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够好的父母,你是不是?
2017-05-27张文质
张文质
还未做好准备就当了父母
对孩子的爱,需要父母首先从内心认同自己的新身份,从心理和身体上接纳这个孩子的到来。
那些认为自己还是孩子或者因意外而怀孕的妈妈,往往都会遭遇更多身心麻烦;还有一些妈妈对自己的身材比对孩子更在意,生完孩子后,她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恢复因生产而变得丰腴的身材上了,与孩子的互动交流自然强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0至6个月大的孩子,最好的母子相处方式是抱持,如同西方绘画中常见的圣母和圣子姿势。胖妈妈的身体到处是软软的、暖暖的,让孩子有安全感。
从心理健康上讲,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妈妈给予孩子更多爱的关注,更多抱持,孩子就会觉得从来不缺母爱。爱会让孩子有自然生长的力量。反之就会有爱的饥渴感,并且这种感受将伴随他的一生。孩子的教育要溯源,源头的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
不懂得如何做父母
父母的心智成熟,与孩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为人父母需要去了解很多专业的教养知识,例如:0至6个月的孩子需要“完全依赖”父母;7至18个月的孩子需要“相对依赖”父母;18个月以后的孩子需要“趋向独立”。而孩子在6至18个月期间,需要专业的母爱,需要母亲对孩子的眼神、声音等做出正确的判断,理解并回应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小的时候,哭是他唯一表达自己的方式,哭就意味着他有需求。所以,孩子一哭,父母应该立刻做出回应。这种即时回应,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处在一种有人照顾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另一方面父母也能够从与孩子的互动中判断出自己哪些是正确的回应,哪些是错误的回应,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才能学会理解孩子的需要。
并不是一个人拥有高学历、高能力就一定会做父母,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为人父母应有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足够好的父母”。
不在场的“虚假”父母
孩子需要父母日常的陪伴和关心。然而现在很多父母因工作繁忙,常常缺少足够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幸福,不等于物质丰富,也不等于位高权重,幸福是一个心灵的概念。而在孩子小的时候,幸福还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对他们来说,父母的陪伴越多,他们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多。要让孩子的童年更加幸福、未来成长得更好,父母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越多,孩子体验到的安全感、信任感就越多,所以,要在孩子0至3岁期间给予尽可能多的陪伴,这样孩子在3岁以后才会更好地克服“分離焦虑”,才可以顺利地离开父母去幼儿园,逐渐走向独立。人最终都是要走向独立的,而这种独立是建立在他们拥有安全感、信任感的基础上的。
第二,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爱的方式应该是不同的,母爱是接纳和慈爱,父爱是平衡和责任,充分的母爱会让孩子的心灵更好地成长,适当的父爱有助于让孩子完成其社会化。
第三,给孩子足够的爱的营养,帮助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品德。对于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与其相匹配的成长课题。身教重于言教,教育的核心东西不是教导出来的,而是在孩子的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就像一棵树,要先往下扎根,根扎得足够深足够稳,树木自然就会长得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