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意识的高职学徒制O2O教育模式探析
2017-05-27金湖江王彩
金湖江+王彩
摘要:因互联网教育的开放性和外部性优势,高教机构纷纷开展在线教育改革,但无论是在线学习还是翻转课堂教学,其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主体意识,文章基于高职学生主体意识,提出了梯队型学徒制项目教学与智慧校园在线学习平台相结合的高职O2O教育模式。
关键词:学生主体意识;O2O;学徒制:梯队型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国正经历一场由互联网引发的教育革命,短短数年,在线教育突飞猛进,很大程度缓解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提升了学习效率,满足教育个性化需求,教育部也在2O15年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1.由此,高教机构纷纷开展在线教育课程改革,但在线教育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主体意识,而在一般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意识往往是欠缺的。
所谓的学生主体意识,是指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外界、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并能够主动参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实践中不断改造世界与自我教育的意志、力量和能力。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将导致被动学习、叛逆心理、实践能力弱化、依赖性心理、无责任担当能力等系列问题,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文化传统,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中主体意识缺乏的现象尤为突出。
一、社会文化传统与学生主体意识缺失
2O16年4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陈志武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学生?”引发了国内教育界的热议,为什么很多才华横溢的博士研究生,年近三十而尚未能脱离对原生家庭的依赖?为什么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高管难见华裔呢?
这正是因为中国学生主体意识的匮乏导致心理、人格的不成熟,终难以担当大任,才产生这种现象,直至世界一流的大学不爱招中国学生。中国家庭教育理念、孝文化传统以及现实社会竞争压力都使得学生早期主体意识受到抑制和干扰,剖析其原因,主要有:
(一)家庭教育理念的落后
相当长时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迟迟未得到重视,本该是教育体系基石的家庭教育缺失,甚至很多家庭在无意识的将子女教育责任都归之于社会教育机构,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教育矛盾,直至2O15年10月,教育部才推出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在家庭教育上,宏观上缺乏国家与社会的理念指导,细微处又因人口政策导致缺乏家庭教育的经验积累,宽则溺爱而无原则,严则苛责而无自由,两者有害于未成年人自主意识的培育。
(二)基于忠孝的权威等级观念
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以忠孝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已变成文化特征,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不仅是家庭教育理念,也是社会舆论的道德要求。未成年子女在家庭中,一是缺乏独立空间,包括日常活动内容、范围、权力边界等;二是家庭成员地位上的不平等,相较于西方文化中的人格上平等尊重,我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未成年人自主意识是被抑制的。
(三)客观存在的社會生存压力
马斯洛将社会需求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价值需要五个层次,或者划分为生存、归属、成长层次。我国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生存仍然是大多数人面临的客观社会压力,迫于社会竞争,父母往往在子女的学习上高要求、严管理、压制学生的自主意识。特别是成长于物资匮乏年代的一代人,生存竞争烙印根深蒂固,往往“为子女好”而做“最优”选择,而成长于物质丰裕时代的子女,已有了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由此引发价值理念冲突。
二、建立基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梯队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高职的大多数学生都是首次离开父母与原生家庭,开始独立生活,开始拥有自己空间,开始接触外部世界,主体意识的觉醒、提升甚至完善,均在此关键阶段完成,多数人在回顾自身成就时,大都认为大学教育是人生至关重要的阶段,正因如此,高职O2O教学模式必须是基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线下人与才培育为主体,其内容可以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以主体意识培养为目标的学生管理体系为基础
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的生源层次总体偏低,学生的自主意识整体偏于缺失状态,高职院校可通过高职教育预期和中学过往评价等民意调查,筛选差异群体,对于主体意识未觉醒,外部依赖严重的,以管理为主,防止突然放松而导致的一发不可收拾,再施以教育、引导:对于主体意识已觉醒,但对个体与外部世界认知不清或者存在偏差的,须以引导为主:而主体意识已经较为完善的学生,高职院校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以服务为主。
在师资充裕的条件下,可考虑建立学生主体意识培育体系。第一,新生入校后,应全面摸查、收集信息并建立档案;第二,建立双导师甚或是三导师的班级管理制度,包括班主任主导、专业导师指导、学长辅导,分别实施管理、引导、服务的职能;第三,按层次差异,设计、组织、安排系列活动,培育提升学生主体意识:第四,每学期调查、考察、评定学生的主体意识状况,并更新档案。
(二)以梯队型+学徒制组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
1.建立梯队型班级作为学习组织形式
按专业导师+班主任主导建立梯队型班级,包含了不同学龄层次学生,包括一名专业导师、一名班主任、一名辅导学长,大三学生、大二学生、大一新生,其中班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专业导师负责专业教学,辅导学长由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大师兄),辅助带队指导参与项目活动。
梯队型学习团队符合技术与经验传递的社会规律,在职业教育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一是高年级学生可以带领低年级学生完成项目任务,避免了教师的重复教学,高年级辅助施教、学习,负责经验教训传导,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二是高低年级组成的团队,高年级学生易于产生责任感,低年级学生则有归属感,长期项目任务工作和稳定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明确的权利责任划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形成独立人格。
2.实施专业导师负责的学徒制教学模式
聘请企业资深专家担任梯队型班级的专业导师,负责专业教学。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现代学徒制契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融为一体,有利于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培养,2014年,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研究推出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各地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专业导师带领梯队班级完成项目滚动实践教学,学生依次以观摩、辅助、负责、主持等角色参与项目实践活动,最终以项目完成程度和项目成果作为专业学习考核的依据,专业导师对学生项目实践学习与毕业负责,实行学徒制教学模式。
