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会诊”共解建立我国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之惑
2017-05-26薛金萍
薛金萍
4月13日,“2017全国印刷机械标准体系专家座谈会”在天津远洋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领导、专家、印机企业代表、媒体等共30余人莅临参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标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智,标委会秘书长、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杨冬梅,标委会顾问韩晓良,标委会高级顾问李家祥等行业领导,还有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型打印事业部数码印刷顾问黄可乐、生产型打印事业部经理张恒,网屏精密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叶健,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理顾翔,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经理王浩宇,中国惠普有限公司Indigo解决方案专员白云,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数码印刷产品部总经理熊亮等来自数字印刷设备厂商的技术专家,以及艾司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唐山瑞可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耀科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华宇印涂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松德智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麒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此外,会议还得到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院长王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传播工程学院教授/院长王利婕,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王仪明、教授蔡吉飞、副教授武淑琴等高校专家,以及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数码与网络印刷分会张建民、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郭宁军、瑞安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工程师王维真等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
本次会议由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标准室主任彭明主持。会议主要围绕“是否需要建立我国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以及“建立怎样的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等重要内容展开讨论。
杨冬梅:“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是整个印刷机械行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数字印刷发展迅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印刷复制处处长路洲在相关报告中曾提到:2015年全国数字印刷产值达到176.2亿元,同比增长73%。与此同时,市场上各品种和功能的数字印刷设备层出不穷,数字印刷设备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各类印刷企业中,纳入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目录(2015)》中的数字印刷机种类就达到了343种。尽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数字印刷管理办法》和《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目录》两个文件,明确了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的认定标准和范围,但是仍然有很多概念、用法、用语在国内业内没有取得共识。
另外,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通过政府发布政策文件来规范市场经营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也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容易造成概念混淆、界定不清,使得一些问题的解决从一开始就设置了障碍,严重时会引发供应商与用户的合同纠纷,因此在制定“十三五”标准规划期间,业内关于出台数字印刷机标准的呼声非常强烈,普遍认为我国应该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为政府招投标、产品检测鉴定和印刷用户产品选择参考提供规范性的文件依据。
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是整个印刷机械行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召开此次座谈会,凭借国内外数字印刷行业众多专家的经验和智慧,探索建立符合我国数字印刷行业需要的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为促进我国印刷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贡献。
彭明:“建立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可以起到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作用。”
从数字印刷机市场规模来看,自2009年开始到2016年,单张纸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单张纸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和连续纸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的装机量的增量越来越快。另外,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生产型数字印刷机目录》中,2011年是151种,2012年是247种,2015年是343种。可见,数字印刷机的种类仍然在大幅度增加,这显然给用户造成了选择比较混乱的局面。
因此,建立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起到简化(避免产品多样化发展带来的盲目性,排除多余、无用和低功能的产品品种)、统一化(消除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系列化(合理发展产品的品种规格、合理进行质量分级分等)、通用化(提高零部件互换性,便于维护、维修服务)的作用。现有的数字印刷相关文件和标准有20余项(如表1)。
过去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互为补充,如今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是相并列的印刷方式,因此建立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标委会早在2009年就成立WG4-数字印刷设备工作组,由于当时政策条件限制,没有外资企业加入,主要有9家国内企业参与,分别是北人集团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金豪(北京)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北京周晋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力宇电脑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自去年标准改革之后,文件明确指出要给外资企业同等参与标准的机会,鼓励外资企业能够参与标委会的工作,可以担当委员和起草单位。因此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加入进来,以推进我国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的建设。
总之,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的缺失给业界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政府招投标无依据、进口设备关税减免受限、印企购买设备盲目、印机检测产生争议、印企生产无参照标准、印企维护维修无依据等。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把我国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建立起来,如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关键零部件标准(拟制定的标准如表2)。
王浩宇:“我们非常关注标准的实用性,也非常关注标准对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要求。”
很高兴能借此次会议之机,就厂商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站在厂商的角度我们非常关心标准的使用情况。目前国家质量法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要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所以企业或者选择使用国家、地方或行业制定的产品标准,或者选择使用企业自己的产品标准。就目前国家标准的现状来看,能勉强用于数字印刷机产品标准的大概只有数字多功能机的产品标准,因为如果仅仅按照数字多功能机的定义来区分,我们很难把数字印刷机与之区别开,反而数字印刷机会被归为体积较大、速度较快的数字多功能机。
所以,如果我们确实要制定一个数字印刷机的产品标准,首先要解决一个困惑:要制定的数字印刷机的产品标准到底与现有的数字多功能机的产品标准有什么样的区别?
