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它们自由生息》的“点”与“面”

2017-05-24李贵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阅读教学

李贵平

【摘 要】文章针对《让它们自由生息》课文的特点,抓住课文第二部分的“面”上的宽泛介绍及“点”上的细致描写,指导学生重点体悟;课文中有“点”有“面”的描写交际,提倡因材施读,有目标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的是从哪些不同方面联段成篇的叙述方式。坚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备课倡导反复熟读课文,采用多种方式阅读。自主默读课文,整体感悟;仔细品读课文,理解感悟。如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针对关键词语读一读、议一议,从这些词语中读后想到了什么?在小组中把找出的关键词语读给伙伴听,把自己读的体会跟小组同学互动交流,同时品读课文后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兴趣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诱发朗读课文的兴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抓住要点;整体感知;点面结合

本課教材内容比较好懂,便于引导学生独立品读感知体悟。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品读过程中要进入到课文描写的特殊意境,如引导学生理解“野草”与“现代城市”这两个社会元素,野草与现代城市是不易相容的,但课文为什么将它们描写得这样如此和谐,人与各种鸟儿为什么相处得如此和睦,以及这个现代的国际化城市为什么带有如此“野”(自然)的气息,从而进一步整体感悟理解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回归自然的情怀。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前提下,出示本课“读”的教学目标,引导自读课文,细心揣摩重点句子内涵;布置默读课文,练习概述课文各段落大意。课文由两部分内容组成,详略得当,结构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内容,课文内容也比较易懂,便于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课文首先写出瑞士的日内瓦以油画般的湖光山色闻名遐迩,这是对日内瓦总观介绍。日内瓦的出名是因为它的风景,那里的湖光山色有如一幅美丽的油画。“没有高达的钢筋水泥丛林”、“整座城市犹如镶嵌在一块巨大的草皮上”,写出了日内瓦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它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这种自然的美。作者紧接着又写出日内瓦野草和小鸟可以在这里自由生息,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方面是写野草可以在城市中生息;另一方面是写日内瓦的鸟儿和人和谐相处,“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从整体感知阅读体悟,要求学生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比如日内瓦与别的城市相比,日内瓦人对野草的态度有点不同,一般来说“野草和现代城市似乎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死对头”、“对城市中任何一片野草毫不留情地把它铲除”这就是说在现代城市中根本没有野草的生息之地。而课文最后一句一个“却”字把意思一转,表明了日内瓦人对野草的态度不是这样。所以课文接着连续用了两个自然段具体写出态度怎么不同。如先写野草野花都生长在什么地方“在路边、树下、楼旁、城市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野草、野花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生长,不仅如此,“它们还能得到园林工人定期的修剪养护”这是野草能自由生息的一个原因。然后以日内瓦植物园山坡上的情况为例:野草与人工草皮错落有致地分布,它们“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这表明日内瓦人对野草像对人工草皮一样喜爱。又写野草不仅染绿了城市,还被当作牧草,这也是日内瓦的一个奇观景象。课文又以联合国欧洲总部院落里的一面山坡为例:这里不仅被“野草独占”,还把野草卖给牧民,甚至牧民把牛羊直接赶到草地上吃草,成为城市中别具一格的“田园牧歌风光图”。在这一部分的描写中不难看到,日内瓦人让野草自由生息,但并不是任其自生自灭。他们不仅使野草美化了现代城市,而且使城市保留了野草野花带来的天然美丽风景,让人们幸福欣慰。

二、品读重点,体悟“点”“面”

课文“读”的过程很重要,无论自主通读,预习默读,还是教师组织、品读与朗读,都将“读”与“议”统一起来,“读”与说统一起来,“读”与“悟”统一起来,以打造朗读教学的校本特色。课文从第5自然段先从“面”上来写日内瓦的鸟类是怎样生活的。从“没人提笼架鸟,欲把天下珍奇鸟类都关进自家笼中独赏”一句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人们对鸟的喜爱不是那种自私狭隘的“爱”。“从白天鹅,到黑乌鸦,都有人投喂”,这是在写人们怎么对待鸟;“这里几乎所有的鸟都不怕人,一见有人喂食就飞来讨要”。这里写鸟与人如何亲近,从人“定点定时”喂鸟,到鸟“准时赴宴”,“在老人的指尖上啄食”这些情景的描述,无一不展示出人与鸟之间的一派和谐相处的景象。而这“鸟儿的乐园”是日内瓦人营造的,是他们让鸟儿这样生息的。课文描述“面”上的人与鸟和谐美景后,又另起一个自然段从“点”上具体写了鸟的乐园里的小麻雀。它们不仅“活得自在”而且“活得有尊严”。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陪在游人的脚边吃撒落的面包屑,而且可以与人一起在野餐桌上就餐,“对人毫无戒备”。这正是人们非常善待它们,把它们当成陪客,使他们在人们面前有了尊严的缘故。

总之,课文是从野草、鸟类这两个方面来描述的,有的是概括介绍,有的是具体描述;既有“面”上的整体介绍,也有“点”上的细致描写。不仅使人们真切地看到日内瓦人是怎样让野草,鸟儿在这座现代城市里自由生息的,同时,也感受到这野草,这鸟儿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那种勃勃生机的和谐景象。

三、朗读训练,深化体验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默读、品读、研读,从整体思路感知课文,学生有一个全新的思想感受。在此基础上开展朗读课文训练,深化认知,深化情感,对学生阅读实践,大有裨益,教师趁热打铁,可以分小组开展有感情朗读课文训练。课文有很多内容表现了日内瓦这座城市中独特的地方,也是使人感到新奇的地方。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给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及情趣性,这时朗读效果一定会有一个提升,能把课文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也可以小组朗读竞赛的形式,把学生颇感兴趣的段落朗读一遍,选择朗读情感优秀者,与全班同学交流、互动,共同提高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各组同学把“读”与“悟”结合起来,先交流,为什么对这段课文感兴趣,再进行朗读交流。通过几个反复朗读和体会,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还可以体悟到课文叙述方式的变化。比如,课文从野草和鸟儿两个方面描述日内瓦人如何“让它们自由生息的”,指导学生这是叙述性课文一种常见的叙述方式,一般用于写景、状物及说明等类的文体。课文在写法上也有一个特点:课文写“野草”和“鸟儿”两大部分内容,通过围绕重点语句进行具体描写的。写鸟儿“日内瓦的鸟儿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日内瓦的野草染绿了城市,还被当作牧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体悟全文。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