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
2017-05-26涂卫红黄丽
涂卫红+黄丽
[摘 要] 课改走到今时今日,已非一个新词,不管是一些专家提出的新课堂,抑或是在“互联网+”的时尚大潮中涌现的翻转课堂、微课堂,“自主、合作、交流、互动”成了不约而同的共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自主;合作;交流;智慧
课改走到今时今日,已非一个新词,不管是一些专家提出的新课堂,抑或是在“互联网+”的时尚大潮中涌现的翻转课堂、微课堂,似乎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新课堂的核心要素有三,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互动;要让学生被动地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地学习状态;教师从“教”转化为组织学生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前自主+课堂互动。诸如此类的共识呼唤着 “新课堂”要能够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实现课堂中学生智慧的碰撞、本位的回归。
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智慧课堂”的保障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会令学生说的欲望不断上升,由敢说变得会说进而能说。有了这样的保障,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亲自体验活动的过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形成技能。
首先,合作学习是民主和谐氛围体现之一。小组合作不需围坐,也不必移课桌。为了给予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当需要小组合作时,可以前两人一转身组成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小组合作马上开始,合作完成迅速回位即可。有些学生面对老师就是会产生胆怯的心理,很难克服,但是小组合作时,在同学面前这种胆怯就消失殆尽,在小组合作时,组员们就会在活动的要求下和小组长的带领下毫不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独立思考的目的。
其次,教师的认真倾听、耐心等待是民主和谐氛围体现之二。课堂中教师不要只提醒学生认真倾听,教师也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应该在倾听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确实在用心听,老师很真诚,对于赞同的部分应该边听边不断点头示意,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欣赏和认可。教师在课堂中还应学会耐心等待,等待是为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等待也是为了体现新课标中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再次,小组长当堂检查本组练习情况并进行汇报是民主和谐氛围体现之三。练习反馈,教师要想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几乎不太可能,但是发挥小组长的力量让组长检查本组其他5或6个组员的作业情况并进行汇报可以把这种不可能变为现实。
二、学生主动是“智慧课堂”的精髓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40分钟课堂的前奏,必须放在课前由学生独立完成。预习可以不要导学案,只需学生自己准备一本预习本,不会增加教师及学生的课余负担。当然预习并非漫无目的,指令应该清楚明了,这就对教师研读教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新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及重难点之后,设计学生可独立操作并对新旧知识的构建起到桥梁作用的预习题。
2.预习分享
有了前期的铺垫,课堂伊始绝对是精彩纷呈。以《分数乘除法的复习》为例,学生的预习分享中汇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学生说出意义时可问问学生: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课堂中就有学生质疑:七分之三乘七或七分之三乘八分之七的意义是什么?因为知识已经形成,又进行了课前预习的铺垫,知识的再现就再容易不过了。在知识再现时,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让学生沟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整数乘除法意义的联系之上。运算定律的运用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复习难度稍大,此时可过渡到下一环节让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出知识,亦可体现整理知识时主次分明,由易到难的上升过程。
3.小组合作、交流
一节复习课的知识点肯定有主次之分,容易的就以口答和学生互相质疑的方式进行完善,而稍难掌握的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达到知识的完善。《分数乘除法的复习》教学目标中总共要复习四个知识点,即意义、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和解决问题。意义和计算法则学生较易掌握,在预习分享中就可完善,而运算定律的使用和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就在此环节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团队合作中收获成功地喜悦。
4.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应该是复习课中的第二个高潮,而此时的亮点则是在交流时不同知识的呈现和不同方法的冲突,有冲突才会有高潮迭起,有冲突才会有心灵碰撞,有冲突才会有彼此互动,才会有智慧课堂的产生。《分数乘除法的复习》小组展示运算定律的整理时,有小组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有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不但用了字母还用了文字加以说明;还有的小组作出了评价,既然用了字母就是想达到方便的目的,不需用文字加以说明;甚至有的小组作出了温馨提示,除法是没有分配律的,只有乘法才有。此时此刻,对的,教师一定要予以及时的肯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整理更非千篇一律,有展示单位“1”的量已知的整理,也有展示单位“1”的量未知的整理,有整理思考过程的,有整理画线段图的,也有整理出数量关系的。(实际上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参与到应用题的整理中去,让学生在整理时注意单位“1”的量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各种方法只要是对的都行,重点要放在让学生互相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量已知,直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單位“1”的量未知要列方程或者除法来计算?质疑时要把重点放在分析数量关系上,单位“1”的量已知,实际上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就用乘法来解答。单位“1”的量未知就把单位“1”的量替换成未知数X,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来解答,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也可求出单位“1”。当然学生互相质疑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靠长久的沉淀才能形成。
5.查漏补缺
复习实际上就是为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当整理的知识已经完善时,学生也体会到整理知识要学会有序,分类的时刻,查漏补缺的环节即可让学生精彩呈现。一节课往往上至后半段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因为兴致已过,但此时的易错题展示就像给学生又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学什么都不是问题。
6.出题检验
此时又是一个静中有动的小组合作环节,小组合作出一到两个易错题给全班同学,检测查漏补缺的效果。当然在出题后自个小组的组员应事先已做好,小组长必须有个自查自纠的过程,然后才把题呈现出来给全班同学进行解答。老师在学生合作时应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易错题进行全班展示。
7.收获分享
最后对整节课的环节总得要有个回顾与反思的过程,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评价一下同学的表现及自我反思的表现。一节课的总结若由老师来唱独角戏绝对会索然无味,如果由学生自主小结定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开课的“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和尾声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总令人产生一呼一应的神奇效果,最后的5分钟主动权若还给学生,既能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也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这也是“智慧课堂”的课堂精髓所在。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对这样的小学老师充满了敬畏和感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中真正经历了数学思考,思维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智慧课堂使他们终身受益。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