就数字多功能机产品标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缺陷是印品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比数字印刷机低,但环保和噪音方面的要求又比数字印刷机高。前者的区别主要是因为用途不同,小型数字多功能机主要是商务办公用,而数字印刷机一般是支持生产用。后者的区别主要是因为放置位置不同,小型多功能机通常放置在办公环境,而数字印刷机通常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因此如何界定数字印刷机的环保和噪音指标仍存在一些争议。
其次,对测试要求也有需要讨论的地方,因为大型印刷机的测试要求和成本要求都很高,对于负责任的厂商来说通常都已经投入了很多成本去保证产品质量,自然不希望再额外增加过多的第三方测试成本。其实无论厂商、用户还是测试机构,都希望有相关标准能为各方的利益划出底限。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市场首先要关注的永远是用户需求。到底用户最关心的是什么内容?谁能真正代表用户具有最大的发言权?这些可能是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此外,产品标准不可能独立存在,作为一个体系肯定会有基础标准需要同步制定,如果有幸能得到机会从零开始去参与一个标准体系的建设,在国家对于标准制定时间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如何能合理地选择标准制定的优先顺序,确定标准制定计划,既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及合理性,又能及时高效地完成标准制定的任务,可能也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总之,作为企业,我们非常关注标准的实用性,也非常关注标准对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要求。
李家祥:“不能用标准限制技术发展,而是应该引导技術发展。”
我认为数字印刷设备主要有两个现状:一是现在国内99%以上的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都是进口的;二是国外厂商在自己内部产品研发的时候有各种技术指标,但由于市场竞争的关系不便公开,能够在产品说明书上公开的技术指标也越来越共性化。现在标准的制定是公开的、有最大公约数的,同时又不是最高的技术指标,而是每个产品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总之,我们不能用标准限制技术发展,而是应该引导技术发展。
数字印刷在全球已经占有很大的市场,因此制定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让用户有深入了解、对比选购产品的依据,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验收设备、解决纠纷的依据。不过,根据目前国内数字印刷的发展水平,没有必要制定过于复杂的标准,我认为彭明主任划分的基本标准、产品标准和关键零部件的框架是靠谱的。
另外,我认为标准开始启动的时候应该把用户和市场最关注的内容先制定出来,以后慢慢细化。总之,应该把各个供应商认为必须达到的技术参数“求同存异”,取得基本共识,而不能给市场和用户造成混乱。具体来讲,在基础标准方面的建议是:命名、接口、测试版、检测方法方面要慎重考虑,环保和能效方面可以合并考虑。
张建民:“制定标准宜粗不宜细,应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
当初制定《数字印刷管理条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是,数字印刷机刚刚进入国内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在按需出版方面有一些贡献,可是当时安装数字印刷机的基本都是快印店,而不是传统印刷厂。所以当时数字印刷企业拿到牌照时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有书刊印刷许可证,有了这个证就不得不对设备有要求,就是说有什么样的设备可以申请这个牌照,因此后来规定要有一台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才可以。其实“生产型”一词主要是用来区别当时安装的办公型设备。我的看法是:
首先,如何判断一台数字印刷设备是不是生产型?其实产能才是最重要的判断因素,办公型设备的使用是突发性的,而生产型设备是连续性的。目前主要是由设备制造商自己来界定是否属于生产型设备,但实际上具体的审批部门没有任何依据,所以当务之急需要这样一种为大家所用的产能判断标准。
其次,制定标准宜粗不宜细,应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而且数字印刷机的设备、耗材、维修是一体化的,所以第一阶段的标准应该是先把基础标准做好,如“数字印刷机”与“数码印刷机”的叫法不统一,或“激光数字印刷机”和“静电数字印刷机”的叫法不同等。
再次,在谈论数字印刷机的时候应该拓宽思路,宽幅设备的标准也应该列入数字印刷设备的大框架中。
韩晓良:“喷墨印刷机和宽幅数字印刷机都应纳入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之内。”
在印刷机械行业,标准和工厂生产过程不完全一致。当用户出现质量问题争议不下的时候,可以按照标准来解决;而厂商虽然通常按标准来生产产品,但是并不完全按照标准的全过程去做。例如,数字印刷机在投入生产以后,应该保证在印刷质量、印刷速度等方面都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帮助用户实现规模效益。我认为,喷墨印刷机和宽幅数字印刷机都应纳入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之内。
