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针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比较

2017-05-25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根型针法颈椎病

任 毅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疼痛科,河南 郑州 450007)

平针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比较

任 毅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疼痛科,河南 郑州 450007)

目的:对比平针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肾虚督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组用平针法治疗。结果:观察组疼痛评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状况(PP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肾虚督寒证可提高疗效,降低疼痛程度。

神经根型颈椎病;肾虚督寒证;平针法;普通针刺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约占颈椎病总发病率的50%-60%[1],以颈、肩、臂、手部疼痛与麻木为主要临床症状,好发于上班族和老年人群。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病因病机为荣卫不和、腠理空虚、肾虚督寒、风寒之邪侵袭[2]。本研究用平针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肾虚督寒证,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4例,均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诊疗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16例,女26例;年龄31~61岁,平均(47.9±9.1)岁;病程1~35个月,平均(22.7±5.3)个月。观察组男14例,女28例;年龄32~63岁,平均(48.1±9.4)岁;病程1-37个月,平均(23.1±5.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3]。在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内出现较为典型根型症状(疼痛、麻木),臂丛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呈阳性。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①神经根型颈椎病标准: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史,外伤史。颈椎X线显示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显著,椎间孔变小。经CT或MRI检查显示神经根管变窄。影响颈部活动功能,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疼痛加重,肌萎缩,受压神经根皮肤阶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②肾虚督寒证:颈部疼痛,甚至出现手臂麻木及酸困,夜甚晨僵,得热及休息保暖则舒,遇寒及劳累后加重,怕冷,时有头晕目眩,神疲倦怠,或兼女子白带清稀,男子阴囊湿冷,脉多沉迟或尺脉沉而略细或弱小,舌苔薄白或水滑。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法。主穴取大椎、肝俞、肾俞、足三里、申脉、太溪、颈椎夹脊穴、后溪、天柱。头疼、头晕加风池、百会,风寒痹阻配风门、风池;耳鸣、耳聋配外关、听宫。

观察组采用平针法。取涌泉、太溪、肾俞、肝俞、大杼、天柱、颈部夹脊穴、百会。用0.30mm×40mm毫针顺督脉流转方向平刺百会穴,直刺颈部夹脊穴,用0.25mm×25mm毫针通过平补平泻法直刺天柱、大杼穴,0.30mm×40mm毫针直刺肝俞、肾俞、太溪,用补法刺激涌泉穴1min、以脚心麻木感传遍全身为度。针刺背部穴位得气并行针后留针20min后起针,稍作休息后针刺腹部诸穴。用0.30mm×50mm毫针直刺腹部气海、关元、天枢、中脘,用补法留针45min。

两组均1日1次,1周5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采用McGill从PRI、VAS、PPI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5]。PRI以11个感觉性词和4个情绪性词为主要评估内容,分别以0、1、2、3分评估无、轻、中、重4级。PPI以0、1、2、3、4、5分表示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疼痛、极为痛苦,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VAS以0~10分表示疼痛,0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

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工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疼痛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PRI、VAS、PPI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PRI、VAS、PPI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PRI、VAS、PPI评分比较 (分,±s)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时间 组别 PPI评分 VAS评分 PRI评分治疗前 对照组(n=42) 4.8±0.5 8.9±0.7 29.4±2.3观察组(n=42) 4.9±0.5 9.1±0.6 28.9±2.2 t 0.917 1.406 1.018 P>0.05 >0.05 >0.05治疗后 对照组(n=42) 2.9±0.9 5.8±1.3 18.5±4.8观察组(n=42) 0.8±0.7 1.9±1.5 6.6±4.1 t 11.936 12.733 12.217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风寒湿邪侵袭项颈部位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肾虚督寒证发生的主因。针灸可调理神经系统,促进微循环及机体电生理运动改善,进而减轻疼痛麻木[6]。

《内经》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灵枢经》认为“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六腑之所与和……五脏之所溜处”。因此,调理脏腑阴阳为针刺之道。平针法可缓解疼痛,消除临床症状。平针法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穴位达通督温阳,补肾益气,调理先天[7]。配以腹部腧穴有健脾益气,调补后天。颈部夹脊穴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局部症状改善。天柱、大杼有通上温下、调理阴阳功效。涌泉穴可激发肾气,温阳补肾。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均有温阳健脾,调补后天之功[8]。平针法针刺诸穴可将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和关节囊的粘连,进而消除炎症及充血水肿,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轻颈部及脑部缺血造成的炎性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 赖忠维,谭佳,刘晓岚.中药封包外敷联合高压氧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医正骨,2016,28(09):35-36.

[2] 张浩,吴耀持,沈丽华,等.穴位注射颈百劳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0):1238-1241.

[3] 孙宇,李贵存.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156-158.

[4] 陈佑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6-147.

[5] 孙培.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风寒阻络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306-308.

[6] 景福权,袁红丽,马晓丽,等.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7):641-643,648.

[7] 刘运珠.平衡针联合经络辨证选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J].中国针灸,2016,36(8):820.

[8] 林海瑞.针刺配合耳针沿皮透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5):25-28.

R245.319.815.5

B

1004-2814(2017)04-0416-02

2016-12-13

猜你喜欢

根型针法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