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学案导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高效作用
2017-05-24杨玉宝
杨玉宝
【摘 要】《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认为:“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深入开展“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育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师生互相活动为载体、一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有效的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合理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高效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性、前瞻性与预见性。
【关键词】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高效作用
1.《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什么是“学案导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什么是“学案导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所谓“学案导学”就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生生、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打破过去只以教案教学的常规,通过“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创新知识程序和方式方法;
学案导学与学习过程、探究创新和高效课堂密切相关、互相促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育学生发现真理,不是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而是培养创新能力。
2.《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说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何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奠定“学案导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前的高效基础?
2.1目标:通过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操作和主动探索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教育学生养成爱惜时间、热爱数学。
2.2掌握:
2.2.1掌握自己的学生学情,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备课、讲课和进行课后总结;
2.2.2掌握好教材的内容,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更大程度的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2.3层次:根据学生区别不同的教学层次,即:学生层次、施教层次和评价层次。
综合学生的智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等因素,把特点相近的学生归纳为一个层次;在层次教学中,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条件与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教学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2.4性质:
2.4.1趣味性:学习数学,特别是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就要注重趣味性,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热爱数学;
2.4.2自主性:根据新课改理论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趣;
2.4.3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能够促进小学学生动脑、动手、动心的系列化学习过程,对于小学学生显得十分重要;
2.4.4创造性:新课改理论提出了学生互相合作、讨论、探究的科学性,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什么要注重创新性呢?我认为:创新思维是对各种文化知识的综合利用,同时能够找到个人知识的不足之处。
3.《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如何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实施“学案导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高效作用?
3.1真实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新課标颁布以来,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教师们对一节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引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形式,只要有问题,不论难易,有否价值,都在小组内讨论一番;讨论的时间无保证,往往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热闹的讨论后,学生不能理解明白,清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种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效果。
3.2和谐平等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课堂教学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而如何建构师生之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育人环境,营造师生教学“温馨共同体”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建构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课堂情景,就会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果教师能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那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构想就会初见成效。
3.3积极主动的“自我参与”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途径。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探究中学”的环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运用各种激励措施,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以情动人,全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了以学生思维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教书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理念。
3.4恰当合理的“结果评价”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成果。
新课标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具有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
4.《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实施“学案导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后的高效价值?
精心编制学案、提高课堂效率,要针对课本、针对学情、针对效果,灵活多样、不墨守成规,所以除了上述大的框套以外,我还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总结教学经验,任何事情不能不错,不能只错;任何事情不能十全十美、尽善尽美;任何事情不能天衣无缝、万无一失……就是要把优点找出来、把缺点找出来,去伪存真、取粗猎精,这就是总结、这就是经验、这就是成果;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们教师一定要做到总结教学经验,实现教学全面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