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何处?苏家乡伴
2017-05-25胡璐娃
胡璐娃
说起自己与苏家的缘分,董天姝脸上露出幸福笑容。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董天姝来到苏家进行新项目的考察,没想到苏家村的田园被保存得如此完整。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空心化村子,董天姝想用自己设计方面的才能,尽力改建村子房屋,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引领更多的青年人返乡创业,重拾自己内心向往的田园梦想。她相信,苏家会成为这样一个有温度的小镇。
一花一木一世界
董天姝亲自见证了乡伴·苏家的每一次施工改建。
最让董天姝为之自豪的村屋改建,当属村子入口的文创产品店和甜品店。屋外干净的白色墙体,屋内鹅黄色的灯光装饰,简洁时尚的文创产品,屋顶、后窗以及前后门都采用透明玻璃,给人一种清新、典雅的感觉。面对这样具有时尚设计元素的房屋,让人很难想象出它改造之前的样子,竟然是农村的猪圈。而这栋房屋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妻,在村里居住了大半辈子。在房屋改造前,董天姝问钱大爷的老伴:“阿姨,您家的房子和猪圈拆了,您难不难过?”钱大爷的老伴有些哽咽地说:“难过!毕竟住这么多年了,还是有感情的……”董天姝安慰她:“阿姨,您别着急,过几天它又造起来了,比原来更漂亮。”
果然,董天姝他们没有食言。在房屋改造完成后,还特意把老两口请过来,让他们看看房屋改建后的变化。钱大爷的老伴很是欣慰地说:“嗯,漂亮了,漂亮了……”现在的钱大爷和老伴,變得很是自豪,更愿意跟别人提起他们改建后的房子。“这是我家磨稻米的地方,这是我家猪圈!以前没有钱,房子造得也不结实,现在房子结实了,也变漂亮了。”
董天姝为了保留苏家原有的温度,动员之前拆迁走的村民,有愿意回来的,可以返聘到苏家的各个工作岗位上,钱大爷就是其中的一位幸福村民。
乡食有机菜蔬餐厅由村民后院粮食仓库改建而成。在仓库最不起眼杂草丛生的地方,有一棵桂花树,枝繁叶茂。当时,董天姝发现这棵桂花树很有眼缘,想要留下它,但设计团队的队友反对。队友认为,砍掉桂花树,整个乡食餐厅的实用建筑面积就会加大,有利于容纳就餐客人的更多需求。
董天姝为了保住这棵桂花树,可谓煞费苦心。她用心说服设计团队的小伙伴们,最终决定用超大的长方形落地窗,把这棵桂花树给围住,同时在旁边建造一个人工小池塘,里面放养些小金鱼,还有种满铜钱草的大水缸散落旁边。这样的工程,很耗费时间和成本,但是董天姝只要想到这棵桂花树,一年四季都会陪伴着乡食餐厅就餐的客人,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还有什么比吃着饭、嗅着桂花香更令人幸福的事情吗?
如今,这棵桂花树在深冬季节仍然可以嗅到花香,似乎在用它自己的方式报答董天姝的守护恩情。这件事也提醒着董天姝,在改建过程中,不能动村里原本的东西,哪怕是一草一木,它们都是村民记忆的载体,同时也是留住乡村温度的关键。
乡食餐厅会在菜单中陆续推出一系列以桂花为主题的美食菜肴,供每一位来到苏家的客人品尝,同时聆听这棵桂花树的秘密花语和心情。
把生活榨出原汁原味
在苏家最具特色的民宿——圃舍门前有一颗高大茂盛的香樟树,这棵香樟树背后也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相信不少人,都会记得歌手王铮亮演唱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董天姝也是最近才知道这棵香樟树的故事。前些日子,圃舍原先的主人回来时,向董天姝说明了这棵香樟树的来由:原来是这家主人,为了庆祝当年女儿出生特意种的。随着时间流逝、香樟树的成长,他的女儿也长大上学了,这棵树见证了他和女儿的点点滴滴亲情。同样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的董天姝也似乎明白了,这棵香樟树为什么长得比村里其他树木要强壮茂盛,原来是这位父亲对女儿的爱,滋养着这棵香樟树。
这也是董天姝在房屋改建设计过程中救下的第二棵树。
在苏家圃舍的后院里,有一口老式的古井,左半边是一片小菜地,这是董天姝带着小伙伴们种下的有机蔬菜。如果你细心观察,很快就会发现,由蔬菜拼合而成的苏家两个字,很有意思。
采访当天,正好遇见十几个东南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他们冒着小雨,前来参观苏家的圃舍。他们楼上楼下、屋内屋外地拍照,说着村屋的建筑风格、室内布局等设计专业术语。最后,这行人到苏家的有光咖啡与董天姝汇合,坐在一起,算是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设计话题的沙龙。有个同学问董天姝:“怎么才能让设计变得有温度?”董天姝笑笑说:“其实很简单,首先设计师要变得有温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董天姝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乡建者,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改造一栋房子,让其看起来美好,而是从任何一个可见的面,打破新与旧的界限,努力追求蕴含在人们骨子里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