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阅读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2017-05-24李淑英
李淑英
【摘 要】语文课程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阅读教学为例,一篇篇课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载体。需要教师在把握编者意图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语言表达,从而学习他人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的方法、经验,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收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上好一节课,要先解读好文本,然后规划课堂,最后落实教学。而落实教学,则要抓住学段特点,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读好;规划;落实
大家都知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语文课程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阅读教学为例,一篇篇课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载体。需要教师在把握编者意图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语言表达,从而学习他人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的方法、经验,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收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如何在阅读中抓住学段特点,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中,我深有体会。
笔者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展示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仅是为了引学生入情入境,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随着展示一幅幅小狮子滚 、扑、撕、咬的画面及懒狮子晒太阳的画面后,同学们了解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喜欢哪 只小狮子?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像哪只小狮子?同学们想了一会后,有的同学举手回答,回答得不错。这是让学生通过观 察 、朗读 、想象、 说话等语言文字学习活动,学得有效,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的教学任务还有就是让学生朗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课文的疑问句和感叹句各有三句,分别反映了蓝狮子的懒惰、依赖思想及狮子妈妈的教育。我让孩子们熟读好后,选几名准备较充分的学生上台戴上头饰表演。师读旁白。以下是这个活动经过。
总结拓展片段:
师:接下来我们要演这个故事了,但是有个要求,你演谁就要把谁的话记住,想想怎样把它演得更像。
师:现在你就是勤劳的狮子、懒狮子、小树和狮子妈妈了。跟大家打声招呼吧!
生:你们好,我是勤劳的狮子。
生:我是那只骄傲的懒狮子。
生:大家好,我是小树。
生:你们好,我是狮子妈妈。
在演完课文内容时,师问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懒狮子):妈妈,我以后一定会好好练本领的。
师:真是只知错就改的狮子,妈妈你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生(狮妈妈):那才是我的好孩子!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勤劳的狮子,你不停地练本领,都不休息,不累吗?
生:我累呀,可是我想成为林中的大王,所以我不怕累。
生:我问懒狮子,你说你会好好练本领,你能做到吗?
生:我能做到。
生:可你以前那么懒,会不会练了幾天又想休息了?
生:我可以叫狮子妈妈管我呀。
师:看来很有改的决心。
生:老师,这里怎么没有狮子爸爸呀?
师:对呀,狮子爸爸去哪儿了?谁知道?
生:他肯定去捕猎了。
这是在分角色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把文字故事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笔者还抓住这表演的契机,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让孩子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了语言表达方面的锻炼,而且又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真可谓“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 :要上好一节课,要先解读好文本,然后规划课堂,最后落实教学。而落实教学,则要抓住学段特点,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