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感悟
2017-05-24赖仕芸
赖仕芸
摘 要: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尤其是在品读、感悟方面有些体会。
关键词:阅读;朗读;感悟
《校园交响诗》是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校园畅想曲,本文以“校园交响诗”为题,描绘了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学生对培养哺育自己的学校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校园生活、对教职员工的热爱、感激之情。课题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点出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富有诗意的、令人回味的。全文选取了校园生活的五个场景,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别把教室比喻成“蜂巢”,把下课的校园比喻成“鸟岛”,把学生的贺信比喻成“花瓣”,把老爷爷的汗水比喻成“喷泉”,把老师比喻成“树根”,从不同角度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课文从课题到小标题到文章中的许多语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但是,由于课文内容所描写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因此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进入角色,和文章的作者、文中的“我们”一起融入美好的校园生活,回顾、享受在校园生活中的快乐、甜蜜,领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的关爱、汲取的营养;懂得学校、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和无限希望。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以读代讲
语文教学,贵在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前,我先布置学生熟读、背诵“树根”部分,其他部分任选一段熟读。在课堂上,我着重教学“树根”部分,通过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在教学此段时,我抓住“啊!老师,您多么像树根”这一重点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把老师比喻成树根,老师和树根两者相似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回答:两者都具有默默奉献的精神。我抓住“啊”“!”这两处反复指导朗读此句,学生一次读得比一次好!接着又引导学生说出有关赞美老师的名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这样就自然地做到了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延伸,并且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赞美、感激和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和文中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最后齐读此段时,学生对老师的赞美、感激和热爱之情就更深了。由于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去背诵这一部分,因此,在学完这一小节后,我当堂指名两位学生背诵,他们都能有感情地背出来,在学生背诵完后,我都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融入角色,和作者一起去体悟美好的校园生活,一起去赞美,一起去感激和热爱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老师。在学习完每一小节后,我都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很好地体味并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希望他们能够在以后自己的写作中适当地运用,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二、自主学习
教学中,我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受,努力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交流的平台,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大膽自主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大胆表达的能力。在教学其他部分时,我先总结“树根”部分的学法,然后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文,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汇报交流。而此时的我,只是个采访者的角色,用“你最喜欢哪个场景”“你能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吗”“还有谁喜欢这一小节的,请站起来跟他一起读”等课堂语言,引领学生畅读课文,品味语言的美。值得一说的是,在学习“花瓣”部分时,我问还有谁喜欢这一小节,请站起来跟他一起读。刚开始学生面面相觑,还不太敢站起来,后来在我的鼓励、引导下,有七八个学生站起来,我适时表扬他们的勇敢、自信,鼓励他们大胆朗读,结果就这七八个同学的声音也响彻了教室!
三、拓展延伸
最后在总结全文时,在一首《校园的早晨》歌声中,我让学生说说学完本课的感受。还有,即将毕业了,最想对学校、老师、同学说的话等,学生都畅所欲言。同时,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阅读了一篇课外的散文诗《谢谢您,老师》。晚上我还布置了一篇小练笔:以“ 老师,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让我有了意外的惊喜!在周末,我还将本单元习作与课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课文表达方法,选取母校生活的几个片断,写一篇感谢母校的文章。我指导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尝试仿写,这样层层推进,螺旋上升,达到听、说、读、写的训练,使阅读教学与运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纵观整节课,我较好地运用了阅读与运用的理念,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尝试在口语表达、模仿性写作及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突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的高效性。当然,我觉得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制作课件时,如果能加入本校的一些图片和同学们活动的剪影,相信同学们会更能体会到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和同学情的留恋。还有老师如何在课堂上更高效地体现阅读与运用的理念等等,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