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讨性教学

2017-05-24陈凯基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陈凯基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在课堂讲授阶段,如何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地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听懂弄精每一节课的内容。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课堂尝试,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新一轮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教学研究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是学校实施教研教改的主力军,也是教师开展合作研究的基本组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认识效果;前提;基础和方式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必须面向研究性方向发展;在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教学研究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是学校实施教研教改的主力军,也是教师开展合作研究的基本组织。教与研本身是两个概念,也是一个步骤:教是研的前提基础,研是教的更深发展;教必研才能具有探讨性,研而教就能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才能把新课改理论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在这种意义上讲,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新课改教学实践;教与学是两个概念,同时也是两个团体,说明白了就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教师在提高自己的基础上,深入实际了解自己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研讨”自己和“研讨”学生;此外,研讨性教学还应该研究教册和教法,综合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的认识

新形式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把课外了解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效果。

1.新课改下教育教学认识的前提与基础

1.1认识的前提:教师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学生家庭成员及家长的文化水平、文化层次、社会伦理观念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1.2认识的必要:教师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各自的基本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把以上的第一手资料作为综合一个班级的认识前提,做到心中有数;

1.3认识的基础:在实际备课、讲授、回顾过程中,才能根据学生的整体、层次及个性有理有据的分析判断,把握效果的成功率和失利程度。

2.新课改下教育教学认识的方式与方法

2.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很可能走了过场或收效甚微。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很多问题要通过形象思维、空间思维、时序思维各方面去理解,不同于教历史和语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启发性和思想性,能够通过背诵和多读遍数去理解,这就很有必要让教师探究数学的兴趣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2.2探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性:

2.2.1教师应该具备语言文字说明的硬功底:语言平淡、表情木然、动作呆板,激发不了学习氛围;

2.2.2灵活机动地掌握学生学情改变讲授方式:及时准确地调整课堂听讲结构,或设问、或提问或引导,但该讲的一定要讲,不该讲的留待学生自己思考,要详略得当、轻重分明、主次清楚,避免平铺直叙,发挥既准确又生动的语言潜能;

2.2.3课堂出现沉闷气氛时加入少量幽默语言:有必要在课堂出现沉闷气氛时加入少量幽默语言、新鲜故事或简单笑料,但必须精短有效,因为我们上的是小学数学课,而不是语文历史、故事课,就像廚师炒菜放调料一样,既要掌握适度,又要达到合理。

2.3教师要在提高自我充实上下功夫:全面提高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化学等各门课的知识水平,经常阅读,不断“充电”,才能在备课、授课,课后总结一系列环节中游刃有余,显得丰富和引用自如,具备提高教学效果的潜在能量。

3.新课改下教育教学认识的效果与经验

3.1教师的“专业化”:教师要在全面掌握各类知识后专业课专业化,专业课优质化,专业课高效化,这就是所谓“打铁先要本身硬”的道理;

3.2教师的“教育化”:教师要把自己所教的学生了如指掌,综合其社会环境、家庭历史、个性成长、认知程度和兴趣爱好,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就是教师希望激发、引导的对象,使出“因材施教”的绝招,才能达到整班推进、提高的预期目的;

3.3教师的“感情化”: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文化知识、浓厚的教育热情、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树立起从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起,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的研讨

所谓的“研讨”自己和“研讨”学生;此外,研讨性教学还应该研究教册和教法,综合促进全面发展,在这种意义上讲,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新课改教学实践;教与学是两个概念,同时也是两个团体,说明白了就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教师在提高自己的基础上深入实际了解自己的学生。

4.教师必须“研讨”自己

4.1教师对新课改理论的研讨:教师必须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不厌其烦、三番五次地阅读、精读、分析、钻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新课改前后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比较,并且能够比较准确地比较开来,有句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而研讨比比较更能深入细致的发现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施教的不足或严重不足;

4.2教师对新课改理论的应用:研讨自己就是要改变自我,适应新教改理念和教育教学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应用与发展,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不但要在思想上、方法上改变自我,而且还要在“位置”上彻底改变,把机械式教法变为灵活式,把灌输式教法变为引导式,把课堂式教法变为实践式,把教师身份变为学友式身份等等,同时还要保留原来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融合于新教改理念和方法中去;

4.3教师对新课改理论的发展: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激励学生,使学生佩服老师、尊敬老师、学习老师,以因材施教继承古意创新今意,全面性提高学生素质,既不能死板硬套、墨守成规,也不能灵活无规、超出章程,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遵守,在遵守的原则下发展。

5.教师必须“研讨”学生

5.1要“知生”,必须“研讨”学生: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要达到整体班级的了解、个体学生的了解和特殊学生的了解,了解的程度必须详细和深刻,了解的方法必须亲自调查、具体真实、全面准确,了解的内容必须面面俱到,事实俱到和人人俱到;

5.2研讨学生的不同:一个班的学生从出身、爱好、家庭经济、文化环境、接受能力等方面不尽相同,甚至还有很大差别,不了解就不能因材施教、不了解就不能“研讨”学生、不了解就不能提高学生,了解是必须的;

5.3“研讨”学生必须与家长配合:与学校“通气”,上报下达,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各样“指标”做详细记录,不断地添加和更新,以便比较时有据可查,而从资料中做分析找经验、做研讨寻方法、作指导求进步。

6.教师必须“研讨”教法

研讨的方法有个人研讨、集体研讨和寻访研讨等:

6.1个人研讨是指教师的独立思考,对每一节课、每一个课题、每一个班级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分析、推理,直到发现问题;

6.2集体研讨是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达成共识的方法,这是一种发挥集体智慧的方法;

6.3寻访研讨是在独立思考不过关,集体讨论不确定的情况下,向高一层的学术个人或集体积极发扬不耻下问精神和方法。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