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头设计制作标准化探索
2017-05-25冒程伟
冒程伟
[摘 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是长期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的可靠技术总结。标准化通过制定、发布和设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大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管理效率。疏浚设备如耙头制作贯彻实施相关国家、行业、企业、产品标准等为主要思路,统一结构设计、参数设计、规范材料选型、零件通用型,重要意义是提高产品、过程和服务,推动技术改革、促进技术发展。
[关键词]标准化;耙头;结构设计;材料;通用型
中图分类号:R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53-01
耙吸挖泥船实现了水深疏浚—自航—自运卸泥—吹泥的功能,耙吸挖泥船在世界各地倍受青睐。然而深水采矿、航道疏浚等新难度的增加,疏浚土质类别的提高,为了适应工程施工的需要,对于耙吸挖泥船的疏浚能力,特别是对疏浚耙头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耙头结构、性能、机理、零件全面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对耙头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一、结构设计的标准化
耙头安全地自动跟随泥面起伏,较好的贴合河床,重力方向,垂直方向,而横向受力相对较少。耙头的结构必须考虑耙头的受力情况,结构强度足以抵抗外力作用,保存正常形状不变形或者破坏。耙头活动罩主要由筋板、侧板、扇形板、面板等纵向框架结构。
耙头外形尺寸取决于固定体、活动罩。假设本体通径D,泥泵排量Q,耙吸管流速V,活动罩有效截面积S,耙头吸口流速V1 :
D=√4000*Q/π*V; S>=Q/3600*V1
二、材料选择的标准化
合理的质量是耙头的主要要求,应结合三个方面问题: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要求。而使用要求选择材料一般原则是强度、接触强度、耐腐蚀性等。假设材料许用应力为[δ],材料所需横截面积为A=F/[δ],去相同安全系数S,材料拉压强度愈大,材料尺寸愈小,比如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如表1。
根据耙头结构的设计来看,结构是强度控制,考虑用Q345。类似,耙头的其他部件如:水箱底板HADOXS450,高径法兰用16MN锻件,轴套用ZG- MN13,销轴用40Cr,紧固件用304不锈钢等。
三、工艺制作的标准化
生产过程的控制、焊接过程的控制、涂装过程的控制应符合《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 6414-199 9)》、《铸件重量公差(GB/T 11351-1989)》、《形状和位置公差(GB/T 1184-1996)》、《焊接基础通用标准(GB/T3375- 94)》等国家及行业标准.耙头制作按加工图纸、工艺要求检测各装配尺寸,测量各主要部位的配合尺寸、检查焊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四、零件通用标准化
耙头零部件的设计经历多次革新导致各零件的尺寸、形式、材料多种多样,比如图中列举某疏浚公司各船舶耙齒形式汇总表2:
对这些零件或部件的种类、规格,按照一定的标准加以精简统一,使之能在类似产品中通用互换的工作刻不容缓。通用化就是尽量使同类产品不同规格,或者不同类产品的部分零部件的尺寸、功能相同,可以互换代替,使通用零部件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与制造的工作量都得到节约,还能简化管理、缩短设计试制周期。比如:耙齿组件、耐磨块、油缸、高分子喷嘴、高压软管,甚至销轴、钢套等。
五、产品系列标准化
耙头产品系列将互相关联或相似的产品,是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全部产品进行划分的结果。一个产品系列内往往包括多个产品项目。耙头产品系列的划分标准有耙头重量、尺寸、接口尺寸、功能差异。某疏浚公司5**2、***6、***7/8/9配备的耙头重量一样,结构尺寸、接口尺寸、配备零件都存在差异性,产品不通用,除增加备用备件还增加管理难度。(图1)
展望,从耙头的结构、原理出发,结合施工等的实际情况,做针对的分析,制定并推动耙头设计制作的标准化,进一步理顺与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明确标准化是使设备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使设备产能和效益得到提高,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徐镇宇主编.机械零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2] (美)希格利,米切尔著.机械工程设计.全永晞,余长庚,汝元功等译.第4版.1988.
[3] 吴仁元,谢柞水,李治彬.船体结构.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
[4] 李润培,李志农.海洋平台强度分析.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