3.设立公共课、基础课程翻转课堂作为理论和技术支持
梯队型班级在日常项目工作实践中必然产生通用知识、通用技能、专业理论、核心工作能力等内容的需求,高职院校可通过开设通用的服务型公共课(是指为满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所需的而开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提供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等,以线上教育+翻转课堂的方式为专业项目教学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持。
(三)以校内外多类型实践活动体系为补充
坚持以人为本,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校内外开展各种类型的项目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全面发展素质能力。一是鼓励、支持学生开设各类专业社团,提供场地、经费、项目支持,鼓励专业技术与社团活动的结合,支持学生开展多维的人际互动,培育主体意识,提升专业技能:二是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公共活动,积极改造主体意识教育环境,如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学校班级文化,充分发挥自身内在的潜能,激发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三、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在线学习平台
(一)建立覆盖高职师生需求的智慧校园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应建立基于“互联网+”,集成各种应用服务系统,将校园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学习、生活融合一体化的智慧校园环境。学生通过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通过职能应用的互联和协作获得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教育体验。
(二)整合资源、合作开发在线学习资源
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重点开发在线学习资源。互联网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外部性特征,高职院校在开发在线学习资源上应遵从成本效率的原则,应充分利用现有在线教育资源,特别是通用课程和基础类课程,通过版权购买或者合作开发、资源互换等方式,一方面与在线教育机构和兄弟院校开展合作,另一方面参与职教领域的优质职教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开放式公益职教学习平台项目。
(三)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为项目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围绕着学徒制核心专业项目任务教学,高职院校以翻转课堂的方式向外延伸开设服务型公共课、通用基础课、专业理论等课程,为学生提供知识、理论、技术等教学支持,满足学生日常教学、生活、实践等方面的自主性需求,也可以满足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项目总结的需要。
四、对基于学生主体意识的高职学徒制O2O教育模式思考
建立基于学生主体意识的高职O2O教育是从高职学生O2O教学实践的可行性角度出发,将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与互联网先进教育技术相结合,提出线上线下融合的高职教育模式,也是对当前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后的改革建议。
(一)以学生主体意识为基础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性要求
教育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为了职业,二是为了做人,职业培养是为了饭碗,为了生存:而“做人”的教育是为了让人不只是职业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做人,实为个人发展或者价值实现。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出于现代主义社会分工教育理念,是从社会价值角度对人社会工具化和物化理解,是对教育职业生存功能過度强调,在社会发展层次较低的时候,以就业为导向,解决生存问题,这是有现实意义的:但随着社会财富水平的不断提升,从马斯洛社会需求层次来说,生存和安全已经不是社会主体需求了,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导致学生自身价值追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相悖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对高职教育的矮化和抑制。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培育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价值追求,这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趋势性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梯队型学徒制教学模式是社会持续变革的选择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模式,以及试点学徒制教学模式必然是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而非如欧美国家校企合作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坚持改革开放路线,社会、经济、体制、政策的改革不断,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导致社会的、经济的、制度的稳定性很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企业面临多种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大存续时间短,企业政策短期化严重,因此很难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这是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效寥寥的社会原因。
正因如此,高职教育无论是工学结合还是学徒制必然是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专业导师负责的梯队型学徒制教学模式正是这一背景下选择。
(三)线上线下融合O2O教学模式是教育技术变革的社会发展趋势
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便捷、更公平、更低成本的教育资源,如今大部分公共知识不再稀缺,借助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阅相关知识信息,特别是一些基础知识,人们获取知识成本已经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因此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甚至不在于知识的获取,而是面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培育管理服务。
面对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变革趋势,高职教育一方面立足于提升学生校园(线下)管理与服务水平,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合作利用在线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效率,融合线上线下形成O2O教育生态,是当前高职教育竞争形势下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