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2017-05-24柳小平
柳小平
摘 要:语文学科是最基础的学科,小学阶段中的语文教育,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语文的印象感官。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自主、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小学生随时随地根据实际需要学语文,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让学生实现轻松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教”,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树立主人翁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趣教学;思考自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灌输—接受”式的语文教育模式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思维惰性,导致他们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无法自主展开语文学习,逐步丧失学习能力。这就使得小学生只能在老师的鞭策、监督、催促下展开语文学习。显而易见,在被动、消极的状态下展开的语文课堂是无法实现高效教学的。而21世纪是一个知识型社会,对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很高。因此,教师必须要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当作是课堂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下面,笔者从设计激趣型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将自学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三个方面,讨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設计激趣性的教学活动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小学生单纯,虽然他们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浅,但是他们对很多事物已经有了独到的看法,情感取向也十分明确。因此,教师应该要设计出激趣性的教学活动,加强语文教学活动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使他们能够自愿将时间、精力花费在语文课堂上,也只有在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课堂上,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也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在《顶碗少年》一课开始之前,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杂技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都被这些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所折服,看得津津有味。在视频观看结束后,我对学生说:“你们喜欢杂技吗?”学生回答:“喜欢。”我接着说:“那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些人是如何练就如此高超的杂技技能呢?”学生的兴趣都充分地被视频激发出来,他们在学习时都十分积极。再如,在《灯光》一课中,我让学生聆听《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先使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再导入新课,便可以使学生带着感情学习课文。又或者,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及其含义时,我会设计“猜词游戏”,即一位学生比划或者使用其他词汇进行描述,另外一位同学要根据这些提示猜测具体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
二、为小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
实际上,现在很多教师在意识到激趣性教学的重要性之后,总会在一堂语文课中设计出大量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小学生应接不暇,这就压缩了小学生的思考时间。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看到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便会设计教学课件,让学生不间断地观看幻灯片、视频、图画等,使学生感到眼花缭乱,被这些颜色过于鲜艳、活泼的课件背景分散精力,无法使学生深入思考。很多人都说兴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那么,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使他们主动学习便是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不仅是指教师要设计出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还包括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使他们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自主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并且在文章中找出小女孩在点燃火柴的时候,都看到了哪些景象。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目光追随学生,观察学生是否都在认真阅读与思考。在看到大部分的学生都结束阅读之后,我再出声,让学生概括小女孩在点燃火柴时所看到的事物。在学生依次说出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之后,我再让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个小女孩幸福吗?她是快乐的吗?”学生对此分成两派,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小女孩是幸福的,因为文章中明确写出“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如果她死前不幸福,那么她是不会微笑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小女孩很可怜,因为她死前所看到的美丽景象都是她的幻想,实际上她又冷又饿,唯一疼爱的奶奶也去世了等等。在学生争辩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打断他们,因为“理越辩越明”。最终学生在不断的反驳与被反驳的过程中,最终总结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既悲惨又可怜,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的结论。
三、将自主与合作结合起来
自主、探究、合作这种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在保证学生有着充足的思考空间的前提下,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不断促使小学生自主摸索出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将自主与合作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都是不同的,只有将自主与合作结合起来,才能够使他们在交流中纠正自己的探究思路,拓宽自己的视野,也才能保证他们所获取的语文知识更加全面。
在《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中,我让学生提前收集我国航天技术的相关资料,并且在课前根据字典等工具书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在语文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交换彼此的调查信息,实现信息的互通。然后,我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课文。同时,我还让学生在朗读时思考一个问题:“千年梦指的是什么?圆在今朝又是代表什么呢?”其余小组成员在一个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这位学生的发音问题,并提出纠正意见。在学生朗读结束后,他们需要根据本组的阅读结果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指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发言时,教师要尽量先让小组内的后进生发言,中等生与优等生随时准备补充,这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发表见解,兼顾所有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中不断加深自己的认知。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相较于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上日程,“授之以渔”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教师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直保持新鲜感,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好准备;教师要为小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保证小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避免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教师要将自主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在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进行了充足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查漏补缺,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周燕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