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之我见
2017-05-24郝勇
郝勇
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在全国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与我们的中小学学校教育已密不可分,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辅助教育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县2009年开始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2012年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成为当时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领先县区。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具有直观性特点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教学设备能使教学内容直接以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多媒体来开展,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活跃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易于为学生接受,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育信息化教学具有教学资源集约性特点
教育信息化教学能使所有的资源通过现代高速的网络传输多方实现资源共享,还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永久保存,这样就很好地节约了教学资源和教师的时间,使教师从大量的文字书写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实现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快速转变和进步,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有效实现教学资源整合。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伴随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教育信息化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既有现实性,又有紧迫性。
三、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现实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全国上下教育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潮为教育的迅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可喜的是,从国家到个人,尤其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大都具有教育信息化教学观念和知识。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他们思想开放,学习和领悟能力强,又接受过专业教育,能够较快较好地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有些老师通过QQ、微信等手段开展家校联系。这就为开展现代信息化教育准备了很好的人才条件。可以说现代教育信息化在全国的普及时机已经成熟。
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紧迫性
传统教育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而且广大学生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许多学生的知识容量已超过我们的教师,如果我们依然用过时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那么会有多少学生牺牲在旧体制的牢笼中!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信息化已成当务之急。
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農村实现现代教育信息化的现实困难。
1.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现代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到多数,虽有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但国民教育的重点依然在农村。可我们往往看到的依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镇集中,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虽有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施,但因没有能掌握具体操作方法的教师,致使农村学校教学手段依然滞后。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力不从心,学生无法感受到现代教育氛围,这种情况在广大西部地区更为严重。
2.农村教育观念滞后,教师缺乏创新精神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虽用现代教育手段,但教育教学模式一直沿用传统模式。一些老教师思想观念保守、滞后,对于教育信息化“谈电变色”,因而,许多学校新配备的教育信息化设备闲置不用,或是当普通大屏幕PPT使用,电子白板的网络交互功能没有一点体现。
3.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设备管理混乱,各类设备损坏严重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大多是由非专业教师兼职,教育信息化知识掌握不足,而普通教师根本不知道电子白板有“交互”功能一说,致使教育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不高。同时,各中小学专业管理人才缺乏,导致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混乱无序,教育信息化设备保养维护不足,教育信息化设备未经充分使用但出现老化、丢失等现象。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逐步淘汰落后设备,不断强化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现有设施设备的维护,使物尽其用。
其次,继续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活动,如“国培计划”——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培训活动,转变教师观念,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意识,普及现代教育信息化知识。
最后,在职称晋升、评优、树模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好的本土教育信息化管理教师团队。
总之,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乘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春风,我们相信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春天已到来。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