王仪明:“建立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十分必要,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隶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经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面向国内外印刷机械专业领域的质量检验机构。我们作为第三方机构,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有证明性的报告,但提供报告的依据就是客观的标准和指标。
我们主要做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常规的检测,二是处理质量争议。其中质量争议涉及的设备有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产品,也就是说很多著名的品牌都出现过类似问题,当然国内产品也出现过很多质量争议。例如,我们每年都会接收几件企业委托的关于质量问题的案子,去年就有3家企业委托我们做进口数字印刷机的检测,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标准都无法处理。所以建立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十分必要,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创造好的运营环境。
王强:“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是针对行业的,而不是针对某个厂商。”
我们行业一定要有一些基本的标准,今天主要讨论的是针对数字印刷机应该做哪一类的标准是必要的,对于彭明主任提出来的拟制定标准框架(如表2),我认为:
第一部分的基本标准,基本术语、类别划分、产品命名与型号编制、能效等级等共性的基本规范都应涵盖;另外提到的“测试印版”应改为“测试版”比较合适;此外,数据接口通用技术要求、印刷要求及测试方法、环保性能要求还需要大家讨论如何制定。
第二部分的产品标准,单张纸和连续纸的数字印刷机是主流的,但纺织和玻璃喷墨印刷机的相关标准已经比较完善,由于涉及到其他行业的相关要求,还需要探讨是否要做。
第三部分的关键零部件标准,这部分也是需要的,但打印头方面有可能跟别人有交叉;光电导鼓和光栅处理器方面大家再具体商议。
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是针对行业的,而不是针对某个厂商。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体系,等审批下来之后再推进,然后陆续解决有争议的问题。
童舟:“我们最关注的实际上是质量和检测方面的标准。”
我们最关注的实际上是质量和检测方面的标准。现在很多厂商都有自己的标准,每家的标准也都不同,如果要做标准的统一化,到底用谁的?是用国外的某台机器作为标准,还是我们定制标准?但无论如何,大家一定要对这个标准互相认可。
现在已经有测试方法方面的标准,但都是口头上描述,还没有真正的可以做统一化检测的手段。还有一个问题是,同样都是达到标准规定的数据,但最后印刷出来的产品却不一定能够做到统一,因为几十万元的设备肯定有别于几百万元的设备。
此外,同样的纸张,有的经过处理,而有的没有;或者采用的墨水不同;或者低速印刷和高速印刷的质量也不同……那么檢测标准也应该不同。
辛琦:“建议先按国家的标准建立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
在谈到数字印刷机的时候,到底什么是数字印刷机?我个人认为就是一个可变印刷的问题。
我觉得制定数字印刷机标准,要说简单也非常简单,可以把印刷机械的标准拿过来进行修改,其中真正要考虑的是以什么样的喷头、以哪个级别和类别的喷头来定位。其实喷墨印刷机有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一个是喷头,另一个就是墨水。特别是喷头,如果我们国家能够掌握喷头技术,达到一定的速度和精度,那么就非常简单。
站在市场和用户的角度来看,面对着很多供应商提供的很多设备,建立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是必须的。而且国家鼓励建立标准之前先建立标准体系,所以专门出台了相关国家标准,所以我建议先按国家的标准进行。主要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安全环保标准、服务标准,但是很多标准体系没有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分为:信息交换标准、过程控制标准、产品标准、设备标准、材料标准、测试标准;安全环保标准分为:信息安全标准、生产/人员安全标准、环保标准。
黄可乐:“制定标准应该有主次的概念,基础方面可以简化,产品方面应该细化。”
关于关键零部件标准方面,我认为会有一些问题。举例来说:同样是生产型数字印刷机,有的一只鼓打2万张;而同样一个产能相当的设备,一只鼓可以打10万张。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他们的体验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设备24小时不停机生产。我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把核心部件限定到一个数字,其实对于终端用户来讲意义不大,因为不同厂商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核心技术,本身就存在差异性,最后给客户的体验还应该回归根本。
其实对于终端客户来说,买设备是用来生产的,不间断地去产生价值,才叫生产型数字印刷机。所以我个人建议,关键零部件标准可以放在产品标准里,因为零部件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或者可以用一些对终端客户更有用的参数去替代,因为终端用户不关心这些零部件,关心的只是成本、生产力和稳定性。
从现有的需求来分析,制定标准还应该有主次的概念,基础方面可以简化,产品方面应该细化。
