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理工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5-27魏明生顾明亮李全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4期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体系校企

魏明生++顾明亮++李全彬

摘 要 针对地方高校理工类研究生培养师资及科研资源不足的现状,开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重点通过研究生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地方高校;理工类研究生;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81-03

Study o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ocal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WEI Mingsheng, GU Mingliang, LI Quanbin

Abstract For graduate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y institute the faculty and research resources are inadequate, in order to improve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 reform was performed. Through the

graduate student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so on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graduate education can meet with the goal of reform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practice.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y; postgraduat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1 引言

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立足于服务于本地区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承担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任务,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是全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招生人数来讲,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人数占全国所有研究生培养机构(含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全国研究生教育总体质量的高低[1]。与重点高校相比,国家对一般地方高校投入相对较少,人才的引进和新兴学科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困难[2-4]。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为了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大量双师型的指导教师和高水平的科研实践平台作為支撑。多种渠道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共同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人才是地方院校培养理工科创新研究生人才的途径之一[5-6]。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培养复合创新型研究生人才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指导思想与组织管理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企业需求,遵循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律,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确定专业规划指导思想,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提高其工程素养、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使培养的理工类研究生人才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一般性专门知识和工程方法,具备初步的工程实践相关技能,使用现有技术,同时了解新兴技术;具有参与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管理的能力,在项目的参与中培养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经过与技术工人合作协同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

学校紧密围绕高层次复合应用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尤其是针对工科专业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研究生就业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取得新突破,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本着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按照“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以“学得精、贴得紧、用得上、挑得动”为目标,培养复合应用型研究生人才。

为保证研究生人才培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江苏师范大学成立“三级(校、院、系)两维(校、企)”联动机制,将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如光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形成颇具特色的双结合,即学术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校企产学研实现校企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提高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3 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同时具备扎实的理工类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适应社会工程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层次工程设计、管理与应用型的卓越研究生人才。

遵循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律,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优化制定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确定专业规划指导思想。

着重突出与强化工程创新能力,重新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体,提倡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学校培养、企业培养和自我培养三个维度,着重突出“软硬并重、点面结合、提高应用技能、注重教学环节、注重实践环节、拓宽知识面,因材施教”等7个特点。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年的时间在校内进行理论课和校内实践课程教学,用1年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以课程理论、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交叉嵌入的方式执行。

具体培养方案分为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两大部分,实践课程占总学时的35.3%。实践体系又分为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践两部分,两部分互为依托、交叉进行、相互促进。校内实践又细化为课内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群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科研训练依托国家、省、校、院、教师科研项目参与的课外实践,在重视学生课程内教学实践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课外空余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程体系改革

参照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标准,以实际调研为依据,并以市场对理工科研究生的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研究生相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分层次、分模块地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将相关、相近的课程组成课程群体系。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注重校企课程之间的分工和衔接。考虑到自己的办学特色,课程设置方面,既面向市场需求,又有一定前瞻性。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上,以学生的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优化主干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设置,并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动态可扩充的课程模块,同时考虑各门课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强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达到“工程、系统和专业方向”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参与实际项目训练,掌握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硕士毕业论文,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技能与职业素质的结合。大力改革教学课程体系,鼓励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强化外语教学,提倡双语教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江苏师范大学光学工程类教师近5年来共申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

5 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提高师资队伍工程素质为主要目标,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研究生教师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同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江苏师范大学实施153工程,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全方位引进人才,充实研究生导师师资队伍。

选派教师到企业工程实践,强化研究生导师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 实行校企合作,陆续在无锡海辉软件有限公司、徐州科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苏州氢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和青年教师实训基地,先后派出多名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促进了一些研究生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科研院所或跨国企业进修与交流 为拓宽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视野,近5年来,江苏师范大学每年选派100名优秀教师到世界各高水平研究机构进行访问交流。该工程的实施开阔了研究生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学术水平,与外国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对学术研究有较好的提高。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丰富研究生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扩大学校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规模,以提高研究生师资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促使教师承担和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达到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目的。

6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建立 目前,江苏师范大学物电學院光学工程专业先后与国内1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成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做到校企合作有协议、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及有经费保障。校企合作的发展使学校招生有市场,对紧俏专业来讲,企业用人有保障。同时,学校通过合作获得教学设备和一定的经费支持,与企业达到双赢。

本专业分别与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单位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分别从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3个层次进行渐进式培养。

光电类专业先后与国内1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一批校外国家级、省市级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1个“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先后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氢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久王多铵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4个省级校企联盟基地。尤其在光电工程实践培养方面,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学校先后与无锡海辉软件有限公司、江苏欧乐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成立江苏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研究生电子软件工程实践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培养方案实施 在一系列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学校与合作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企业培养方案,调整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新的教学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30%以上。依托校外人才工程教育基地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学习,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企业导师,使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双导师制。企业学习活动主要为“体验—见习—实岗”的渐进三段式实践学习模式。

7 结语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研究生培养措施改革,江苏师范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取得明显成效,教学实验条件大幅度改善,教师对实践投入的时间明显增加,研究生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专业实施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学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更加扎实,理工科研究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实践意识与实践水平大幅提高。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为地方高校探索出一条培养理工科研究生的新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7.

[2]魏进平.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65-68.

[3]常军胜.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15-19.

[4]赵长林.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1(7):103-105.

[5]李祖超,张丽.科研实践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14(11):60-67.

[6]李金龙,张淑林,裴旭,等.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30-34.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体系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五反思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