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筋疗法配合龙氏正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7-05-25黄宽举冯文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筋颈性正骨

黄宽举,冯文娟,刘 昕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470)

理筋疗法配合龙氏正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黄宽举,冯文娟,刘 昕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470)

目的:观察理筋疗法配合龙氏正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均用龙氏正骨疗法治疗,研究组配合理筋疗法。结果:总有效率参照组73.08%、研究组9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疗法配合龙氏正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颈性眩晕;理筋疗法;龙氏正骨疗法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病变而导致的椎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症,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并伴颈部疼痛,一般在颈部活动之后出现头晕或者眩晕。颈性眩晕患者一般有颈部外伤史,影像学检查异常,如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等,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并不完全由颈椎病引起[1]。我们用理筋疗法配合龙氏正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2例,均为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参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42~57岁,平均(48.41±3.42)岁;病程7~20个月,平均(14.26±3.24)个月。研究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3~58岁,平均(48.36±3.27)岁;病程6~19个月,平均(14.47±3.37)个月。眩晕发作两次或两次以上。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脊柱神经病学》“寰枢关节紊乱”诊断标准。①在转头或体位改变时可诱发眩晕或者加重眩晕,并伴有偏头痛、枕后痛、失眠等症状;②颈部检查寰椎横突或枢椎棘突偏移,并且在寰枢椎旁感觉肌肉紧张或压痛;③颈椎活动受到限制;④旋颈试验呈阳性;⑤颈椎张口位X线片显示寰枢椎有解剖位置关节失常,呈水平旋转、侧偏旋转、侧向偏移、侧倾、前倾等形式,侧位片示枕骨或寰椎后方与枕骨距离增宽或寰椎后结节与枢椎棘突间距增宽;⑥经颅多普勒检测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

排除严重外伤致寰枢关节前间隙超过3mm者,急性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疾病,合并肝肾、造血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颈椎骨折、脱位或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结核肿瘤、感染等,心脑血管病变及眼源性、耳源性眩晕,精神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龙氏正骨疗法治疗,研究组配合理筋疗法。

龙氏正骨手法:①仰头摇正法:患者取仰卧位并给予低枕,在床头侧用一只手将患者下颌托住,另一只手托住枕部并将拇指置于偏移横突后方,使头向上仰不超过20°。让患者仰头可使枢椎以下椎体后关节紧闭成“定点”,然后将头转向患侧超过30°。头部轻轻摇动2~3次,让患者将颈部放松,使其头部转到最大的角度,双手稍加外上方有限度的“闪动力”,若听到“喀哒”声则说明复位成功。②侧向扳正法:患者取仰卧位,在床头侧用一只手将患者颈后托住,并在偏移横突隆起处用拇指按住,另一只手将下颌托住,并用前臂与患者的面部紧贴,双手合作对头部进行牵引并将头部逐渐屈向健侧然后再屈向患侧,达到最大角度时“定点”拇指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做扳、按、牵联合“闪动力”,听到关节有弹响声或拇指触碰到复位关节有弹跳感则说明复位成功。复位成功之后,对双侧横突、关节突予以重新触诊,关节复位不完全者可再重新进行复位。

理筋疗法:患者侧卧使颈部呈微屈状态,在患者身后用一只手固定其头部,另一手拇指沿肌纤维进行触诊,于枕下区和寰椎横突之间触及激痛点并标记后,拇指指腹由颅底颈后部肌肉位于上部颈椎棘突的外侧,开始缓缓加力向躯干方向移动拇指,在激痛点处暂停并持续按压,维持3~5s,至肌肉放松,重复以上操作手法3~5次。

治疗均隔天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3]

治愈:症状消失,颈椎活动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时仍存在轻微的眩晕。有效:症状有轻微好转。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颈性眩晕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头后大直肌和头上、下斜肌出现痉挛症状,其组成的枕下三角变小,对椎动脉造成直接的压迫和刺激;和(或)头后小直肌与头半棘肌、斜方肌等枕后肌群出现痉挛症状,寰枕间隙减少,对从中通过的椎动脉(包括肌肉、韧带、血管、神经等结构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如颈椎退行性变、颈部软组织病变等)造成间接压迫,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4]。环枢关节支撑着整个头颅的重力,承担头颅的旋转功能,长期的左右旋转使得局部出现慢性劳损,对两侧的枕下三角区肌群造成影响,导致平衡失调,或者在某一次旋转头颅的过程中,因为两侧椎枕肌舒缩不协调,使得一侧的肌群紧张和出现痉挛,从而对同侧枕下三角区通过的血管和神经带来影响,当两侧都受累时,那么则会影响到双侧。除了上述之外,当患者患上颈椎病时,因为椎间盘的萎缩和退变,颈椎原有的高度丧失,或者因为颈椎内外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曲度变直、消失、反弓、序列不整等因素的发生,对一侧或两侧椎枕肌造成牵拉,从而发生紧张、痉挛、无菌性炎症和水肿等,影响血管、神经,产生临床症状,这是颈椎病患者易患枕下三角区综合征的重要原因[5]。

理筋疗法的特点以静代动、柔中带刚、凝神驭气、讲究阴力。要做到如《医宗金鉴》所云“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通过调节颈部肌张力平衡以改善局部症状,具有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理筋疗法配合龙氏正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比单用龙氏正骨治疗效果好。

[1] 金坚,赵玲丹.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403-2405.

[2] 潘之清.实用脊柱神经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88.

[3] 胡小军,余长江,李俊,等.回阳针法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瘀血阻络证55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6):2265-2267.

[4] 杨晓慧.柴胡苓桂汤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42例[J].光明中医,2015,30(2):350-351.

[5] MACNAB I. 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rool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 Am,1971,53(5):891-903.

R244.981.55

B

1004-2814(2017)04-0421-02

2017-01-14

猜你喜欢

理筋颈性正骨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抱头转颈可调筋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理筋整复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