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改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意识的培养
2017-05-26卢霖
卢霖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均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强调高中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意识、探究性意识。
【关键词】化学课改 自主性 意识 探究性 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17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均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意识;培养质疑、探究能力。因此,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意识、探究性的个性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现就结合大英中学实施课改四年多来,谈谈我在课改教学中践行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自主性学习意识的培养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意识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一)造营生生、师生互动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的基础。课改教学中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
(二)设计多种学习环节,培养理性的自主学习意识
我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充分预习、深入探究、有的展示、高效点评等多种教学环节、手段,使自己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例如学习《化学必修1》氯气溶于水时,为了搞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我设计了一个探究的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紫色石蕊、FeCl2、Na2CO3和AgNO3等溶液中观察有何变化,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点评、质疑,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我再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新课改教学中教师起着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均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从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探究性意识的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勇于探究”板块明确指出当代中学生应具备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探究情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如《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关于原电池的教学,可以创设如下探究情景,把2mol/LNaOH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然后分别投入纯铝片和表面沉积有铜的铝片各一片,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后者产生气泡速率比前者快,在这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能否设计出比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不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的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这是学生熟知的。所以问题一提出,马上有学生认为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原电池。但也有学生联系教材中的实验展开了联想,联想中勇于探究的火花产生了,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a)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镁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铝强,但镁不跟NaOH溶液反应,所以铝作负极、镁作正极。还有学生联想到铝遇冷浓HNO3钝化,又设计出另一种方案:(b)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3溶液中,铝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铜强,但铝被浓HNO3钝化作正极,铜作负极,用电流计验证,果然符合。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突破常规,跳出原有知识的框框,能使学生的思维激活到最佳状态,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二)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如在讲授《化学必修2》“燃料电池”这一节时,我不是从复旧迎新入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用背景材料与学生实验产生的反差来创设问题情景,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如何充分燃烧燃料和充分利用热能,让学生从生活、生产的实际中去归纳,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几种燃料的比较,找出优质燃料,从而引发出开发新能源的新课题,在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和矿物资源日渐枯竭间的矛盾冲突中架设探求桥梁,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探究才能。
综上所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课改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和探究意识的培養是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途径,只要靠教师的不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殷俊泉.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7
[2]包新红.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化学教育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