熊亮:“我认为制定标准应该考虑客户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制定标准应该考虑客户最需要的是什么。在此简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于喷头,其实方正在选择喷头方面走了很长的路,当时确实没有标准,到底哪个喷头更合适,一直在尝试,因此走了很多弯路。所以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标准,可以提前帮助我们在选择上缩小范围。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了喷头的标准,对于刚刚进入或者希望提高自己产品质量的企业其实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实际上的难度是,我们能选的喷头并不多,都是国外的,也就是说喷头的垄断还是存在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制定标准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技术不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关于软件流程,现在卖喷墨印刷机,肯定卖的是一个系统,用户购买的一定是软件加硬件。我觉得做标准的时候也不能分开,流程跟软件应该合在一起,共同成为喷墨印刷机的标准。
关于接口,单独提意义不大,单纯采用国际标准就可以。我认为接口其实也应该跟软件流程结合在一起,建议不要用接口的概念,而是用流程的概念,因为流程和接口其实是一体的。喷墨设备和流程本身不可分割,流程和接口也不可分割,未来流程承担着互联的责任,而简单的接口无法承担互联的任,建议用流程替换接口的概念。
王利婕:“制定标准应该本着通用和共性的原则。”
今天组织的这个标准体系讨论非常有必要,主要是为了确定标准体系怎么做,体系下面要涵盖哪些标准。我发现数字印刷设备厂商都比较积极,可能他们比较敏感或者说特别在乎产品标准里面的指标如何定、是否公平等问题。其实制定指标的时候应该本着通用和共性的原则。
从我们科研和院校的机构来说,我觉得这个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不远的未来数字印刷可能会像过去的胶印一样唱主角。特别是在新闻出版领域,书刊的数字印刷已经非常普及。包括以后在包装印刷领域,数字印刷也越来越重要。
刚才列的基本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但还要认真筛选一下,可能有两三项还要讨论一下。产品标准方面,我也同意在做具体标准的时候将黑白和彩色分开,因为有非常大的本质区别,比如机器结构、测试方法、印刷质量要求等都不同。
白云:“希望建立一个中国特有的雾霾环境下的数字印刷机环保标准。”
在此我想提一下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是,对于我们来说,单张纸和卷筒纸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纸路的改变,如果分开制定标准感觉有点重复。另一方面是环保,其实参加这次会议,我们最关注的是环保标准的制定,因为我们很多客户的工厂被关掉了,希望有这样一个标准,帮助客户跟环保部门去沟通,怎么样把机器再开起来。因为现在印刷行业面临的环保挑战非常大,我们从国外获得的各种各样的标准,拿到中国却没有被认可,所以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中国特有的雾霾环境下的数字印刷机环保标准,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大、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叶健:“在数字印刷机标准中,应该采用技术标准代替零配件的概念。”
在关键零配件标准方面,我认为不应该采用零配件的概念,而是应该采用技术性的标准,这样就涵盖了类似于喷墨、压电、热发泡等定义在里面。零配件让人感觉是单指所使用的某个配件,而不是采用的一种技术。另外,大家谈的很多内容提到的都是各家采用的不同技术,制定标准的时候应该再规范一下比较好。
蔡吉飞:“拟制定的标准不能全做,应该先选择市场占有率高的。”
听完各位专家的意见,我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一是关于设备的可靠性如何检测,办法是随机抽样;二是VOCs的问题,一方面设备制造商应该积极主动消除VOCs,另一方面是用户被动安装VOCs处理装置,我认为应该在每个机器上都安装自动处理装置;三是关于标准的内容,我提议可以看看别的行业做的数字方面的标准有没有参考价值。
拟制定的数字印刷机标准体系中的内容,不能全做,应该先选择市场占有率高的,比如产品标准里面的喷墨数字印刷机。如果不能形成国家标准,可以先形成团体标准,再形成行业标准。有了这些标准之后,就扩大了用户选择的余地,同时也反应出了厂商在行业的竞争力。
王晓智:“制定标准的过程离不开数字印刷厂商的参与和支持。”
数字印刷从概念引入中国到现在发展非常快,国内各个传统设备商也逐渐向数字印刷发展,并且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印刷设备。但是困惑我们的是,数字印刷设备有关标准的建立迟迟没有进行,过去主要是牵扯到大部分国外厂家的进口产品。另外,从国内企业来说,还处于起步和模仿的过程中。其实这个项目是‘十三五初就想建立起来,但如何建立、怎么建立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新的课题。
很多专家特别是生产厂家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制定标准的过程离不开数字印刷厂商的参与和支持,不仅仅是分享经验和为我们提供帮助,同时也是为了生产厂家更好地宣传自己的客户服务。
我认为,标准一方面是给用户提供技术依据,并不是拿标准限制和束缚生产厂家,实际从另一个角度来說也是保护生产厂家。标准制定的过程非常漫长,内容会非常详细,真正制定的时候会有非常多的矛盾点,但都要消化掉。希望后期工作,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提供帮助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