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2017-05-24高俊霞
高俊霞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最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不仅能够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也能让学生在作业中认识自己的不足。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有效探究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设计好的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也是非常关键的。设计好的小学数学作业,不仅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也反映了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效果;而作业的批改是对课堂知识的监督、评价和反思,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是老师监控学生的学习成果,督促学生消化知识的关键环节。作业的批改不仅影响着学生数学知识的强化,也可以从作业中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现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本文就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自己对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看法,希望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以帮助。
1 细心改,让细节决定学生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的论断早已形成共识。数学作为科学严谨的课程,作业的批改只有仔细关注每一个细节,以帮助学生排除每一块绊脚石,以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研究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设计特点和价值。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一课,在批改作业“解方程x+15=75”时,教师往往会将眼光放在答案是否是“60”上,对其他细节则采取“无限信任学生”的批改思想,这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了祸根。因此,我们在批改此道作业时,至少应当关注以下几个细节:等号是否对齐、“解”字是否遗落、解题过程是否正确、是否懂得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依然相等)、未知数“x”是否书写无误等。笔者把批改作业的符号多样化。比如:用“☆”来肯定学生在某一道题的解法上的新颖独到,并做得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用“△”来表示学生在解题思路上的正确,但是在书面表达或者计算上还存在一点小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指出学生在读题上没有读懂的地方;用“?”来表示学生在计算中的失误,而不用“×”全盘否定。这样做有助于鼓励学生勇于解答难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批改的指示性。
2 相互批,共促进
教师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围绕着成一个组,每个组由四人组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负责人为轮换中的学生或成员。组内相互批处理作业,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在第一时间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只有教师信任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工作和作业批改的目的。例如,单元测试后,学生的错题,不一样的问题,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对学生进行分析,喜欢听非听,问这问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一组与另一组互相交换试卷,并给出两名学生阅读问题的答案,更困难或容易出错的问题,让学生讲解分析,不知道的及时向老师咨询。学生不仅当批改试卷的老师,又当学生听课,这种双重身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责任感。教师也可以针对之前错误的问题,以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与总结。但教师必须对小组长时间进行抽查,要注意重复批次。在标记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提高,使他们能够保留。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让老师可以花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3 集错题,保提高
人类的大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功能。如果大脑中“错误的”是“正确的”,就会将最终的“错误”而固化成“正确的”。设置错误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设置了错误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习的态度,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心理学表明:当学生不介意,也没有考好,学生就会感到内疚不安,长期如此,会产生学习的厌恶情绪。因为学生一旦受到挫折,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挫折时,他心里会嘀咕:“我怎么老是这样?”“集错题” 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订正作业的重要性,更让他们形成有错必改的习惯。
例如,在平时作业时,笔者叫学生准备两个本子,一本是作业本,另一本是订错本。订错本起到集错题的作用,改错时想想错误的原因,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在一个单元结束时,学生在这出错误,你知道他们的知识是缺乏的。当学期结束时,以不断完善和系统化的知识,笔者会给学生“设置错误的问题”,把易错题进行归纳,总结,印发给学生。这不仅是一个公众作业批改的過程,也指导学生如何摆脱困境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由教师和学生使用“设置错误的问题”,有效地帮助了笔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它的作用是错必改,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提高学习。
总之,数学作业的批改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一种交流,是老师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一定要找对方法,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反馈学生的细小错误,避免出现二次批改,并且让自己的批语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