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北三区PI油组小层沉积相研究
2017-05-24陈柳
摘 要:本次研究按照单井相分析,剖面相分析,平面相分析的程序进行,确定了该区沉积微相类型,建立岩电关系模型进行地层对比,建立了各邻井之间的相序关系,编制了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讨论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及其演化特征,对有利的储集砂体进行预测。
关键词:沉积相;岩心相;测井相;葡一组
1 区域地质背景
萨尔图构造是送松辽盆地长垣北部的一个短轴背斜。北三西区位于萨尔图油田北部背斜构造的西端,构造较为平缓,发育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三套油层。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沉积了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地层。整套萨葡高地层形成于松辽盆地整体坳陷过程中的一个显著回返和充填时期,整体上经历了一个水体由深变浅再变深的过程,目的层段PI油组位于青三段与姚一段之间,处于整体旋回的转折点。
2 研究方法与技术思路
本次研究主要为测井相分析和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沉积相研究流程如下:首先根据岩性、古生物等相标志,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进行单井划相,建立标准井,再根据岩相分析、垂向层序和沉积旋回分析确定沉积相模式,根据测井曲线,结合标准井的岩性划相建立岩电关系模型,使测井相与沉积相一一对应。建立邻井剖面对比相,绘出纵横方向上的连井剖面图,再进行平面相分析,绘出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和砂体厚度分布图,进而了解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并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
3 沉积相研究内容
3.1 相标志
PI油组储集砂体发育平行层理、小型至大型斜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等多种沉积构造,但以平行层理和各类交错层理为主,反应了P1沉积时较强的水动力条件。
本区沉积微相类型包括分流河道、河间砂、主体席状砂、非主体席状砂等,分流河道中块状、平行、交错层理极为发育,分选好,反映较强水动力条件,小规模河道砂体分选较差,夹于泥质粉砂中,水平层理和波狀层理较为发育。
3.2 沉积相单元划分及特征
萨、葡、高油层沉积时期,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葡一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及三角内前缘沉积。
PI3组与PI4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将该地层分为两部分,PI地层上部 PI1、PI2、PI3发育三角洲平原的大型分流河道沉积,显示出典型的正韵律,下部PI4-PI7以三角洲内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及席状砂沉积为主,纵向上为复合韵律。
3.3 单井相分析
根据取芯资料,加上SP、GR、CAL、LLD、LLS曲线绘制单井地层综合柱状图,根据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
3.4 测井相类型及特点
在连井相研究中选取了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曲线来进行标定。
分流河道曲线形态以光滑型的大的块状箱形、中幅度的钟形为主,有少量的箱形夹锯齿状。河间砂曲线形态为尖峰-锯齿状(见图1)。
两种席状砂的曲线形态大体相似,都具有反渐变的形态。主体席状砂厚度较大,而非主体席状砂曲线锯齿化程度较高。
3.5 连井相分析
黄色为河道砂,墨绿色为非主体席状砂,以连井纵剖面中的砂体分布进行分析,目的层主要发育两套沉积:三角洲平原亚相与三角洲前缘亚相,在旋回转折点的PI3附近,分流河道砂体最为发育,且在横向上具有很好的连片性,在水体下降早期和上升晚期,沉积物供给相对不充足,河道砂体发育较少,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薄层席状砂体(见图2)。
3.6 平面相分析
在砂体厚度平面分布图上,颜色越深代表砂体越厚,以PI1为例分析:PI1为三角洲平原,物源方向为西北-东南展布,主要发育岸后沼泽,砂体成因类型以分流河道为主,规模大,砂体厚,平面为指状,连续性好,方向性强烈。河间砂和废弃河道薄层砂体同时少量发育。
将PI1-PI7各小层的砂体平面厚度图进行统一分析,主体砂体厚度从转折点PI3组为最厚,可达5m以上,向上向下逐渐变薄。砂体的形态也从大面积片状分布演化为枝状、土豆状。由下至上砂体由细变粗再变细,连续性由差变好再变差。
将各小层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行统一分析,通过沉积微相分布的面积所占比例可以得出,随着水体下降,河道砂体发育增加,河间砂体发育减少,在PI3小层处河道砂体最为发育,达98.48%,岸后沼泽不发育,紧接着随着水体的上升,河道砂体逐渐减少,岸后沼泽也变的更为发育。从下至上表现出先进积后退积的序列,即代表一个水退水进旋回。
4 结束语
(1)研究区为河流-三角洲体系。其中PI主要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细分为分流河道、河间砂、主体席状砂和非主体席状砂等微相。
(2)PI油组在纵向上划分为两个砂岩组、7个沉积单元,即PI1-PI7沉积单元,其中PI1-PI3为一个砂岩组,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PI4-PI7为一个砂岩组,发育三角洲内前缘亚相。
(3)本区物源来自岸后沼泽,由西北向东南展布。分流河道砂体规模大,厚度大,呈条带状分布,侧向延伸广,连通性好,为最主要的储集砂体类型,以发育大型河道沉积的PI3为典型。位于旋回转折点的PI3为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中国沉积学[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陈柳(1989,05-),女,籍贯:四川武胜,2011年本科毕业,助理工程师,单位: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录井公司,研究方向:测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