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超大电站设备整体就位关键技术研究成
2017-05-26林峰黄林
林峰++黄林
摘 要:随着电站机组高参数、大容量、多类型的跨跃式发展,电站系统设计更加优化,平面布置空间逐渐压缩,超重超大设备不断增多,且安装标准更高,加上施工场地受限等原因,传统的施工技术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该文主要针对超重超大电站设备整体安装就位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超重超大设备 电站 悬置液压提升 反向液压牵引 平面转向技术
中图分类号:R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067-02
1 技术项目概述
该项目重点针对600 MW及以上电站超重超大设备整体位移就位方案的一体化设计技术研究,涉及机械、结构、材料与力学等多学科领域,包含众多复杂、高难度工程技术。结合国内电站超重超大设备整体安装及工程建设实际条件,通过自行研发关键技术与相应装置设施,并历经反复实践、总结,研发出了一系列适用于国内各大型火电机组的主机关键设备整体就位专项技术与综合解决方案。
2 详细科学技术内容
2.1 反向式液压牵引技术
在施工中,经常会遇见超重超大设备需进行水平位移的情况,而当要求牵引方向的设备后方无法布置液压推杆,且在前方布置卷扬机等普通的牵引机构又不能克服超重设备产生摩擦力时。该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液压推杆牵引转换装置,将液压推杆放置在设备前方,通过一系列的支撑点转换,将液压推杆的推力转换为牵引力,以实现设备的平移就位(如图1)。
由于液压推杆的每一次位移取决于液压推杆的行程,为此,在牵引轨道上每隔一个液压推杆行程焊装一个卡爪,液压推杆的一端则通过销轴与牵引架相连,另一端与挂靴相连,牵引架与移动钢架固连。当液压推杆推动牵引架前移时,牵引移动钢架及定子向前移动。
牵引转换装置的机械传动原理为:设备向前牵引时,液压推杆推动挂靴向前移动,液压推杆一个行程结束后,挂靴刚好挂在一个卡爪上,当液压推杆收缩时,带动牵引架向前移动,来完成设备前移。此项技术在设备前移的过程中,具有节约施工成本和工期,同时技术安全高效、移动平稳、作业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各类超重超大设备的牵引工作。
2.2 超重设备平面转向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超重设备需要转向时,要么对场地进行大范围修整,进行运输车整体调向,要么租用大吨位起重机械起吊设备然后进行转向,这无疑费时费力。要解决超重设备的平面转向,需克服两个问题,即竖向的支撑力与水平转向的摩擦力。
该技术设计了一种超重设备转向的专用转向装置,装置由支撑主体与转向主体组成,再配合若干对角牵引机具产生外力形成扭矩,并根据牵引角度改变牵引位置,完成设备转向和需要达到的角度。其中,支撑主体的载荷主要针对超重设备的重量而设计,其强度能承载500吨级设备对其产生的均布载荷,该支撑主体由钢板拼接成网格式箱型结构,抗弯、抗压、抗剪强度满足材料的许用应力的要求;转向主体则由一块固定钢板、一块活动钢板与相关润滑材料组成,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润滑材料填充在两块钢板中间,将摩擦系数降至最低,从而便于活动钢板的相对转向。最后结合支撑主体与转向主体的结构特点,在支撑主体中心固定一根定位销轴,用于与转向主体进行装配(如图2)。
此技术在转向作业时能够全角度转向,在转向过程中设备安全平稳,转向作业高效,能适用于各种超重超大设备的多角度转向作业。
2.3 多功能组合式大件就位装置技术
该技术主要考虑大件设备吊装就位所使用的装置技术通用性强,能兼顾各大件设备的吊装就位要求。设计一种吊装框架,专门用作容纳大型设备,而吊装框架则由固定框架和移动框架组成,固定框架用作提供设备的起吊空间,移动框架则可实现设备的水平位移;再辅以配套的牵引轨道、牵引转向装置和重物移位器等,共同组成了多功能组合式大件就位装置。另外,该装置的各构件均可分别组合使用,可以满足相应条件下大件设备就位的要求,以实现“多功能”的通用性要求。
通过综合运用由吊装构架(包含固定框架和移动框架)、液压提升装置以及牵引转换装置等组成的多功能组合式大件就位装置,完成超重超大电站设备的升降及水平位移。
固定框架和移动钢架的强度主要针对满足500吨级超重设备的承载能力而设计,均可独立分片进行安装拆卸。其中,固定框架由钢结构材料作为支撑立柱,立柱之间用斜撑杆作为连接,缩短了固定钢架布置周期;固定钢架的上表面则与牵引轨道进行装配。移动钢架的下表面为平面结构,用于与重物移位器配合。结合移动钢架的诸多特点,移动钢架还可与其他轨道、钢结构配合,集多功能于一身,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3 结语
该技术项目中所提出各项技术通用性强,且各个专用装置设施均能重复使用、合理组合,各关键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使施工作业更为简便,减少施工机械投入,更解决了一些常规方案不能滿足施工要求的难题,对加快电站的总体施工进度;电力建设事业更加安全、稳健的向前推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GYT-200型液压提升装置使用说明书[Z].
[2] 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3] 施工现场施工安全设计计算[Z].
[4] (美)詹姆斯·安布罗斯,著.材料力学与强度简化分析[M].李鸿晶,译.中国北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5] 傅永华.有限元分析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 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