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加载EBG结构微带天线的应用

2017-05-26李灏一

中国新通信 2017年7期

李灏一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在微带贴片天线反射地板上加载EBG结构的应用方式,EBG结构由多个谐振单元组成,可灵活安装于天线反射地板上,基本不影响天线安装环境,在反射地板尺寸较小,谐振单元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仍能较好的抑制后向辐射,优化了天线前后比。

【关键词】 微带天线 电磁带隙(EBG)

一、引言

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 gap,EBG)结构是一种人工周期电磁材料,具有同向反射特性和带隙特性。同向反射特性表现为EBG结构反射电磁波相位随着频率连续变化,可用于设计低剖面天线、隐身天线设计。而带隙特性表现为EBG结构能够阻止一定频带内电磁波传输,而对带外电磁波传输基本没有影响。微带天线由于重量轻、低剖面、易于共形、集成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由于受安装环境限制,天线前后比往往难以提升,造成天线后瓣可能产生越区覆盖。本文设计了一种加载EBG结构的微带天线,将EBG结构应用于微带贴片天线,通过带隙特性抑制表面波,减小天线互耦,优化天线性能。天线工作频率为4.2GHz,通过在天线地板上加载EBG结构,在不影响天线安装方式及尺寸的情况下,减小天线表面波,降低了天线后瓣电平,提高了天线性能。本文对加载EBG结构的微带贴片天线与普通微带贴片天线方向图进行了对比,天线及EBG结构采用HFSS微波仿真软件设计。

二、EBG结构设计

本文采用蘑菇型EBG(Mushroom-like EBG)对微带贴片天线进行加载。EBG结构见图1所示,由金属地板、贴片及金属连接柱组成,贴片间缝隙等效为电容C,金属连接柱等效为电感L,组成了LC谐振回路。

在本设计中,EBG结构介质基板为FR4,介电常数4.4。EBG单元尺寸见图2(a)所示,其中L1=4.5mm,L2=5.2mm,H=1.1mm,R=0.5mm。采用悬置微带线法对EBG周期结构进行仿真,通过在EBG结构上放置微带线,模拟EBG结构表面波传输情况,仿真结果见图2(b)。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EBG结构在4.2GHz处产生了明显谐振,出现了带隙特性。通过改变L1尺寸,调整缝隙大小,可调整EBG结构谐振频率。

三、微带贴片天线加载EBG结构

为验证EBG结构对微带贴片天线方向图影响,设计了一种低剖面微带天线,天线尺寸75mm×75mm。将微带天线反射地板替换为EBG结构,微带天线介质基板与EBG结构之间采用PMI泡沫(厚度1mm,介电常数1.08)隔开,以防止天线馈线与EBG谐振单元短路,完整天线形式如图3(a)所示。

通过HFSS微波仿真软件分别对微带贴片天线加载普通地板和加载EBG结构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见图3(b)所示,实线为天线加载EBG结构,虚线为天线加载普通反射地板。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情况下天线前向方向图基本一致,而加载普通反射地板的微带天线后向电平值较大,而将EBG结构作为反射地板的微带天线由于带隙特性抑制了天线表面波传输,减少了14 dB以上后向辐射,提升了天线前后比。而EBG结构厚度为1.1mm,基本不影响天线安装环境。

四、總结

本文设计了一种加载EBG结构的低剖面微带贴片天线,EBG结构由多个谐振单元组成,工作在4.2GHz,EBG结构厚度较薄,可灵活安装于微带贴片天线反射地板上,基本不影响天线安装环境,在反射地板尺寸较小,谐振单元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仍能较好的抑制后向辐射,优化了天线前后比,较大的提高了天线性能。

参 考 文 献

[1] F.Sievenpiper,High-Impedance Electromagnetic Surfaces.Ph.D.Dissertation,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CA,1999.

[2] Radisic V,Qian Y,Coccioli R,Novel 2-D Photonic Band-gap Structure for Microstrip Lines.IEEE Microwave and Guided Wave Letters,1998.8(2):69-71.

[3] Fan Yang and Yahya Rahmat-Samii, Electromagnetic Band Gap Structures in Antenna Engineer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4] Lin Peng,Cheng-li Ruan,and Jiang Xiong,Compact EBG for Multi-Band Applicatons.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2012,60(9):4440-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