同城同地模拟备援系统部分空管设备的优化使用;因为模拟系统与主用系统在数量上并不一致,因而只可以达到共享部分的通信资源。
实施对系统部分二次利用系统进行结构上设计时,惟有当其个别非常重要的设备发生问题,且在充分研究后可以通过主用系统的其他部件进行取代。同城同地模拟备援系统应急系统和空管的主用系统共同享有所有的信息资源,并同时共同享有空管通信的资源,其管制的席位设备水平保持一致,拥有独立的网络和时钟系统。当然,如果在数据设备上发生改变的时候,其目标的容量也会相应地发生与之对应的改变。其原因是整体上,系统的处理器数量还是减少。
2.2同城同地同类系统
同城同地同类系统是本地空管应急系统中所建耗资最大,同样也是持续性服务最优的一个应急体系。该系统的设计可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例如多雷达数据处理功能、空中飞行运输的计划处理机制;可以即时却准接收与处理8~36路雷达信息[2];同城同地同类系统拥有和主系统相同级别的规模(处理器数量)的管制席位。该备援应急系统的设计结构总体可以集成为共同享有所有的信息资源,并同时共同享有空管通信的资源,其管制的席位设备水平保持一致,拥有独立的网络和时钟系统。这点与同城同地模拟备援系统一致。现阶段,我国一些机场的同城同地同类系统已经基本完成了校飞和其他的系统检验鉴定,具备了适航的使用资格。
三、空管应急系统的技术保障
1、指挥领导。指挥主体的授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对空管应急系统中预案内的突发事件,确立指挥的主体;二是对空管应急预案之外的事件,则要通过上一级单位进行临时的授权,以此来产生空管应急系统的指挥主体。一旦被授权的指挥的主体,经过分析确认在其能力领域还是无法解决出现的突发事件问题时,那么,在进行常规的应急对策过程中,再报告上级部门,经过中心授权来确立指挥的主体。这是系统中指挥主体的机动性、以及一般性质上的指挥权上移性的典型特征。
2、处置实施。处置实施系统就是基于指挥领导的行动指令所开展一项具体的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包括两个类型:一种是担任日常值班的空管系统,在面临突發故障的事件时能够即时地参与到处置运行;另一种是独立开发与设计的系统,其处理的功能与值班系统保持相同级别,或稍微低于后者,但处置实施仍然也具备一系列的功能,以及培训和帮助决策等。该系统可以根据空管状态的变化决定其自身的状态,如日常、警戒、事发。这三种状态,各自独立解决常规的服务运行、维护还有今后出现的系统更新或更换;执行培训计划;根据相关标准执行资源配置;处置预案;处理突发事件等。
结束语:本文围绕空管应急系统中的本地应急体系结构展开分析,并就其中的结构技术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为了给系统予以出色的保障体系和强有力的技术层面支撑,分析空管应急系统中的技术体系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将软件工程理论与空管知识相结合,是提高设计合理性的重点,也是空管应急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向。
参 考 文 献
[1]朱欢欢.空管应急自动化系统技术体系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2]程寅丽.试论空管应急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7(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