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2017-05-26饶正祥
饶正祥
【摘 要】在当今社会,高中生的课程学习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乃至高考成绩,因此,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均不断对学习方式进行完善,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就物理学科而言,方式学习更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物理 模型法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64
高中生学科中,物理学科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当中,物理较为重要。根据对学生的简单了解以及对物理学科的相关认识后发现,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存在“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该现象主要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掌握度较好,但是课后或考试时,一做题就出现错误。基于此,相关教育工作者为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提出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用模型法,通过模型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这不仅仅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有帮助,重要的是为高中生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就模型法的简单应用进行描述。
一、物理模型
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学习较为复杂,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并且逻辑性较强,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的限制较大,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习。基于此,大部分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逐渐倡导,在物理学科的学习当中,采用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将生活中现实、实际的问题进行科学处理,实现抽象化。使用该模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抓住问题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进而明白主次之分,解题思路便不易偏离。在进行模型構造的同时,得出能够正确反映物质原有特性的理想化物质或结构,我们将这一构造过程称之为物理模型。物理模式具体是将具体的问题通过转换或抽象形成理想的模型,并且实际运用规律描述的过程。
如下是相关应用案例:
某高中,物理学科年级总水平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并且不少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教师为了及时改善这一现象,在班级学生之间主要讲解物理学习中模型法的应用,在讲解初期,学生的掌握程度不高,因而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学生们对于物理模型法的应用显著增强,并且在此模型法广泛应用后,学生物理考试成绩较之间有明显改善。
该结果证明,在物理习题的解答中,巧妙应用模型法,能够明显改善学习成果,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物理模型的简单分类
在整个高中的物理学习当中,其物理类型大致简单分为三种: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的模型,如:光线、电源、磁感线以及点电荷等实际中已经具体存在的物质;②物质所处的环境、状态所涉及的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热平衡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弹性/非弹性碰撞、等温/等压变化、恒温等,描述物质所处的状态;③物质物理变化条件,如:摩擦、物质的均匀性、所处的重力环境等条件。在上述的三种类型中均可采用物理的模型法,在高中的绝大多数物理学习中,模型法的应用可以涉及每一个方面。
如下是相关具体案例:
高中物理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直线的运动概念不强,实际运用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将模型法的应用代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这一概念。对课后习题看,大多学生均利用了模型法,掌握程度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类比迁移法
在对高中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接受新模型时,往往是通过以往所掌握所熟悉的原有模型进行合理、适当的转换,这样新旧交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易对学生产生模型与模型之间冲突,并且学生自身通过对模型的比较,了解到好与不好,甚至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总结,得出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模型建立,通常是新的模型仍然建立旧模型时所使用的思维方法上,或者对成型模型的拓展与延伸。
如下是相关案例:
在高中物理知识“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匀加速运动”中,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匀加速运动可以当作是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殊形式。基于此,证明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能够以旧模型作为理论和思维基础,进行思维发散和延伸。例如:在高中物理本磁场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中,磁场与电场之间的概念便可以进行适当、合理的结合,就此掌握两者的概念以及对其进行应用与区分,之所以磁场和电场之间的概念可以进行相互转换,是由磁场中的磁极和电场电荷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该案例证明,高中物理的学习当中,应当善于发现知识的联系及区别,利用类比迁移法,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增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物理模型法实例应用
在对物理模型法的定义有了具体了解后,实际应用才是掌握模型法的最佳方式。高中物理学科中,模型法应用较为广泛。
如下是相关具体案例:
就以高中物理中简单涉及到物理模型的知识为例,在一个共同的空间中存在两个带电小球,小球分别所带有的电荷电量为q1、q2,半径相同为r,球与球之间的距离为3r,问:两个小球之间所存在的静电力是多少?通过问题可以直接了解到,问题所涉及的方向是与静电场的物理问题有关。在本次的物理解答中,涉及两个物理公式:①点电荷点的静电力;②静电场中带电体静电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注意在引导的过程中,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向物理模型构建的方向上引导,但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避免学生的思维惰性。在本次习题的题目中,可以直观的了解到,两个带电体,距离存在一定的相距,通过这两点,以及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的是求电荷之间的静电力。所以在解题的思路当中,学生可以依据点电荷模型,使用库仑定律的应用模型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本次案例说明,在物理习题的解答当中,正确使用物理模型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解答问题的方式,并且进行正确的解答。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知识产生影响,并且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当中,应当采取正确、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物理模型法在物理学科当中的应用探讨发现,正确的使用物理模型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并且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效率以及加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学习成绩,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地对模型法进行研究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