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合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2017-05-25孙国朝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孙国朝

(河南省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473000)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中西药合用;对照治疗观察

中西药合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孙国朝

(河南省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473000)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9例随机分为西医组44例和中西医结合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8周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量表总分的差异,显效时间、住院天数、用药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95.56%、西医组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量表总分改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医组(P<0.05)。显效时间、住院天数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短于西医组(P<0.05)。用药安全性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中西药合用;对照治疗观察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可出现思维、情感和行为、意志异常等症状,治疗难度大。近年来有报道,中医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获得良好效果,中药口服也有一定作用[1]。我们中西药合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9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1~80岁,平均(38.34±5.13)岁;病程15天~2年,平均(11.44±0.29)个月。西医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23~80岁,平均(38.14±5.56)岁;病程17天~2年,平均(11.68±0.4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中医证型属于痰湿阻滞型,表现为舌苔黄腻或白腻、四肢困重、胃脘不适、食欲欠佳、精神涣散等,入院前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酒精、药物滥用或依赖,合并癫痫,帕金森病,严重躯体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内分泌系统等),妊振或哺乳妇女,不配合治疗。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利培酮口服,每次1mg,每天2次,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最多不超过每天6mg。

中西医结合组加用中药治疗。石菖蒲15g,炙远志10g,合欢花10g,苏合香5g,冰片5g,黄芩5g,金银花5g,郁金5g,栀子6g,珍珠母8g,川贝母8g,半夏8g,陈皮8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口干者加乌梅、麦冬各10g,血瘀者加桃仁15g,睡眠障碍加酸枣仁10g,便秘加火麻仁6g。

两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

3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总有效率,达到显效时间、住院天数、用药安全性。治疗前和治疗8周阳性症状量表评分(包括P1~P7共7项,每项无症状1分,很轻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重度6分,极重度7分,总分7~49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包括N1~N7共7项,每项无症状1分,很轻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重度6分,极重度7分,总分7~49分)、PANSS量表总分(包括阴性和阳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G1~G6,总分为20~140分)。

4 疗效标准[3]

基本痊愈: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量表总分减少大于等于75%。显效: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量表总分减少50%~74%。有效: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量表总分减少25%~49%。无效: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量表总分减少小于25%。

用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医组治疗8周比较,△P<0.05。

PANSS量表总分中西医组别 n 时期 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合组 45 治疗前 26.44±6.7222.81±7.92 84.24±18.72治疗8周 8.12±3.71*△11.19±3.59*△40.35±12.26*△西医组 44 治疗前 26.31±4.1622.72±5.81 84.41±19.16治疗8周 10.25±5.29*13.43±5.94#54.13±17.12*

两组显效时间、住院天数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显效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s)

表3 两组显效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s)

组别 n 达到显效时间(w) 住院天数(d)中西医结合组 45 2.51±1.42 11.51±2.61西医组 44 4.31±2.77 14.39±3.57 P<0.05 <0.0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6 讨 论

精神分裂症为常见精神疾病,表现为明显思维和语言混乱、行为异常等症状。利培酮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可阻滞5-羟色胺受体和D2受体,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但明显锥体外系反应,患者耐受度较低[4]。

中医认为,精神分裂症属中医“痴呆”、“癫狂”等范畴,多为痰阻气郁所致。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血瘀、痰阻、肝气郁结,治疗应遵循清热祛痰、疏肝理气原则[5-6]。

中药方中石菖蒲、远志、冰片和苏合香开窍安神,珍珠母、黄芪、金银花和栀子可开窍醒神、清热解毒,半夏、陈皮和郁金可健脾理气祛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疏肝理气、开窍祛痰之功[7-8]。

研究结果显示,中西药合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1] 任俊赏,王润泽.针刺合并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1):78-80.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83.

[3] 陈云芳,张立勇.利培酮治疗少年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5):395-396.

[4] 任志斌,马永春,金卫东,等.首发、复发和双相抑郁患者精神症状的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4):238-240.

[5] 粟幼嵩,陈俊,洪武,等.以抑郁或躁狂首次发病的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功能水平回顾性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49(1):42-46.

[6] 张彦,陈玖,杨来启,等.芪参复康胶囊和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2,33(8):1028-1032.

[7] 李春燕,郝剑辉,贾常亮,等.糖调节受损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的脂代谢特点[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144-1145.

[8] 罗诚,杨俊伟,周文全,等.中医辨证治疗精神分裂症82例[J].陕西中医,2010,31(10):1342-1345.

R749.3

B

1004-2814(2017)04-0374-02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