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选择不痛苦,有选择才痛苦

2017-05-26

女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布里驴子最大化

站在两堆相差无几的干草堆前,一头驴子却活生生地饿死了,只是因为它无法决定要吃哪一堆——这就是著名的“布里丹之驴”的生平记事。

虽然不想让自己和驴子有所牵连,但又不得不说,我们好像也时不时就会变成它——好了好了,我不是想说什么选择强迫症,我是比那还严重的病啊——我是没选择不痛苦,有选择就痛苦(捂脸)。

越是看似有很多好的选择,就越是心里可痛苦了好么?!不但做选择的过程困难,还选完就自我怀疑、开始后悔好么?

你会不会

成为这头驴子?

“布里丹之驴”是14世纪唯名论哲学家Jean Buridan提出的一个观点,他在写作了大量“自由意志”主题的相关文论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有时,自由意志反而会导致“无法作为”,当人们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过量的选项”就会造成“选择决策能力的丧失”。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有很多好的选择,却为此痛苦不堪(想想看每天“中午吃什么”对我们的困扰)。Jean Buridan说:“这个日渐富裕和复杂化的社会,教唆了过量的‘有吸引力的选项’生成,继而带来了冲突感、挫败感以及无法满足的胃口和随之而来的焦虑。令人渴望的备选项越多,冲突就越强烈——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正是在一个‘过度充足’的世界里,布里丹之驴的阴影才猎捕着我们。”

那么,你心里也有这样一头小驴乱撞么?

简单来说,“布里丹之驴”这个种族,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当出现以下这几个征兆,你大概就可以确定自己是在“想太多了”,此时易回头是岸、及时自救:

你在每件事、每个细节中找寻意义,即使只是路人多看了你一眼;

你总是在追寻新信息、万事都想知道“为什么”;

你权衡你的选择,会把每一个潜在的可能(甚至其后果、影响)都在脑海中过一遍;

做出了一个选择后,你还是忍不住拿它和另外一个“最优选”做比较,根本停不下来;

你想的比做的多,而且是多得多得多……

有一种错觉

叫作“一切皆有可能”

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但如果你不了解自己,“自由”可能就会变成一场灾难。举个例子,逛淘宝时你累么?衣服为什么怎么看都看不完呢?

正是因为你对“自己”(“自己的菜”也是对自己的解读)没有明确的把握,所以很容易会迷失于“一切皆有可能”的幻觉中。这时候,不断做出选择十分困难,就算做了选择,也常常会为放弃的选择焦虑:选了那个会不会更好?

社会科学家Barry Schwartz在《選择悖论》一书中认为,这种现象等同于“认知负担”,即过多选项造成我们感受到认知负担,并因此降低了去做选择的动力。而究其原因,应该是和人们在这种情况下非理性地计算了“机会成本”有关。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做出一个选择,被放弃的可能,即可视为当次选择的“机会成本”。但“布里丹之驴”时常觉得,做了这一个选择,我就失去了整片整片大森林,不但不会为拥有更多选择而感到开心,反而会为自己将要失去这么多可能而难过(一个事实是,当面对的选项少时,人们对所做出选择的满意度要高于选项多时)。——但事实上,你真的拥有那么多的选择么?

我们真的

能做出最优选择么?

古典经济学认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人们在做选择时,往往会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做出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最优选”。然而,这个最优选真的存在么?社会科学家Barry Schwartz对此并不乐观,他在《选择悖论》中提到,在今天,最优选几乎不可能存在,因为“消费世界的选择是无穷尽的,而人类的理智却脆弱又有限”。

Barry Schwartz指出,当消费社会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天性里对“最大化”的追求,却会让我们在无休止的找寻更优选的过程中感觉糟糕、抑郁——总觉得还有更好的,迟迟不敢做出行动。而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个人生活中。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rbert Simon也曾经观察到,很多希望获得“最大化”回报的公司,往往会因为无休止地尋找最佳选项而破产。

从心理学上来讲,有一个说法叫作“决策疲劳”,说的是当人连续做了太多选择之后就会在精神上疲惫不堪,继而不愿意去权衡,导致接下来的决策质量下降。这就好比,逛街逛了一天之后,我们特别想吃甜品——这就是发生“决策疲劳”时,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信号。除了想要“放纵”之外,这种信号还可能表现为挫折感等。

消费时代无所不在的选择,每一个都在削弱你有限的“决策力”,而在“决策疲劳”的情况下,我们通常会倾向于做出两种选择:一种是本能地、鲁莽地采取行动,比如在听销售人员说了很多后,你常会直接说“帮我推荐一个最好的”;另一种则是逃避、不做决定,抵制一切涉及“改变”的、有风险的行动。比如,很多人看似有很多好的机会,却往往什么动作都没有去做。

经济学家Dean Spears在印度进行的一场实验还证明,“决策疲劳”对穷人的影响更大,因为即使在“买哪一管牙膏”这种事上,他们也需要思考很久,而这种细微、长久的消耗,让他们在面对学业、工作的选择时,更难做出理性的选择,因此更难以脱离贫穷。

要做哪种人,

你……来选吧!

不想做“布里丹之驴”,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培养起一个习惯、选择相信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达人”推荐、给自己定deadline……都有助于拯救自己于无止境的焦虑中,节省更多的经历投入在更重要的事物上。

而如果能像一个“有所牺牲的人”那样去思考,你可能会在做出选择前后,更加能给自己力量和坚持下去的动力。和“追求最大化的人”相对的,“有所牺牲的人”就是那些虽然也想要做出好选择,但对“还不错”的选项能感到满意,并不要求自己追求绝对的“最佳”的人。他们愿意为自己还算满意的选择“投票”并坚持,也较少为自己“失去”的可能而感到沮丧或后悔(而事实上,为“做选择”而节省下来的时间,也能做很多事、达到很多目标啦)。

《选择矛盾》一书的作者、心理学教授Barry Schwartz,在对11所大学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体来说,追求“完美”的人找到好工作的几率更大,起薪也比“有所牺牲的人”平均高出20%;但要说到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他们就远远不如“满足型”的人啦。

有点像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是不是?

一些关于选择的趣味作品

《解答之书》

作者:【美】卡罗尔·博尔特(Carol Bolt)

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心里想着那个问题,随手翻开一页……这本书就会给你答案。不满意也不要紧,再问一遍就好了!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巴西】保罗·柯艾略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受撒冷王的指点,了解到了自己的“天命”,并得到乌凌和图明两块宝石,它们一个代表“是”一个代表“否”,难以决定时可以为人指点迷津……

《好好先生》

导演:佩顿·里德

主演:金·凯瑞 佐伊·丹斯切尔 布莱德利·库珀

不如意的卡尔在“好好先生”做过咨询后,决定接受他们的建议:尝试对生活中每一个问题回答Yes。这小小的改变令他的人生天翻地覆……

猜你喜欢

布里驴子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驴子的坏主意
想走遍全世界的驴子
每个女孩都是公主
人本管理,发挥图书馆场所功能最大化
驮盐的驴子
西西里意面
超级最大化软件有“面子”
关于IE浏览器默认窗口大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