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5-24刘洪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思考小学数学

刘洪

【摘 要】实践证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如何进行创新教学是摆在教学面前的头等大事。在当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诱发创新灵感;改革教学模式,启迪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关注小学生的发展,激发创新情感,关注学情,激发创新情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创新教学;小学数学;创新情感;思考

前言

习近平曾说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大纲》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贯彻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纵深推进多年,其中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在今春两会精神的指引下,继续贯彻和实施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呢?为此,笔者探讨如下。

1.创新教学观念,诱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实践中,要启发小学生独立思考,放手让小学生大胆地提出新问题。小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小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小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笔者启发问小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小朋友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各用各的方法,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随后,小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称们看到的圆的周长长短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请大家再思考与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儿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与思考。诱发了创新灵感,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启迪了思维。

2.启迪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做到因势利导,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能把抽象的东西讲得具体、生动,让思维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学生感兴趣、听明白、勤于思考,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平时多积累,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求得想象力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进而引导小学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在制作教学模具时,教师可以发挥想象力拿一根直的小棍作分数线,把它们固定在白纸板上,棍子的上面贴一个小黄鸭的模型剪纸,棍子的下面的水中贴两只小黄鸭的剪纸模型,然后再向小学生边演示边讲述,生动形象的直观效果,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思考能力。

3.开展课堂争论,激发创新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当前的创新教学而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小学生的求知情趣是创新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创新教学是在不断拓宽小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懂得,在沉闷的课堂上,小学生的表现只会是容易走神与分散精力的。为此,在激发小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并不是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应塑造出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争论的心理特征,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情绪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习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情感。

4.引导小学生多思考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产生的创新意识,是试求创新的心理基础,但仅有意识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内在的意识转化为外在的行动,以动作或成果的方式体现出來。有些小学生想创新却无法创新,思维定式就存在能力问题。专家指出,创新能力表现为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掌握运用新技法的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考能力不仅是智力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新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日常数学问题。一般来说,小学生是喜欢思考的,只要有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是由小学生的好奇本能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也应该把握这个创新契机, 多设置悬念与问题留给小学生提供思考,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去思考,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做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首先要精神饱满,和爱可亲,让小学生感受到有一种一种轻松、良好的情感氛围,进而形成愉悦祥和学习的心理环境。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情,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进而树立自己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养成一种勤于思考额习惯。数学课堂上不应该只有老师教,新课改指出应该是是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交流,鼓励小同学门发表不同的意见,将课堂学习从简单传授知识变为头脑风暴。积极的情感促进学习的主动探索意识,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在某些方面的价值观得到认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创新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智丽.关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思考[J].湘潮,2011.3

[2]姜芸.关于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践的探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6

[3]赵碧均.浅议小学数学发散思维的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4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思考小学数学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