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褐天牛,为何如此重要
2017-05-27孙凯
孙凯
认识一种昆虫比认识一个人难多了。一个人的外貌几乎不会变,但昆虫一般有4种状态,卵,幼虫,蛹,成虫,几种虫态的变化是惊人的,用“变态”都不足以形容。松褐天牛是松树上的专业“隐形杀手”,蛀干为害。松林在我国森林中所占比重相当大,特别是重要风景名胜区总能看到苍松挺拔的身姿。如何保障松林健康,减少松褐天牛带来的隐患,让人们不得不深思。
一、“特写”
“变身”并不是孩子们的荒诞想象,而是自然界每天都在发生的事。现在,我们以照相机的视角记录一下松褐天牛的成长与变化。镜头一:成虫披着赤褐色的外衣,前胸背板上有两条橙黄色的纵纹“标志”。触角是嗅觉器官,比身体还长,具有灵敏的化学信息感受能力。雌雄成虫通过挥发性信息素的吸引配对、交配和产卵。镜头二:雌成虫产卵前会在松树树干上咬一个刻槽,一般产卵1粒,但有的刻槽是“烟雾弹”,里面根本没有卵。卵为乳白色,略呈镰刀型。镜头三:幼虫刚孵化出来就开始蛀入松树内皮层的韧皮部,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向材心深入,在木质部坑道内越冬。幼虫是白色的“肉虫”,头部黑褐色。镜头四:老熟幼虫在蛀道末端构筑蛹室,用粗木丝将蛀道堵死,然后在蛹室内化蛹。蛹不食不动,由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色。
二、“潜伏者”
它完成整个生命周期需要1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以幼虫躲在树干里面,这也是人们很难利用化学农药杀死它的原因。它们的生存策略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后代的存活,称为“R对策”。它有铁齿铜牙,啃起木头来就像吃面包那样舒服。如果仔细聆听,还能听到这些馋虫吃东西时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呢。正是利用这一特性,人们发明了一种仪器,通过监测它们蚕食的声音就可以准确判断出树里面到底有多少“潜伏者”。
三、“帮凶”
松材线虫病有“松树癌症”之称,是松林最可怕的“梦魇”。到今天,科学家们对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可以确信的是,松材线虫病是松材线虫主导的,由线虫、真菌和细菌组成的复合侵染系統。而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最主要的媒介昆虫。人们推测,松褐天牛与松材线虫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契约”:携带线虫的天牛可能受大龄松树散发出来的气味吸引,倾向于在优势松树上补充营养,从而把线虫接种到健康的优势松树上,这也是松林中优势松树最先感病的原因;松褐天牛产卵则喜欢选择枯死木或衰弱木,这些松树可能正好是由于感染了松材线虫病导致衰弱,在病树上发育羽化的成虫则可以携带线虫,随着天牛成虫的自然活动而促进线虫的传播。松褐天牛是本地物种,松材线虫却是入侵生物,“强龙”与“地头蛇”的勾结,让松材线虫病蔓延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松褐天牛成了名副其实的“帮凶”。
由于天牛飞翔能力不强,它一般在近距离传播松材线虫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人为因素。如果木材商张三从安徽运送一批携带松材线虫的松木至湖南,松木内又正好存在松褐天牛,那么,毫无疑问,天牛羽化后会把松材线虫传播到湖南的松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植物检疫条例》规定,松木及其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措施才能调运。如果人为造成松材线虫病的大面积传播,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宣传松褐天牛与松材线虫,既是弘扬科学,又是普及法律,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做。
四、“人虫大战”
人自以为很高明,却连一只小小的虫子也斗不过。人们用了很多办法来对付松褐天牛:喷农药(绿色微雷,一种地雷爆破式药滴),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设置诱木,释放天敌等等。这些措施对降低天牛虫口密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捉襟见肘。“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一方面,安排更加科学合理的营林措施,增加森林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要利用具有抗虫或者抗病特性的树种,增强松林自身的抵抗能力。
害虫是人们永恒的对手。任何一种生物都是地球上的重要一员,我们没必要把它们“开除球籍”,也不可能完全消灭某一种害虫。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不但难以有效控制害虫,而且很容易导致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和害虫再猖獗等问题。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和利用天敌,“以虫治虫”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反过来说,害虫是人类值得尊敬的对手,它促使人们改变旧观念,创新绿色防控技术,以更加和谐的方式与自然相处,从而保障森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