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外的喜鹊窝儿
2017-05-27郭雪波
郭雪波
我家的后窗外,10米远处曾有两棵白杨树,高大茁壮。
夏天,树下可乘凉,冬天虽光秃,但也是个景儿,在混凝土森林的包围中,它会告诉你植物还存在。尤其令人高兴的是,两棵杨树上都有几个喜鹊窝。这拨儿喜鹊,最初是从不远处的东院迁徙而来的,那院儿是一座用高大红墙围起来的官家办公地,院里树木倒不少,可树上栖息的喜鹊和乌鸦都被驱散了——据说是为保密,虽然不知喜鹊、乌鸦能够窃到什么秘密。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每天眼瞅着一对年轻的喜鹊,从东院飞来后,起早贪黑叼来一根根干树枝筑起这里的第一座窝。从此,我的后窗外热闹了不少,常听到雀鸟的歌唱。这是很令人心性愉悦的事情。我渐渐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喜欢上了它们。偶尔,我会往外边窗台上撒一些长虫子的小米啦面包屑啦喂喂它们,喜鹊先是试探着飞来,匆匆一落,啄两口就飞走。后来,它们便习以为常了,知道我是特意撒给它们的,于是吃起来从容了许多,不必再心惊肉跳地随时准备飞逃。喜鹊是聪明的飞禽,分得清人之善恶。
有天,我起早准备骑车去上班,突然听见树上的喜鹊喳喳叫起来,接着另外一棵树上的喜鹊们也呼应着叫。我心里一喜,喜鹊叫了,今天肯定会过得不错吧。我每周一三五上班去编稿子,出门时总能听见喜鹊们在树上叫。后来在窗后观察,邻居们出门并没听见喜鹊叫,我这才相信,喜鹊们的确是叫给我听的,心里一热。喜鹊们很有灵性,能识得人。
就这样,日子慢慢地流淌着,喜鹊们依旧在我窗外的杨树上繁衍生息着,一茬儿又一茬儿,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人与禽和睦相处,为我这个散淡文人的单调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今年夏天出了趟远门回来,突然发现后窗外的景色发生了变化。
矗立在40米外的那座四层的图书馆不见了,邻居告诉我,原址上要修一个大停车场,要开发资源挣钱。我不禁摸摸额头。
最令我愕然的是,那两棵高大的杨树也不见了。我不由得为到山里避暑的即将回归的喜鹊们担心,它们城里的暖窝儿已经没有了。
果然,没有多久,喜鹊们回来了,窗外傳出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
我赶紧推开窗户,只见几只喜鹊在那片空旷的瓦砾地上空飞旋——不停地飞旋。找不到树了,找不到窝了,它们先是十分困惑,接着发出一阵哀鸣般的叫声。喜鹊们也试着飞向红墙东院,很快又飞了回来,也许以为它们的窝儿被移到那边去了。它们重新在空地上飞来飞去,不时落在瓦砾堆上跳跃、寻觅,无限留恋着老窝的所在处。
我感到自己的心被刺痛了。
这样的现象持续了几天,然后,渐渐地见不到喜鹊们的身影了。最后一只喜鹊飞走时,似乎冲我的窗户叫了几声,好像是在道别或者诉说着什么。我认为它是在表达对人类的失望。
几天之后,空地上出现了一排简易的临时平房,住进了一群农民工,也叽叽喳喳,但他们不是喜鹊,也不是乌鸦,他们是来城里觅食的奇特的生命群体,许多人也失去了寄生的土地和家园,其实他们比喜鹊还可怜。
喜鹊,你们如今在哪里栖息?可找到了落脚之处?
真想也长出一双翅膀跟随它们飞走,飞向远方。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30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文章内容及“我”的情感变化。
初见喜鹊,心生愉悦→听到鹊叫, →
,心头一热→不见杨树,为鹊担心→见鹊悲鸣, →喜鹊离去,牵挂喜鹊。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3.有人说删去文章倒数第三段,并不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阐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