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26王亚萍
王亚萍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运用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关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一、利用问题情境展开教学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情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头脑更加的灵活,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来实现数字的运算。教师结合教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思考新的知识点,结合实际来思考并解决数学难题。
在数学“除法教学”中,教师将数学教学内容结合情境来展开教学,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春天里护林人员要种植树苗,他们总共要种植100棵杨树树苗,有四个植树人员来参加工作,每个人需要分到多少棵树苗?如果再加入两名植树人员,每个人还要植多少棵树?学生可以利用具体的问题来思考解决办法,从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思考答案。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上获取知识。
二、针对问题展开讨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对有疑惑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自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愉快的讨论中拓展思维能力。
(一)对于学生们都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同全班同学一起来讨论解决问题。这样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信息共享、共同参与讨论,在课堂上通过积极讨论解决问题。(二)教师针对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展开分组讨论法,将六个学生分成一组,每个小组讨论不同的问题,然后由小组的一位成员来分享讨论结果。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就能解决多个困难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三)一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超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范围的,这些问题由教师亲自来为学生讲解,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识。
三、锻炼学生创设情境的能力
学生喜欢提问就表示学生对课本的内容已经掌握,能更好地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教师要培养学生更具“问题”意识,可以独立创设学习的情境,把生活中的购物与数学、数字组成情境学习,使学生能多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把数学学习融合生活问题来思考,从而使学生能自我轻松的创设情境,养成爱提问的习惯。比如,在学习数字的加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加法和减法的不同,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数学运算,还能帮助其他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对数学情境创设更加感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运用理解能力。
四、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问题教学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手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数学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解答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敢于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用多种方法、扩散性的思路来解答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
当教师与学生共同把数学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体会运用知识来解答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有所收获,帮助学生树立积极面对问题、战胜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分析,巩固学生的理解。
六、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学习是不断思考和交流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从而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问题展开愉快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分享,使每个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用发散性的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灵活地学习并善于提出问题,通过不断的提问、解答来提高应用知识的水平。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过于强求,要懂得循序渐进,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有目的地完成问题教学,使学生每一堂课都能受到启发,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陈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