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鹏:公民意识
2017-05-27赵万鹏
赵万鹏
网络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声讨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政府种种的错误决策。现实中,也有更多普通公民开始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一次一次的败诉最终迎来了最后的胜诉。我们不由得欣喜,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正在加速,公民意识开始觉醒,这是一个好兆头。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与其说是民主化进程的自我推进,不如说是公民在对抗体制中取得的胜利。何为体制,并不是指中国的国家政体,而是指政府的内部运行体制,这种体制存在漏洞。正是这些漏洞让公民的正当权利一次又一次遭到践踏。7·12动车事故,铁道部绝对是第一责任单位,而在事故发生了24小时后,仍是铁道部在调查、研究、考证。24小时,没有任何外部力量介入,司法部门,公共媒体竟被阻隔门外,让一个有问题的人去调查自己的问题,得出的结论不会有问题?当然有问题。俗话说:“犯错不犯第二次。”可事实证明我们错了,哈尔滨大桥的垮塌,让7·12动车事故的问题再现,自己调查自己的笑话也再一次上演,就是这样的体制内问题,刺激着中国人本已脆弱的神经。
脆弱的神经再也经不起刺激,中国公民意识正是因为这体制的问题开始觉醒。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又一个榜样出现了。他们用他们仅有的微弱的力量来推动体制的改革,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那么艰难,但希望终究是出现了,前方有无限的光明。郝劲松,普通的中国公民,青年法律学者,2007年,铁道部在沒有召开听证会的情况下,宣布春运涨价。他抓住这一点,将铁道部告上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第一次拒绝立案,第二次败诉,他却更坚定了。终于,在第三次上诉中,他胜利了,铁道部被宣布涨价程序违法。随后,铁道部结束了长达14年的春运涨价的传统,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公民对抗体制,胜利了,司法部门的有效运作,让体制受到一次重重的震荡。但这仅仅只是拉开了公民对抗体制的一个序幕,而后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他们的队伍中,成为了公民的模范,用自己的力量与体制抗争,来换得公民应有的权利,换得体制的改革,换得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
公民意识虽说对推动体制改革有一定作用,但是要想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还是需要从内部入手,让有权力的政府来实施有条不紊的改革,让体制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让人民屈服于体制之下,要知道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体制都应当符合人民的利益,否则一个缺乏公信力的政府是不会长久存在的。可喜的是,我们的政府是有号召力与公信力的,改革正在进行,几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改革的许多成果,不仅仅停留在经济上,更多的是在社会、文化的层面。“改革的水再浑,也要摸着石头蹚过去。”
公民意识正在觉醒,我们要洗去民族劣根性,不能让奴性成为中国人的卑劣品格,向前走,从对抗体制变为与体制切实相融,让体制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即使我们不曾看见,但世界却因我们而改变。
至少,我们要对得起这公民的称号。
教师点评:
本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国民主进程在加速,公民意识在觉醒。接着探究其背景,反摆现象,指出“体制的漏洞践踏公民的权利”。“明做法”部分先以郝劲松为例详述“公民意识如何对抗体制漏洞”,再呼吁“实行体制内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章论据翔实,结构分明,语言简洁,说理中肯而有力,点到为止。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