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25孙琳
孙琳
四川省成都市彩虹小学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知识的提炼和升华。小学生是6~13岁的儿童,其抽象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自主创新精神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过犹不及,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取舍得当,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目标 方法 取舍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
数学使人严谨,但是,数学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往往需要小学生付出很多的精力,保持高度专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值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不易集中的时期,表现在日常学习中,就是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但是毅力不强,想学好但是信心不足。这一现象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随处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开始,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从根本上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真正的科学是要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的,这是数学产生的根源。真正有效果的学习是要为实际应用服务的,没有实践应用价值的知识是枯燥的。我国学生在课堂知识的应用方面还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以国际数学比赛为例,我国高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比赛成绩突出,远远好于美国、英国、日本等教育事业发达的国家,但是在应用能力上,我国学生却表现出与比赛成绩截然相反的差距,那就是我国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远落后于美国等国家的同阶段学生。理性地说,这一问题的根源应该在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因此,将生活化教学植入小学数学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事关学生发展、民族未来,势在必行。
(三)弥补教材教法对学生培养的不足之处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应用不足等问题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教育专家在编写新教材时开始注重与实际结合。但是,教材改革是一套配套性很强的工作,涉及诸多方面,因此很容易出现小学数学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题目不新颖的情况。而教师课堂教学也以灌输式为主,重抽象思维,轻感性认知。显然,这种教材教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弊大于利。生活化教学正是对传统数学教材教法的有益补充。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兴趣引导法
顾名思义,兴趣引导法就是运用生活中的现实情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活化的场景,进行感性的解释和对比,既能让小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又能培养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起到一举两得甚至多得的效果。比如:“某工程队伍施工,整个工程需要16天工期,已经干了11天,还有几天能完工?”这类问题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对于教师和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着实需要费一番心思。遇到这类问题,我常常将其生活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植树节小明所在的小组要植16棵树,已经植了11棵,还要植多少棵”;“妈妈给了小红16元钱,她买文具和零食花了11元,还剩多少元”等。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这对于数学解题是相当重要的。
(二)实物举例法
小学生对于实物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感性认识,但是还没有完全上升到抽象思维的高度。这时候,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一些实物辅助教学更能让小学生理解题义。例如,小学五年级上册上有这样一道题:“将图形在网格中左移3个格,旋转90度,再下移6个格,最后画出移动的图形。”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远达不到教法上的要求。对此,我采取三角板作参照的方式,将三角板的直角点与图形的一个原点相重叠,先以直角为标准,移动一条边,再移动其他几条边。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实物图示法更易理解,减轻了他们的解题压力,更有利于他们将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提炼升华法
学好数学必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实现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升华。因此,生活化教学又不能以单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终点,要以培养兴趣为始点,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其值得广大数学教师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对易于理解的生活化教学题例进行总结,要做到分好类,明重点,不断地增强小学生对同类题型的认知积累。做到了这点,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数学题,学生就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取舍
生活化教学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完全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会造成小学生数学知识不系统,思维不严谨等弊端。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将传统数学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以本质定取舍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小学阶段学习的假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多见。如果在讲解这部分数学知识时,硬性赋予生活化,则会显得画蛇添足,比如有的教师将90分钟说成小时,将1800米写成千米。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样将生活化方式引入小學数学教学中,更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所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本质应该是删繁就简,舍远求近,不是纯粹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切不能因为生硬套用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以效果定取舍
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实现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必须要服务于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如在教学《一定能摸到红球吗》时,很多教师让学生摸球后,只是简单地讲解了不同的球摸到的可能性也不同,而没有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这就违背了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初衷。基于这种现状,教师在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时,应严谨对待教学结果,多想,多看,多谋划,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否则就应当放弃生活化教学方式。
(三)以氛围定取舍
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评判标准在于课堂氛围的活跃、有序,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课堂氛围,少用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对于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的生活化教学要加以有效运用,使生活化教学达到有效结果。
四、结语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学生的解题压力和难度,帮助学生实现感性思维量的积累到抽象思维质的变化。但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也应有取有舍,不能滥用无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晓辉.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6(14):138-139.
[2]汤小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微[J].中华少年,2015(15):89.
[3]顾建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