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道反思的力量

2017-05-27王玉梅

中国德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师德教育教师

王玉梅

印第安人曾有个习惯,走一段路就坐一会儿,好让自己的灵魂赶上来,避免身体与心灵分离。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适时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自己的思想有没有跟上教育的步伐。

一、缘起:没有反思的教育教学不值得进行

2012年4月,德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以教育教学反思为载体开展师德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以德導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倡导以教育教学反思活动为载体开展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随即着手研究,如何使师德建设工作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使师德建设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可评价、易操作。经过反复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以教育教学反思为有效载体,引导教师探索教育规律,实现自我发展,用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体现师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进而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第一步,着手设计一本手册,以此作为教育教学反思活动的具体呈现方式。手册最初命名为《花开有声——教师反思路径》,后修改为《师路心语》,最后又在市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将这本手册命名为《师道》,其寓意是探索教育教学之道,探求教师发展之道。

第二步,设计师道反思的“五个一”计划。一是反思日志:每天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形成一句完整的话,用最工整的文字写在反思日志上;二是反思周记:每周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或教学中的难点、热点、创新点、艺术点进行反思,形成简明连贯的一段话,用最工整的文字写在反思周记上;三是反思小结:每月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反思,通过过程描述,发现规律、形成感悟,上升为理论,用一篇短文的形式准确地写下来,使之成为自己生命探索、精神成长、职业进步的路径;四是反思论文(报告):把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反思、探索,用文章的形式总结提炼;五是反思收获(成果):总结自己一学年来的反思,用心寻找自己形成的职业实践习惯以及在探寻教育规律、教学方法中的创新之处,以文字、证书、照片、集册等形式展示出来,提升教育智慧,丰富教育人生。

第三步,设计六个展示平台。一是反思日志、周记、小结展评,每月组织一次。二是反思智慧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即“春华杯”“秋实杯”讲课比赛。三是举办师道反思论坛,每学期组织一次。四是编辑《教学思想文萃》,收集教师们优秀的反思周记、小结、论文,每学年编印一本。五是反思收获成果展示,每学年举行一次,包括发表文章、获奖论文、获奖证书、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活动照片等。六是表彰教学思想先锋,每学年评选10名,进行表彰宣传。

第四步,制度保障。学校建立师德建设工作室,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教学思想文萃》编辑部、积分管理评价委员会,先后制定了《教学反思工作目标三年规划》《教学反思积分制管理办法》《师德表现积分管理办法》《教师良好职业习惯养成活动实施方案》,从组织上、制度上为教学反思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将师道反思作为培植学校文化的重要举措,坚持“反思即建设,计分即动力,积分即成长”,逻辑路径为:师道反思→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职业幸福,通过师道反思这个载体助力学校文化建设。

二、实践:使教育者成为自我教育者

教育者应该成为自我教育者,让研究、反思成为生活的常态,通过反思把重复性、消耗性的工作变成积极地滋养生命的工作。我校将师道反思的实践目标归结为“悟”“纳”“合”三个字,以提升师道反思的质量和品位。

“悟”,就是培养教师感悟自省的能力。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写教学体会和顿悟,深度思考,自省个人发展的过程和得失。宋新军老师曾撰写师道反思《完美的单位“1”》:“1”是六年级上册很重要的数学概念。老师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契机,从数学角度上讲,全班“50”个人是一个单位“1”,从教育角度讲,“50”个同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才能算一个单位“1”。在课堂上,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悟”出了:每个同学都是单位“1”的一分子,班集体有1人不合格,也不能组成完美的单位“1”。老师也领悟到:看似简单的数学知识,实则蕴藏着教育契机。

“纳”,就是培养教师主动学习、吸纳新知的精神。尊重每位教师的生命特质,挖掘教师潜能,让每位教师充分发展。我校青年教师李杰学习了思维导图,并把它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用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就是引导教师融会众长成就个人特色。教师通过反思,融合贯通,提高升华,从而成长为业务精良的专业化教师。夏雪妍老师学习借鉴北京丰台五小“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撰写题为《教是为了不教》的师道反思。她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学生高效、自主学习,老师就要放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展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作为学习者的主体性。如今在夏老师的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多了,敢于质疑的学生多了,会评价、擅鼓励的“小老师”也多了。

三、归宿:奠基幸福人生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反思、研究、创造成为教师日常生活的方式时,教学就成为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内生的、创造的行动。当反思成为习惯、落实到行动时,教学的成功和从事教育事业的喜悦随之而来。

青年教师褚艳杰的师道反思之路可以概括为“点”“线”“面”三个阶段,从“限时练习主题”到“学生错例研究”,再到“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三个阶段的反思主题,体现了她的师道反思不断走向深入和系统。正是由于师道反思的促进,她在业务能力和其他各方面迅速成长,顺利晋升一级教师,并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

青年教师吴哲坚持反思与实践相结合,她认为作业布置应当体现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在班级内开展“作业超市”,并分组进行作业“栏目设计”,把学生的作业时间化整为零,使每位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学科强项,从而获得成就感。几年来,教学反思让吴哲快速成长,先后荣获了“德州市优秀教师”“德城区教学能手”称号,其工作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被推选为学校中层干部。

学校开展高效课堂的定向研究,也得益于师道反思。落实“把一切落实到学生平时的学”的理念,即:看教师不如看学生,学生学得好胜过教师教得好;看临场不如看平时,平时坚持好胜过临场发挥好;看环节不如看理念,理念设计好胜过环节安排好。落实“三个归还”“六个要素”的教学观念。“三个归还”,即把提问权归还给学生;把质疑权归还给学生;把评价权归还给学生;“六个要素”:一是教学知识生活化;二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三是发挥点拨引导作用;四是保障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间;五是师生学会倾听;六是注重情感体验。

学校还进一步拓展深化教学反思的范畴。如:结合以培养“诚信友善、乐学善思、自律自信”的“和雅”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反思积极探索基于“和雅”学生培养目标下的“1+1课程整合”研究。即:语文+语文主题丛书;数学+数学读本;英语+英语绘本;科学+探究阅读;品生品社+礼仪;音乐+口琴;美术+布贴画;体育+校园排舞。通过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一系列师道反思成果,提升了老师们的职业幸福感,促进了教师优秀职业品质的形成,推动了学校的发展。目前,光明街小学已拥有一支敬业乐群、智慧阳光、向上向善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度不断提升。

反思师道反思,唯有真正的教育者,才会到教育的本身去寻觅教育的真谛;才会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思考真正的教育;才会坚持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猜你喜欢

师德教育教师
致良知与师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