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
2017-05-24陈迪炎
陈迪炎
(通山县大畈中学 湖北 通山 437600)
摘要: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其文化底蕴浑厚而丰富。本文就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以供参考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22-02
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如果不继承这份遗产,就会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就会犯虚无主义的错误。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古诗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古诗文学习去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但是现在初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中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古诗文教学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对古诗文尤其是文言文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为令人头疼的紧箍咒,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这种古诗文教学模式,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的“乏味食品”。
一、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之我见
从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既能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实践意义,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我在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认为文言文应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古诗文教学应重视诵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绝大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多读、熟读,在读中反复体味,才能增强语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去重视诵读。
我的做法是:初一第一学期,对每篇古诗文的教学都坚持利用录音带或教师范读,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读课文,利用录像、磁带或自己和学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准、看准,读得准确无误,有感情。初二开始,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朗读后将自己的诵读录制成磁带,上课时,适时播放同学们自己录制的课文朗读录音。读得好的,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并通过量化考核适当加分。长期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预习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有许多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并将想像的景物用彩笔描绘成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画面。在我的办公桌里,至今还保存着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所作的图画,如:读过《桃花源记》,学生可根据武陵渔人的行踪绘制出连续的画面:渔人发现桃花林——寻找桃源(连洞口都画得惟妙惟肖)——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派安居乐业、平静祥和的风貌——离开桃源;学习《望天门山》,擅长画画的学生利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现场作画,描绘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磅礴气势......,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语文老师如能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画面,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三)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根据当代中学生表现欲较强的心理,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课堂作为场景,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课文故事情节,这样,既能使学生准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深入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教益。如學生们可根据《扁鹊见蔡桓公》、《<世说新语>三则》等多篇文言文,排练出精彩的课本剧,在课代表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自己准备服装、道具,课前认真排练,课堂上精彩的表演让大家认识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劝告的后果,从而教育学生要防微杜渐,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从《魏武将见匈奴使》情节中了解了曹操奸诈、多疑的性格特点。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已走进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将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三峡》多媒体课件能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三峡风光的秀丽与壮美,使同学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爱莲说》课件可让同学们通过“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外在形象,感受作者高洁傲岸、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品质;《荔枝图序》课件可让同学们直观了解“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瓤肉莹白如冰雪”等具体形象。
(五)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近200篇文章,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其中以古诗文体现最为明显。如《愚公移山》一文,同学们可通过热烈的讨论,认识到愚公那种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令人无比敬佩,从而激发自己在学习上不畏艰难,求索攻坚;《伤仲永》可让同学们认识到天资再好,如果后天不肯努力用功、刻苦学习,最终将会“泯然众人”;《论语》中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勤学的态度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远大抱负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这些名篇佳作脍炙人口,对人起着劝诫、警示或激励的作用,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感悟生活的哲理,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
二、小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语文老师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想象,并进行课本剧表演,还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我们的古诗文教学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参考文献:
[1]肖峰.中学古文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109-110+112. [2]王锡三.对外古文教学初探[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4):7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